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敞开了大门,积极引进外资,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全面升级。由于外资的进入不仅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推动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放宽外资进入的限制,允许外资控股中国的各行业。但不久前,一篇名为《自来水和食盐由外资控制,等于是把14亿中国人的“生死”交给外资》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这篇文章声称,国家将自来水和食盐这两个重要的民生行业交给了外资控制,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构成威胁。
另外,据资料显示,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却被美国高盛集团为首的财团获得了100%股权;法国达能拥有娃哈哈饮料超过51%的股份;金龙鱼食用油被美国公司收购,在中国占有75%的食用油市场。同时,大宝护肤品:2007年被美国强生收购。南孚电池被美国激烈控股了72%。白加黑感冒药由德国拜耳收购。个别城市的水务:从1997年开始,法国威立雅陆续入股中国很多城市的水务系统......就此拱手相让,使外资渗透各行各业,让其赚的盆满钵满。
总而言之,允许外资控股中国的吃喝玩乐甚至衣食住行等行业,却让国企退出放弃,真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正所谓国强才能民富,现国企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营商之道,是否应重新掌控国家的各项经济命脉呢?对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2007年经济就已经产生了问题?是因为在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早期“国进民退”的突出政策就是“抓大放小”。政府把比较小型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了,但重点不在“放小”而在“抓大”,这是政策的核心所在。“抓大”就是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意思就是说,国有企业在资不抵债的时候不会破产,所以国有企业不会害怕破产,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胆子非常大,敢于借钱。 软预算约束问题,是所有经济改革失败的最基本原因。“国进民退”和努力壮大国有企业,就把国企不可避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都拉到中国经济里来。到了2007年的时候,国企做大做强很见成效,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也再次凸显,使经济产生了严重问题。作 者:许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