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娱乐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明星追捧的粉丝。其中,中国年轻人对明星的疯狂追捧尤为引人注目。
心理需求和情感共鸣是中国人追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追星本身包含了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和崇拜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源自于明星的外在形象和表现,还包含了对其内在品质和价值观的认同和赞赏。追星无可厚非,但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追星无法保持一定的尺度,让自己深陷娱乐圈,对自己的生活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比过去更有追星的本钱,娱乐至上成为生活宗旨,就容易思维空虚,对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政治、食品安全、教育和医疗等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如果说关心国家乃至世界大事太宏观,与个人的生活遥不可及,那对社会上发生的食品、教育、医疗和交通等事件可是与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除了少部分人敢于在网上发声外,大部分人根本毫不关心,甚至看到也是忽视......如此循环往复,人们成了无思想的机器,那社会怎么会好,国家又怎么能更好呢?基于此,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面对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到底是人出了问题,还是土壤抑或机制出了问题,像财产公开这种普遍实施的防腐举措有没有必要学习借鉴,无不需要实事求是作出正面回应,并以超常魄力革弊除旧。 我们需要保持敏感,这种敏感不是欲盖弥彰的焦虑,不是自欺欺人的虚伪,也不是就事论事的碎片化思维,而是理性思考后的敏锐,以及以人为本解决现实问题的使命和担当。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其实不仅青年人,权力和财富资源集中的中老年群体,条件更充分,洞察力更强,更应该有激情,有担当,敢于说真话,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奋不顾身去做积极有益的事情。 若明哲保身,因钝化而丧失奋进的勇气和信心,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辜负。作者 | 梳子姐
全国的臭鱼烂虾,无业游民,街边赖子,尖懒馋滑的人,正迅速向菏泽南站集结,要我说也挺好。至少这些大冤种们,等社会不安定因素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便于管理。省的他们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作妖。
我重复一个讲过很多次的观点——我们的注意力在哪儿,我们的生活就在哪儿。基于此的延伸是,我们今天的注意力正在塑造着我们明日的生活。于是,这样一个悲哀的事实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因今天的注意力在信息流中的紧凑切换而构造着明日愈加浮躁的生活。浮躁生活的典型特征是,慌乱、脆弱、麻木。莫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