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说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类奖项一点都不为过。说它权威,从其评审流程就可见一斑,诺奖评审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独立组织,既不需要任何人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上报,也不用填表,也不用吹嘘自己的成果有多么独创、前沿和新颖,更不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而是由有能力和资格的提名人推荐,再由权威专家评判后,发布消息,获奖者事先完全不知情......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权威的诺奖成果一定是真的吗?正如浙江大学校训所说的那样,求是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我们都知道,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发现和理论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既有理论和成果的质疑和挑战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巴勒斯坦理论家、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在《知识分子论》里说,“知识分子的职责是时时维持着警觉状态、永远不让似是而非或约定俗成的观念带着走”,“宁愿居于主流之外,不被纳入、不被收编”,“知识分子如同一直是个旅行者、过客,而非寄生者、征服者和掠夺者。”而谈到知识分子的责任,最熟悉的那句话可能还是“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北宋大儒张横渠所说,言简意赅,简洁了明,很好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共绘网》认为,中国未获诺贝尔奖不要紧,关键是中国知识分子应该保持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既有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不应人云亦云,有信心去反论证(推论)和反权威挑战、质疑诺奖的各个奖项,站在科学殿堂吗?基于此,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传统的宗教、哲学、教育等道德理性的准绳,已经命如悬丝,失去了它固有的信赖的时候,我们所要的,是有特立独行和“确然而不可拔”的精神,融合古今中外的所长,建立新的文化机运,使后来的一代走上安定的道路。…… 任何一个人,天赋的本能,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幻想,尤其在少年和青年的阶段,幻想经常占据青春活力大部分的时间。幻想不是过错,幻想加上学识,在思想和行为上,便成为有守有为的学问素养。幻想不加力学,它可能会变成无羁的劣马,自误也会误人。累积人类的个性、幻想、学识,构成为思想、行为与经验的成果,便综合成为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然而任何一个人,由青少年阶段富于幻想的时期开始,其间加以力学,或者不学,便早已奠定一生成败的基础。到了中年,便是实现他的幻想而付诸实际行动的时期;无论是事功的成就,或是学术的著作,甚至于宗教家们修道与传道的生活,都不外于此例。到了晚年,大概都是留恋欣赏过去的成果,或者感叹过去的哀乐变为回忆而随时消逝。所以孔子也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如果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每个人由青少年的时期,脑力开始成长,一直到了五十多岁以后,才是脑力成长到鼎盛的时期。……——南怀瑾先生《新旧教育的变与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