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旨在推进全球化、促进全球合作、增进国际友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是推动各国携手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使人类共享和平、发展、公正、公平、民主的美好未来。
我们知道,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中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全球和平和发展。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海合作组织为成员国提供安全和经济合作机会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绘网》的宏伟蓝图已绘就,要加大世界大同的国际传播力度,大力推介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案并落地实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对此,你赞同吗?“我转发、传播了许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快传播《共绘网》与智者同行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坚持自主性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能自说自话。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应该成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理论自信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不断发展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彰显我国经济学的“中国特色”,才能增强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比如,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的优质产能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但却被一些海外政客和媒体炒作为所谓“产能过剩”。这虽源自个别国家的保护主义,但也反映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扩大中国经济学世界影响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经济学界正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用国际学术同行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研究范式和叙事方式,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讲述好“中国经济故事”。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洪永淼教授
把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于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大厦,唯有建基于坚实的自主知识体系之上,才能根基稳固。深刻把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认识。(作者:刘同舫,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