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三年间,在服饰行业遭遇大寒流时,一些快时尚品牌凭借低廉的价格、绚丽的色彩、款式的多变迅速席卷国内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有数据统计,2013年,H&M在中国新开店面74家,在华一举掘金67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为65亿元。然而,在光鲜亮丽的面具之下,它们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首先,它们对人力成本的严格控制导致血汗工厂的出现。几乎所有的快时尚品牌均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代工厂往往多建立在人力成本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孟加拉服装加工厂的大火事件、南美服装工人的罢工事件都是鲜明的例子。最近,优衣库又是被爆压榨中国管培生,加班工资每月仅750元,成为全球特例。其次,低成本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服装的质量问题。近年来,快时尚品牌屡次登上质量黑榜。质量是一个企业的首务,也是企业长存的根本法则,失去质量即失去诚信,便也就失去了民心,没有消费者的企业可瞬间坍塌。如果快时尚品牌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视这些问题,风光不再是迟早的事。你热捧快时尚品牌吗?快时尚品牌会消亡吗?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除了加拿大鹅外,中国消费者在同外国品牌打交道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备受价格和服务歧视。这些在汽车行业、奢侈品行业尤为明显。 背后的本质原因,在陈漫道歉那篇文章中已经点明:服从性测试。只有愿意接受价格、服务、甚至人格上的怠慢和轻视的顾客,才能毫无保留得从这些人身上攫取超额利润。一件羽绒服上万元,固然有其固定成本较高的原因,却更多的是利用被品牌pua的顾客几乎无条件服从。 另外,由于习惯了傲慢,这些品牌也不会放低身段。于是,我们看到,即使最后陈漫道歉了,迪奥也仅说是展览作品而非商业用途。加拿大鹅也会说“不会修改条款”,是店员和消费者理解错了,自己没错。当道歉的时候都毫无诚恳态度,那么,就只有让其感受到痛,才会放下傲慢与偏见。 对于国外品牌,其高层距离国人很远。他们得到的消息反馈,都是中国区工作的员工或签约合作方(例如陈漫)对其的态度。教员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把买办定性为最反动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只能越来越依附于主子,越来越缺少自主性,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无限跪舔主子,生怕自己舔狗不如同事。这就会给这些外国品牌一个错觉:中国的消费者都是如此。如此一来,便更加肆无忌惮得PUA国人。当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当竞争不激烈的时候,这些矛盾也许不会被激化,洋人们还生活在上邦的幻想中。而当中国人愈发民族自信的时候,当中国品牌开始崛起的时候,这些想要利用心理优势获得超额利润的西方企业,就会觉得不自在。这种不自在,是好事儿。赚中国人的钱,就要听得进中国人的要求。否则,换另一个品牌即可。除此之外,让购买这些品牌的人,意识到自己是被PUA,是属于“人傻钱多”的代表,降低其品牌对这些人带来的优越感,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削弱这些品牌的影响力。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赢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这次想要教中国人学汉语,下次,让他们学会如何讲好中国话。(少年记事簿)
1
共4条信息 |
1
共3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