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千里马需要伯乐,因为只有伯乐才能认出千里马,否则只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道理放在当今社会依旧适用。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设科技强国是实现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然而,放眼中国,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却仍行走在成为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究其原因,是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存在缺陷。人才不在多,在精,更在于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众所周知,美国NBA在全球闻名,它有着系统规范的选拔机制,有一年一度的选拔新球员的盛会,选秀共计两轮,挑选来自全球的60位新秀。中国如能效仿此选秀机制等选拔人才,加上高薪聘请,是否能网罗天下的科学家,为我国成为科技强国添砖加瓦呢?对此,您有什么想法?如何完成引进高端人才?“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人才政策取向:激励新创,重在担当。生产力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的行为,“新质生产力”所提示的高度科技创新的生产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备和人才持续供应。“新质生产力”是高素质人才所推动的以科技创新、新兴科技和高新产业为特征的现代生产力,而高素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因素和主动性组织力量。 与数千年人类发展相区别的是,工业化历来具有“机器替代人” 参与生产过程的基本性质, “新质生产力”所提示的未来产业具有更大规模的“机器替代人”的性质,而且是“智能机器人赋能 替代人”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确有排挤就业的特征,使传统的重复性工作岗位减员;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体现的新型工业化技术结构,又必然具有形成新型就业结构的趋向,对人才就业提出更高素质要求。当今社会,由于科技创新加速,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和增加,很可能超过人力资源培育的通常周期,所以以“干中学” “自成才”为特征的适应性就业岗位和工作方式,又会成为许多新创就业岗位的人才成长路径。由此,人才就业结构可能出现“岗位缺人”和“人缺岗位”并存现象,这其间,重复类工作的就业需求减少,新创类工作的就业需求增加。人才结构与技术结构的非充分匹配不仅是“新质生产力”所提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常态,而且科技创新性越强,技术迭代越快,这样的现象愈加突出。 人才队伍,特别是重要责任岗位人才,对于科技创新担当岗位配置不均衡性风险,是“新质生产力”就业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就业结构,可以产生新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效应,即努力以新的工作能力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干好从未有人干过的工作,或就职于未曾设立过的岗位,就业不是“交接班”,而是“适新岗”。这意味着,首任性岗位和新创性就业,就成为“新质生产力”人才就业岗位结构的一个突出特征。国家人才政策取向就应更具重在责任担当的特征,担当性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可贵的人力资源。 因此,国家人力政策取向最重要的是,形成使担当性人才勇于创新的工作秩序,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 既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科技创新,以“新”为路,敢为人先,需要极具进取心的创新人才队伍,那么“新质生产力”所提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人才队伍要有更大责任担当和主动创新精神,而且也要有容忍失败、包容纠错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创新性越强的领域,成功概率可能较低;另一方面,新创岗位的工作失误可能较多,但失败可以是成功之母。 “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国家发展重要方略,既要有科技创新的要素配置结构,也要有创新担当和允许试错的制度安排,发挥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创新机制。 金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