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人权,这些词语在现代人的耳畔不断回想,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笔无不是人们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表现,他们高声呐喊,他们挥舞双臂,他们甚至为此献出生命……
无疑,自由、民主、人权和平等是我们每一个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一场艰苦豪迈的长途跋涉,他们本该有共同的归宿,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概念被曲解,被扭曲,被文化。西方民众对民主自由的推崇可能在我们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自由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信仰,成了一种终极价值。有些人可以说是已经深陷自由的原教旨主义中了,以至于可以不要健康和生命也得要自由。从他们参加集会、参加游行示威、拒绝戴口罩、反对社交距离、“零”抢购和拥有枪支等行为上都可以看出来。实质上当西方人在谈论自由、人权、民主和平等时,大家可以反问其在公共场所的表现如何?是否违背了教义,就可以清楚说明一切了……
而中国的自由、人权和民主内涵是含蓄的、内敛的,我们追求平等却一切都在固定的行为准则中。所以,评判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自由、人权、民主和平等,不是靠道听途说的......总之,世界上任何人的自由、人权、民主和平等,都是要经过公共场合(场所)这个“道”与“德”的检验,看是否合格?是否损人利己?即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时时装有仁、义、礼、智、信……通俗来说,就是看他(她)在公共场所做了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利于民生乃至人类的事情。对此,您认为呢?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难题:自由内核是缺失的现代文化,有很多内在基因,如平等、法治、民主等等。如果只选择一个的话,非自由莫属。哈耶克、伯林等无数思想巨擘,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核心、起点与目的。一切文化、制度建设都以维护个人自由为公理起点。▲八股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代思想的开放性“自由”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一直缺少这一内核。儒释道三大主流文化范式中,儒家强调“差序格局”、道家强调“逍遥洒脱”、佛教强调“跳出轮回”,都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个体权利自由与群体权力的边界上,所谓我有我永不可被侵犯的自由,别人永远无权干涉。至于法家,甚至就完全消灭个人自由。所以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用了将近半本书的篇幅强调,中国文化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融入“自由”这一西方文化基因,为我们有限的自由传统中注入新的内核。这种自由内核基因的缺失,其实建立在漫长的文化专制传统上,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获得了。 先知书店
人心可变、人性可塑。世人皆可明理教化吗?则不一定。为何会有不明事理与不可教化之人?如大小不同的瓶子,有的可以装一斤,有的可以装两斤,有的可以装三斤……然而,人心与容器又有不同,因人心的大小智愚,一定程度之上可以塑造,或潜移默化的逐渐扩大容量。 潜移默化不是说教,更不是强迫,需有自我辨识,需有合理的思想与文化引导,以及形成的合理环境氛围。 理解及认识人性,需看见人性的优缺。然而,人性的优缺,不能固化来看、静态来看。否则,只见一时,或为眼前,就会认为不可改变。野蛮人与接受了合理文明熏陶的人是不一样的,有真正文化与没有文化的人是不一样的,万年之前的人与万年之后的人也是不一样的。人心可变,人性可塑,转心化性,同心共振,化罪化苦。宗希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因善小而不为。 不要忽视你的恶念。 有时我们会找借口:“我只是无聊乱想,我只是说说而已,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要知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烧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那只是一件小事,做不做都无所谓。” 因为,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整个大池子。 人们为善、为恶,都在一念之间,就在一个小小的念头上。 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都会燎原;不要忽视小善,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大容器。 正如《法句经》所说: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小善不积,无以成圣,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生活本就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一个小小的善念并不起眼,但它爱的质地,与任何宏伟的事业并无二致。
德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厚德载物
做一个现代人,其实很容易走入迷途。因为现代人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想想那些没有自我省察意识和能力的人,他们理直气壮地过着占多吃多、消费动物一般的生活。他们仅有的本事,就是卑躬屈膝地生活在“现代”指挥棒下。但,这样的人,实在不值得羡慕!就让他们那样过下去吧。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不见得比他们好多少。我们也生活在“现代”指挥棒下,尽管我们的人格意识可能稍微强一些。 因此,提高个人素质,本身就是“自讨苦吃”——你得每时每刻过那种“省察人生”的生活,并且尽可能不去占有太多,同时又要心智比别人高,事情还要做得比别人好。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省察自己的同时,还要拷问自己“值不值得这样生活下去”。(这也是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而当下世界,是信息社会,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而信息过载,已经导致了很多人的抑郁。 上面说了那么多,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完全决定自己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尽管我们追求伦理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但,人都是生活在“语言之舞”中的。即使我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努力,我们仍然生活在无意识中。我们真正的决定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的,不管我们是否愿意。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世界的无限、人性的幽暗、自身的无知。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错综复杂的交互网络之中。所谓“无意识”,拉康说,它是“大他者的言语”。我们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的欲望和情感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启发借鉴的。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并不能真正左右自己。因此,我们的生存环境,往往比我们自身更加重要。于是,我们都需要一个有利于自身个性发挥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地审视并且改变环境的原因所在。杜威如是说:“有健全的人类环境,才有健全的人”。 人可以从动物那里得到无穷启示。蜜蜂、蚂蚁的社会,也是高度组织化的。在那里,群体比个体更加重要,勇于赴死是为了基因的延续。而人往往不一样,尽管经上说要“爱人如己”,但在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可能走向贪婪,从而让群体和个人都变得脆弱。只有少数人才勇敢接受“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必然性,并且因此获得自由。 我们需要求知,但知识,包括科学技术,都不能给人带来最终的意义。而且,知识往往与权力是相互支持的,或者被利用成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化是多余的。要想获得比较好的个人素质,就得尽可能成为懂得自我约束的“文明人”。 格海
花瓶外表再漂亮,也藏不住内心的空虚。垃圾食品一般都特别好吃,衣冠禽兽一般看起来都一表人才,不要在众人面前去拆穿,这种喜欢装的人,这种人往往狭隘自负,一旦得罪了,就会跟你纠缠不清,遇到这种人,你直接给足他面子,然后敬而远之,越远越好。
道德的本质是一个人追求自己爽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妨碍他人追求自己的爽。没有天然的道德,不然鸡鸭鱼猪首先表示不同意——你们吃它们的肉的时候有思考过正义和道德吗?远离那些理所当然的价值判断之后,即是远离了人们的嘴巴,他们爱说啥就说啥,毕竟傻逼也是需要优越感的。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