我们常提及民生问题,何为民生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百姓的基本生计问题,比如衣食住行、养老就医教育等等诸多方面,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左传》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将民生上升至国家方针大政的前所未有的宏观高度。可以说,民生问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解决民生问题就是为社会快速发展添砖加瓦,而新官不理旧账,实质就是不担当、不作为。空喊着“民有所需,我有作为”的口号却不行实际之事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理......
如何标本兼治、深化系统治理,妥善处理历史旧账、兑现政策承诺,纠治背后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健全完善“新官理旧账”机制,从而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应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故在此提议尽快搭建统一的信息沟通平台和交流渠道,以科技促交流,让政府部门多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也能高效率地及时反映问题,此外,身为父母官必须从内心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勇担重任。而民生问题虽永无止境,但解决问题才能行稳致远。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为培养更多现代焦裕禄,我们需要先改革政绩评比机制,引导官员们将目光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可持续发展,从硬指标转向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我们还需要强化对官员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将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和腐败。此外,通过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和公仆意识,激励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民请命、勇于担当。 只有在这样的推动下,我们才有可能看到现代版焦裕禄的出现。尽管现在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我们不能放弃对这些可贵品质的追求。因为一个社会,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道德底线,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Q君啊 )
好人,未必就是好官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 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其实,这样的“好人”,却未必是一个好官。 因为当官,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履行职责就得办事,可一旦办起事来,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办好事要得罪坏人,办坏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像寺庙里的菩萨,好人坏人都要烧香,为什么?因为人们想升官发财,希望菩萨保佑;而菩萨呢,则是啥事也不做,所以不会得罪任何人。 要是菩萨真能提拔某人当官,或帮某人发财,那些没有升官发财的人,没准也会写菩萨的告状信。所以菩萨能得万人景仰,众生朝拜,玄妙在于他从不办具体的事。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总不能当菩萨吧?假如你要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打击假冒伪劣,那么那些制假贩假的,就会对你恨之入骨,恨不得半夜里去扒你家的祖坟。倘若你办了坏事,如损公肥私,好人又饶不了你。因此要做“好官”,就要做好事,不得罪好人,但同时要敢于得罪坏人,得罪的坏人越多,说明你当官就越称职。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时下做官,要看民意。可“民意”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那些敢做事的好官,只要做事,保不准就会得罪什么人。 尽管这些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利益所系,必是如此。俗话说,众口难调,五个指头伸出来,也不一般齐。同一件事情,由于人们利益不同,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坏。若是搞起民主测评来,做事的,就往往比不过那些不做事的。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又是另一种民主失灵。 作者 | 王东京
具体事情的问题本质是团队的问题,而团队的问题是考核的问题,考核干部表面上考核能干事会干事的能力,实际是考核被考核人搞定考核者的能力,本质问题是明规法定被人情世故和潜规则代替了。
事有归着。 所谓事有归着,就是做事情要有着有落,有始有终。 曾国藩在家训中说: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言而有信,善始善终,每事必有归着,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品质高贵的人。 不苟不懈,尽就条理,就是“事有归着”,是曾国藩的做事态度。 只有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既认真于细节,又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才有所期待。 很多人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有状态,一件事还没做完就忙着奔向另一件事,这样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如何做到事有归着?曾国藩总结了两个字——耐烦,关键在一个“耐”字。 一件事情做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心态,关键在于如何转变自己的心态,做到持之以恒。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这就是人生。 耐烦是修身的重要方面,也是做事的重要法则。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释义: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解析: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学习和体悟的人,都会知道历代先贤们对于德的重视和强调。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们在入世的同时,绝不能放松自身品德的修炼,宁可德高而位卑,也不要德低而位尊。就好比,一张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但非得给它放上20斤、50斤的重量,那这个桌子怎么样?来源:京博国学
新时代的立功,就是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的担当意识和精湛的能力水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建功立业必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行;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同时要具备担当奉献精神,肩负起“利民为本”的责任,“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以为民立功之根本,既实现功业成就之心,亦不负党的重托与人民的信任。(人民网)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准确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坚持以理论学习打头,通过举办读书班、交流研讨等方式,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推进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将大兴调查研究摆在突出位置,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科学确定调研选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和实际工作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找准查实突出问题,在真抓实改上下功夫,动真碰硬抓实整改整治,针对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关键性短板弱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狠抓落实,“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初现成效。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时间已经过半,正是吃劲的时候,要坚决防止懈怠松劲情绪,敬终如始,持续用力。推动主题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就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坚持不懈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作者:仲音)
现在,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群众诉求很多是通过信访这个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有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大多非常棘手。不管怎么难,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去化解,不能躲着、拖着。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上访群众有什么好怕的?我在正定工作时就常常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摆,坐在那里听取群众意见,解决了很多上访问题,也真实了解了民情民意。我在宁德工作时推动建立了地、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把领导下访日变成群众服务日。此后,我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坚持这样做。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既可以消气,也可以通气,关键是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 互联网是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重要手段。大量群众特别是青年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表意见。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做好解疑释惑工作。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包括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同志们!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大家一定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1日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