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豆腐工程等,使中国每年损失惨重,故高质量发展应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发布日期:2024-04-13    浏览次数:2612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国。然而,就中国目前的经济趋势而言,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仍然被奉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具体是中国经济趋势整体平稳向上发展,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日趋严重,值得注意。比如:任务层层加码,压力层层甩锅,坚持痕迹注意,督察检查频繁,亦或是基层问题“滥用”“泛化”……这些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虽然让各行各业的工作有了“面子”,但同时也失去了“里子”,严重背离了工作本心,降低工作之类,还会增加人员的负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诚然,必要的检查、留痕是保证各项政策落实的有效手段,但负面影响逐渐扩大,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式豆腐渣工程和各行各业造假屡禁不止,例如: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那一声巨响,建成仅为3年的桥突然整体坍塌;再有投资760多万元的江苏省徐州市济众桥改建工程,原定于2004年6月28日举行剪彩仪式,却在27日坍塌,连多等一天都不行……总而言之,上述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数不胜数。由此中国每年损失惨重,所以,共绘网认为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另外,话说回来,积沙成塔,假如我们各级政府能每天处理与彻底解决大、中、小各一项民生问题,则一年下来就是1095个,10年就是10950个民生实事,以此类推……让人民群众真正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样的社会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对此,您觉得呢?“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豆腐工程 高质量发展
赞同(4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千寻2024-12-16

豆腐渣工程加上运营方敷衍了事造成了这起特大事故, 可以说天灾人祸参半[流泪][流泪] 广东多雨,高速公路设计不会不考虑,别的不多说,等待调查结果再说。 希望引起高层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设计到施工监理要引以为戒,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工程有关质量问题,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造福子孙后代。

(0)

罗蕾2024-10-15

过紧日子,这句话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新鲜之处。然而重庆大学一纸红头文件还是把人吓的不轻,他们印发了名为《在全校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工作方案》,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是说好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么,作为985、211顶尖名校,2023年重庆大学预算为82.66亿元,排名全国第29,下一步他们过紧日子准备从哪些方面省钱,省下来的钱干什么用呢?无独有偶,湖南省也印发通知,制定了15条具体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习惯过紧日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切实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勤俭办一切事业。为了与过紧日子相匹配,不少单位和机关都细化了具体办法,比如推行无纸化办公,白纸双面打印,以及采购新能源汽车等等,目的就是少花钱,少开支。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一边大力提倡过紧日子,另一边还要扩大内需,这中间有没有什么矛盾呢?理论上看,过紧日子只是对党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与普通老百姓和其他社会主体没有直接关系,过紧日子与扩大内需并不矛盾。然而,如果党政机关仅仅把勤俭节约少花钱作为努力目标,甚至将过紧日子要求随意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势必会导致内需不足,雪上加霜。过紧日子的源头并不是少用几张打印纸,节约几滴水、几度电那么简单,关键在于精兵简政、在于预算调控,把有限的钱花到民生项目上去,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而不是搞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原因很简单,现在吃财政饭的闲人太多,不该花的钱,不必要的开支太多,政府主导的投资太多。比如,去年底某省乡村振兴局斥资800多万招标采购“防止返贫监测系统”,这种钱花的就特别冤枉,不仅无法解决贫困问题,还会增加不必要的公共开支,不如直接发到贫困户手里。再比如,内地某县交通局下属国企,竟然与一家公司签订高达3亿元的无人机采购合同,无论双方目的何在,这显然都是在瞎胡闹。还有血淋淋的债务教训,一些领导脱离实际,大举借债,搞些主观臆断的政绩工程,让财政入不敷出,连利息窟窿都填不上。最典型的就是原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三年时间整出1500亿债务,而且最后几乎都是无效投资、烂尾工程,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甩掉包袱。因此,“过紧日子”必须限定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滥用,任意扩大到社会基本面,如果人人人都过紧日子,那么就会变成苦日子,大家谁也别想过上好日子。作者| 梳子姐

(1)

,mkoiokk2024-09-27

因为主观盲目主义和客观形式主义消耗了太多精气神,以至于只剩下唯命是从的缝缝补补和勉力裱糊,进而成为一种习惯性躺平。

(0)

沐逸清风2024-07-16

老百姓都是趁着五一假期,也免高速费,,一个字挣点钱不容易啊!意外无处不在,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合十] 不能以百年一遇为借口逃避责任! 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0)

田夫2024-07-10

干事的不如会说的。 有责任、有担当、想干事的困难重重;豪言壮语多、实际行动少的投机干部却升迁有道。当下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亟需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干部能够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敢于上阵、靠前指挥,奋发进取、冲破藩篱。但改革攻坚期的工作错综复杂,不仅难度系数较高,而且还有着失败的风险。很多想干事的干部,要说“讨人嫌”的话,干“得罪人”的事,由此会遭受到各种“明枪暗箭”的阻挠,最终“干不成事”。于是,一些干部就选择了“另类”的发展之道。对于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们推脱躲闪、绕道走;但他们却擅长坐而论道,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等。他们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以说代干,因为喊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说”只要动动嗓子、开开大会,就能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而“干”要到工作一线、生产一线,要甩开膀子、放下身段;“说”还能推卸责任,出头露脸的事自己干,出了问题干事的人担;“干”得多的人,容易出现纰漏、出事故,由此出现了很多干事的人被淘汰出局,会说的人平步青云的情况。来源:湖南日报

(0)

国伟2024-07-05

三峡博物馆地下通道始末。 2001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陪同书记、市长去人民广场附近,检查三峡博物馆的建设施工进度。三峡博物馆的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馆——在渝中区枇杷山,1955年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和三峡移民的推进,三峡库区淹没搬迁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文物,要集中搬到一个博物馆去,原来的博物馆显然不够用。 1999年4月,重庆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博物馆,2000年9月,国办发文定名为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的馆址定在人民大礼堂的中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像一把巨型的琵琶。博物馆与大礼堂正对着,中间是人民广场,寓意两个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的历史对话,而人民广场又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种设计理念,融入历史和社会的人文情怀以及老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确很有眼光、很大气。 这个博物馆,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项目总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4层,共5层。总投资6亿多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拨了1.1亿元,三峡文物保护结余资金出了1.2亿元,剩下的3亿多元全部由市政府掏。2000年,重庆一年的财政收入为100多亿元,可机动使用的财力只有10多亿元,花这么多钱建设一个博物馆,负担的确很重。 在博物馆施工现场,摆放了三块展板,其中一块是专门介绍博物馆设计方案的。按当时的设计,三峡博物馆并没有下穿道,而是门前有条通行汽车的主干道,二层加了一个大平台作为进出口。也就是说,博物馆出入口并不在一楼的地面上,而是在二楼的大平台,老百姓进出博物馆,需要通过三峡广场,再走很高的一段台阶。这样,三峡博物馆远远看着就像腰部围了一个“大围裙”,既不美观,也不方便老百姓进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呢?原因就是博物馆门前地面下紧靠着一条四车道的公路,为了给过往车辆留出空间,只能增加一个二层平台作为出入口。当时,我就感觉这个“围裙”设计得不太好,问包叙定市长为什么不设计一条地下通道。他叹了一口气说:“三峡博物馆最初搞建筑设计的时候,几个招标的设计方案都有下穿道。后来,经过几个部门的测算,搞下穿道这边六七百米,那边六七百米,两边加起来就有1 500米,会涉及周边密集居民区的动迁,下穿道整体要花1.5亿元,但预算只有5000万元,钱不够,最后就只能路径不变,架空搞个进出口平台,穿上了这么个‘大围裙’。其实,这个方案在招标评审的时候,包括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时也提出应该是下穿道,但政府实在没钱,只能如此了。”他还跟我讲,如果有什么办法按预算只花5000万元就能把下穿道搞出来,他是非常愿意采用下穿道的设计方案的,毕竟这是大家最想看到的结果。 对于这样一个在我来重庆工作之前就既定的事实,如果我不当回事、听之任之,倒也没责任,但我既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那么作为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我感到有责任把它协调好,了却包叙定市长心中的遗憾。 当天下午,我把建委主任、规划局局长叫到办公室,一起研究三峡博物馆下穿道的事情。我问他们:“为什么搞下穿道要这么多钱?”建委主任说:“根据城市规划设计,道路的斜率只能在3%以内,也就是说一条路如果有100米长,两头的高差最多有3米。下穿道的空间高度有十几米,如果按斜率3%来算,十几米拉出来,进出两边就差不多各需要六七百米,总共就有1 500米。”他接着说:“如果下穿道做成1 500米,就会涉及两处大体量居民区的动迁,就要多花1亿元。”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能采用6%~7%的斜率,稍微斜得多一点,下穿道就短了,就能避开密集居民区的动迁了。”他们都说:“这是国家规范的标准,我们不能动呀!”我说:“重庆是个山城,城市中30%的上行和下行道路的斜率都在10%以上。尤其是市政府门口的几条路,斜率20%都有,车子照样开,为什么三峡博物馆不可以采用6%~7%的斜率呢?国家3%的斜率标准,是针对全国平原城市的一般规定,遇上我们这样的山城,到处都是坡坡坎坎,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的斜率比比皆是,三峡博物馆的下穿道采用6%~7%的斜率,就可以避开动迁密集的居民区。我们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教条主义,不能刻舟求剑,这方面可以灵活一点。”就这样,大家统一了认识,即用6%~7%的斜率,使这条下穿道的整个长度两边各200多米,整体500米就行了。按照500米长度计算,两边的居民区动迁的问题就避开了,钱也够了。 这个方案一举三得:一是博物馆出入口从二楼改到一楼,老百姓进出博物馆可以走平台,不需要爬高坡;二是原来在博物馆两边拦腰搞个“大围裙”的形态消失了,使博物馆与大礼堂、人民广场三位一体、相得益彰;三是没有超预算,5000万元以内就解决问题了。这个方案形成以后,报给包市长,他非常高兴,立马让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按此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同志容易犯教条主义的毛病,往往被一些条条框框卡得太死,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处理。这件事只是从实际出发,将方案设计的边际条件调整重组了一下,就解决了问题。这说明讲究实事求是、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是多么重要! 以上是我刚到重庆第一年迎面遇上的一些棘手事项,在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作之余,我随手写了一些案头笔录、工作札记。现在回头来看,这些文字没有太多理论性,但还挺有趣。特置于此书前面,作为引言。黄奇帆

(0)

晴山见2024-07-04

1、我们大河南,挖河,三五年都挖一次,可是十几年没用过一次,问题是没有水。其实离大河也就百十多米,它就是不过水,没水浇不了地。也不知挖河工程款怎么结的。 2、郓城县花几百万元投资的悬渠排灌站农业灌溉设施,几年来几乎没有用,还占用耕地,老百姓怨声载道,也没有办法!

(0)

金石2024-06-14

开会忙的是办会的人,领导出场念稿就行了[呲牙] 有些事情钉钉可以传达 完全可以高效完成 但是就是喜欢开会 俗套太多 不务实啊

(0)

煜刚2024-06-14

基尽三大害:开会、材料、网上学习! 几十年的会场历练,有的人已经很老到了,从头到尾只需听到宣布开会就能挺着腰板昂着头微闭双眼进入小睡状态,全程不受噪音干扰;但听到散会两个字时立刻就能精神抖擞的醒来……这叫功夫!

(0)

雨花石2024-06-12

逝者安息,都是一个个假期奔向家里的打工人。 想到这个就特别心痛 在外打拼的人 ,放个拼凑的假不就是为了和家人团聚 。还要省一些过路费。什么时候老百姓能不要遭受这种“所谓的天灾”而导致的祸事!愿天堂里人们不再为生活奔波。

(0)
1 2 3 4 36条信息

樂風2024-06-12

我们这边订报纸还要订两份,领导坐公交出行?想都不用想!!!昨天上午把车停在公园路边,绝对不违章。接了两个电话让我挪车,领导要来请我配合一下。在公园遇见了副厅级的,至于吗?

(0)

红豆汤2024-05-28

我个人对草台班子有认识,但还是让个穷逼草台班子倒打一耙,当时还纳闷儿一穷逼嘛,怎么还膨胀成这样了呢,不就稀罕你点穷日子的过法嘛,我还领不了个真爱的好身份吗~让我幻灭的是过来看戏的一个个都跟没常识似的草台班子,投个稿子发个文什么的平时看着还挺好~吃瓜看戏现唠的时候都让人迷惑~也就一位老师懂行还敢站边,我心想居然还能有这样的人出现,太让人感动了。总体来说机构的水准还是高且稳定的。个人的情况方差太高。

(0)

夏草2024-05-04

有时开会听领导讲话,能让人恶心的吐哈[捂脸]然后每个部门负责人的表态发言,更让人吐血[偷笑]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