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汉服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古典美了,与之相伴的还有端庄、稳重、大气等代名词。近几年,汉服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被认为是表达自我的途径,汉服也因此备受追捧。
而近年来,古风复兴已然成为一股热潮,大街小巷穿汉服出街的人越来越多,街道、古镇随处可见青衫磊落的男子,亦或是浓妆淡抹的女子。穿汉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是一种表达自我和独特个性的方式。穿汉服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穿汉服还可以让人更好地融入历史和文化氛围中,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您想想,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身着汉服倘佯大街小巷,吃着地道的中餐,听着悠扬的乐曲,欣赏经典舞剧……仿佛置身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您说说,如此一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胜过日本的风情街吗?另外,建议周末和节假日凡是穿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的,其乘座地铁和公交车一律免费。对此,您怎么看呢?“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忽视社会对正常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看不到精神生活对社会进步和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甚至将“经济效益”“为现实服务”作为衡量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唯一标准,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仅仅要满足人们最低限度的物质需求,任何一个社会都不难做到的。而且如果将人的需求都物化了,例如吃饭就是为了获取必要的营养和热量,那只要生产达到标准的复合食品就行了;如果穿衣只是为了保暖和遮羞,那也只要制造统一的制服就行了。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吃饭和穿衣并非单纯的物质需要,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才有所谓的饮食文化或服饰文化。随着生产的发展,要满足人们对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衡量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精神生活所占的比例必定会越来越高。如果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足,剩余的生产力就会无用武之地,经济的发展会缺乏动力;另一方面,人们的余暇时间会越来越多,除了用之于健身养生之外,都离不开精神生活。这反过来又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应该越来越多,才能满足全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原载《葛剑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