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40多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其主要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从1978年以来至1993年的十六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而从1994年开始,我国便进入了持续的贸易顺差阶段,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都维持在了200-400亿美元之间。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大国相比,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时间不算长,不过顺差规模增长幅度最大,也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目前,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德国相当,比日本最高点低一些......
如上事实无疑证明了中国的经济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且势头强劲,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舞台日益闪耀,进出口贸易规模逐渐壮大,自贸区活跃了中国经济市场,国际收支上几乎年年顺差(或多或少),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钱去哪里了?是否内外都流失了呢?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呢?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以点“代”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地方都把创特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于是乎,各地都在开展俗称“拉练”“赛马”的工作机制,每个季度或每半年,县领导带着各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浩浩荡荡到各个地方看点,现场评比,现场打分。优秀的奖励50万,100万项目经费,表现差的上台做表态发言。 为了吸引领导的注意力,各地都在想方设法造点,各地普遍把具有试验性的示范点,变成了展演性的典型。示范点的目的要让别的地方学习,可复制,可推广;但展演性的典型,最大目标是无可超越。如果让人一下子就复制去了,那还搞什么搞呢? 最简单的造点就是砸钱。每个县,每个乡镇都要造出一两个点出来,让领导来了可以看。因此,选点很重要。得选一个有点基础的,交通方便,但又不能太好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本来就很好了,就没啥创新的价值。如果一个地方一点基础都没有,代价太大,没那么多时间精力来搞。如果那个地方太过偏僻了,领导受不了车马劳顿。 因此,现在的基层工作,指望以点带面是不可能的。任何工作,基本上都是以点“代”面,把点弄好了,其他地方普普通通就算了。 所以,一个县里面,有些村早就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但大多数村庄,则还处于初级阶段。群众也很现实,评价一个村干部是不是有能力,就看他能不能搞项目。要是自己的村一不小心成了“点”,那真是天选之子。 只可惜,很多“点”,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砸了那么多钱下去,谁买单呢?因此,往往是,越是光鲜亮丽的村庄,负债就越多。作者吕德文,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对人民币来说,最近两年更加煎熬。经常项下一直还不错,虽然进出口也走弱,但是国际收支并没有恶化。然而持续的内外利差,特别是倒挂幅度和持续时间都创历史记录的中美利差,让本来作为投资货币的人民币(比如2021年中以前),由于一直处于通缩之下被动变为融资货币,成为做空的标的。于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就是,虽然最近几年在经常账下积累了近两万亿美元顺差,但是并没有流到央行外汇储备的池子里。这种没有汇入国内,在海外漂移的“欧洲美元”,就像影子离岸人民币,使得央行一个主要的货币创造渠道——外汇占款-基础货币投放——弱化甚至丧失,加重了国内通缩的局势。在当前局势下,人民币汇率迟迟不显著贬值,以缓解内部通缩局势,显然是靠外汇储备的量换回的。这是基于一种什么考虑,可能不能只从经济层面来考量。赵建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