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2030年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及航母数量等均超越美国,则世界秩序是否应重塑?

发布日期:2023-11-17    浏览次数:2072

         自古以来,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多次发生变化,从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到古希腊和罗马的欧洲,再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和中亚,这些地区都曾是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心。然而,在近现代,亚欧大陆长期占据了这一尊贵的位置。这一地区孕育出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如中华、印度、波斯和拜占庭等,它们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贡献无可估量。


          而在英国开始大规模探索新大陆之前,亚欧大陆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中心。随着美洲的发展,美国迅速崛起并逐渐取代了亚欧大陆的位置,成为了全球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但历史是一个轮回,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亚欧大陆重要性的关注。中国凭借其古老的文明、巨大的市场和独特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

  

         如果2030年中国真的成功超越美国,那么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文明重新再次回归亚欧大陆。这不仅仅意味着地理位置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与争斗与竞争为主的单边主义不同,以合作、和平、共赢为主的多边合作将成为主导思想,为全球的和平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您觉得随着那一天的到来,世界秩序是否应重塑呢?对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2030年 中国 经济体 航母 美国 世界秩序
赞同(3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江湖一叟2023-12-20

目前的国际体系无法长期存在,美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中国崛起?

(0)

润爱德华2023-12-14

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正确分析,将分析变为决策,并且带动整个组织、国家贯彻落实,是组织与组织、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根本。 早在2014年,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就提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强调“军事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到了2017年2月,进一步提出“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 后来就有了2017年12月正式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名词,此后在各个场合反复提及,基于这一判断提前做出了诸多应对,有很多当时人不理解,有一些现在仍然有人不理解,但事实终将证明在这种根本趋势的判断上,决策层的眼光之长远。镇长本人

(1)

星语兰馨2023-12-12

在我们中国强大实力面前,美国作为地球村的流氓不得不低头。合作双方利,美方持续对抗损失惨重。

(0)

李锡钢2023-12-09

[强][强][强]战略思维,长远规划!

(0)

ssfbffvfg2023-12-02

国防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至关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的强弱在关键时刻能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 国防具有丰富的含义,总体来说,就是要保护国家的安全,主要包括边防、海防、空防、天防、网防等。 图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防力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正是由于中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多年以来,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安稳。 看看如今的外部世界,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缅甸内战、印巴之争,硝烟四起,纷争不断。 生活在中国这片安静祥和且安全的国度里,我们更加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过好自己的生活。 做好自身的职业,积极阳光的生活,就是在为我们的国家贡献着自己独有的一份力量。

(1)

沙哈尔2023-11-30

美国为什么不能容忍中国崛起?为什么它把中国崛起直接解读为中国威胁?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个帝国主义大国的心理,尤其是美国。 美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一种上升的势头。从1945年开始,他们一直拥有压倒性的全球霸权。 美国天下第一,这是刻在一些美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想法。不仅仅是总统和国会议员这么想,许多普通美国人也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他们必须是头儿。他们不能被别人指挥,他们不会被别人比下去。 当然,现实可不是这样。从历史上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永保第一。想想中国——百年的屈辱,曾经的地位被取而代之。英国也是如此。美国也将会是这样。 美国经济的相对下滑大概是从80年代左右开始的。但美国一直不承认,时至今日也不承认。一个美国总统如果说:“我们正在衰退而且无法逆转,我们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无异于自杀。美国还没有做好接受这种论调的准备。 那么美国对中国这个威胁作何反应?从本质上讲,美国的反应是攻击中国,想办法增加中国崛起的难度。如果有可能的话,阻止中国的崛起。如果不行,至少阻挠中国的崛起。所以特朗普当上总统后没过多久贸易战就开始了。在贸易战之后,或者说在贸易战 、科技战的同时,对中国的态度愈发尖锐粗暴。你能看到他们在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攻击。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0)

化蛹为蝶2023-11-30

了解发展潜力,提振发展信心。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理论界一些人对我国发展前景存在片面认知,认为人口红利消失了、经济体量大了,发展速度就会慢。实际上,发展快慢取决于有多大的创新潜力和是否将潜力释放出来。 作为发展中的第一大国,我国在创新上具有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的优势。2019年我国人均GDP是美国的22.6%,相当于德国1946年、日本1956年、韩国1985年与美国的差距水平。这三个国家,其后人均GDP维持了16年、每年8%以上的增长。 在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经济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依靠人力资源多、国内市场大、产业配套齐全,我国具有当年德国、日本、韩国不具备的换道超车、领跑世界的机遇。利用好上述优势,在2035年之前,我国应该仍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考虑到少数可能被卡脖子的技术需要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攻关、同时要实现“双碳”和其他社会目标,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在未来10年不难实现6%左右的高质量发展。作者:林毅夫

(0)

王茜果2023-11-23

其实,今天的中国,美国很清 楚,已经具备了毁灭美国的现实核能 力。 我国最新亮相的东风41洲际导弹,目前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它的性能已经超过 了美国的民兵3和俄罗斯的白杨M,射 程高达15000公里,可携带+几个可变 轨的核弹头,核当量相当于23枚轰炸长 崎广岛的原子弹,在这样的核导弹攻击 下,很难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存。 最要命的是,东风41是机动的、全天候 的,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 何地点发射,这就确保了中国拥有可靠 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因为这样的机动导 弹,不可能在第一轮核打击中被完全击垮......

(0)

谭辉荣2023-11-23

如果说美苏是冷战,那么中美从2018年则开启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和混合战”,从2018年贸易战算起,我们开始进入持久战的防守阶段,到2023年的反霸权檄文为标志,我们开始进入持久战的相持阶段,这个阶段中美有来有往,预估到2027年产业升级成功,人均2万美元之后,我们相持阶段结束,2028年左右进入持久战的反攻阶段。 美苏在50年代—80年代开启的是冷战,而我们和鹰酱在2018年开始了持久战,这次持久战是鹰酱主动挑起,核心目的是按死我们的产业升级,一次性打趴我们的复兴目标。所以从2018年开始搞了贸易战、舆论战、经济战、科技战、外交战、军事威胁战等。 鹰酱的剧本规划是,2018年是特朗普想凭借一己之力通过一系列“老师傅王八拳”打趴下我们,包括贸易战、科技战、对香港的政治战、经济战、舆论战,对新疆的产业战舆论战等等,结果中国战略定力好,经济韧性好,我们没有倒下,反而自己因为防疫不利下台了。这里不得不说下我们的国运确实好,一系列王八拳之后疫情发生了,美国反而防范不利,特朗普下台。国运好,代表着我们经历了200年衰运,也该开始腾飞了。 而2021年上台的拜登吸取前任经验教训,对内:抗疫,搞产业回流,搞芯片产业、新能源产业,发钱。对外认为鹰酱自己一己之力搞不垮我们,所以开始了联合盟友G7国家、日本、韩国,欧美其它国家,澳大利亚等国一起开始了合纵之举。 我们的应对策略那就是:对内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同时核心抓产业升级,解决卡脖子科技。同时换经济发动机,将原来核心经济发动机的房地产、互联网产业更换为制造业产业升级,尤其是卡脖子的35项产业。同时搞扩大内需,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对外搞连横,首先是争取俄国,只要俄国站在我们这边,那么这场合作连横我们肯定不会输,而如果能争取到欧盟,尤其是法国、德国,那我们肯定赢,其次是壮大一带一路政策。这就是从2021年到2023年的大棋局。Xi an laopao

(0)

dftestyt2023-11-20

我非常赞同一句话:“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来重塑甚至重建国际秩序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那么主要是明确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第一,我们如何还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说永远维持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二,我们如何在保证国际环境的前提下,推进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来保证我们2035年目标的实现。郑永年

(0)
1 2 3 2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