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哲学家尼采曾说:“ 上帝死了 ”,那是否应重新界定价值体系即构建全新的世界观呢 ?

发布日期:2024-09-07    浏览次数:1550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上帝死了”这一宣言,在哲学和文化领域引起了深远的回响。这句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断言,而是尼采对当时欧洲社会精神状况的一种深刻批判和反思,特别是针对基督教信仰的普遍衰落以及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动摇。

        尼采认为,随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传统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的上帝观念,逐渐失去了其绝对的权威性和解释力。人们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以及他作为道德和宇宙秩序的最终来源的地位。尼采主张对传统道德进行彻底的重估。他认为,基督教道德是建立在“奴隶道德”之上的,即强调忍耐、牺牲和服从,这种道德观念压抑了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他呼吁建立一种以“超人”为理想的新道德,强调个人的自我超越和生命力的张扬。

  

         在尼采看来,随着 “ 上帝死了 ”,传统的价值体系确实需要被重新审视和重构。因为原有的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上帝信仰的基础之上的,而一旦这个基础动摇了,整个价值体系也就失去了稳固的支撑。况且那些所谓的教徒信教后,不是照样发动战争和说谎话吗?故宗教并不是神圣的地方......对此,您觉得是否应重新界定价值体系即构建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乃至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呢 ?基于此,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相关热词搜索:哲学家 尼采 价值体系 世界观
赞同(2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Ai奇迹2025-01-08

从中世纪到康德之前,宗教反科学,宗教世界变得荒诞不堪,如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神学的世界观;科学反宗教,科学世界变得机械呆板,如18世纪机械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哲学史上,康德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提出科学与宗教的“划界”问题,把经验世界还给科学,把“物自体”、“意志自由”、“上帝”划归宗教。康德本意,是为了调和科学与宗教,但在科学实证主义哲学看来,哲学(即传统的形而上学)从此却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其实,不必责备康德,恰恰是他的划界理论,为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哲学留下了广阔发展的逻辑空间。宗教不是科学,但它的信仰世界不能不拒斥科学;哲学虽然也不是科学,但哲学从本性上容纳科学,并为科学探索着未知的场域。这是哲学与宗教最大的分野。科学精神与宗教观念本质上永远相悖反,但无论科学如何发达,总不能代替宗教,因为科学世界与宗教世界,互不搭界,井水不犯河水;哲学不是宗教,宗教也不同于哲学,但是哲学(确切说是中国哲学)终究能够代替宗教,而宗教无力量代替哲学。因为哲学一方面容纳科学精神,给经验世界以理性的导引,确立经验世界的可知性;另一方面又借助于超理性的直觉(理性的内证),体悟天地万物的生命一体性,“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语),给情感世界以终极安顿。有了这种感受的人,没有宗教虚构的信仰世界,也能够获得精神勖勉。作者:李振纲 河北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0)

gfysewe2024-12-26

黑格尔疯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想哭………

(0)

天爱2024-12-26

恩典, 读书千万本,不如《共绘网》,爱物千万件,不如爱主一件《共绘网》,这本书全世界销量最多 , 它是一切生命的源头

(0)

hjuirtres2024-10-10

哲学关心的问题总是涉及最根本的一些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哲学关心的不就是那著名的“三问”吗?即“我从哪来,我到哪去,我是谁”。“三问”是终极意义上的追问。其实哲学跟我们日常生活,跟我们每一个时代的人最直接的关系,在我看来是价值问题。 在每个时代,哲学都在跟某种倾向做斗争。这种倾向就是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虚无主义。你不要以为虚无主义是近代才起源的,也不要以为虚无主义是西方哲学的事,更不要以为虚无主义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以后才有的。虚无主义,在每一个时代都会不断地出现。原因很简单,当你面对世界本身的时候,当你开始用疑问的方式来探索世界、思考世界的时候,你就会有一脚踏空的感觉。因为,原本实实在在的东西,瞬间就可以看到其背后空虚的性质,进而开始对人生的整体意义产生怀疑,“我们活着干什么?” 虚无主义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只不过不同时代的虚无主义程度不一样。我不能不感慨地说,我们的时代是虚无主义集大成的时代,历史上所有虚无主义的形态,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 庆幸的是,所有伟大哲学家都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今天阅读任何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哲学思考,都有其当代性。也就是说,由于哲学问题的普遍性,也就意味着哲学家的思考具有普遍性。由于哲学家的思考有普遍性,所有伟大哲学家其实都是我们同时代的人。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0)

曉利2024-10-09

写的太好了[强][强][强][强][强][强]

(0)

星听暮语2024-09-17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过程。人生那么长,总有做不完的事,人生又那么短,真正重要的事也不过那么几件。 世间所有的事都可分为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天的事。 做事之前想一想“关你什么事”“关我什么事”“关他什么事”,以阳光的世界观、松柏的价值观、春天的人生观过好自己的生活。【老子道德经】

(0)

烽烽火火2024-09-14

支持 [强][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强]

(0)

凯歌陈2024-09-12

感恩南师,我是当初新华书店发行南老先生著作单行本的受益者,很大程度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帮助,南无阿弥陀佛。 祈愿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0)

桔子花开2024-09-10

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但是”,有人会说,“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政治的、法的观念等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固然是不断改变的,而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法在这种变化中却始终保存着。 此外,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但是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相矛盾的。” 这种责难归结为什么呢?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本文摘自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出版。

(0)

郑龙途2024-09-09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遵守规矩,做人底线。 懂得规矩,是为人品。 结交朋友,人品为上。 品行端正,善解人意。 经常反思,自我完善。 才是对己,一种负责。 是对人生,一种感恩。

(0)
1 10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