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核能是福还是祸?

发布日期:2014-05-13    浏览次数:5061

  

         核能作为能源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核能国家是美国,共建有104座各式核电站,其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20%左右。中国是核能发展的后起之秀,目前已建成核电站13座,在建的有28座。世界上其他耗能大国也都比较重视核能的发展,但自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后,国际社会围绕核能发展出现激烈争议,普通民众对核辐射的情绪转为恐慌和反对。其实,客观上来讲,核能总体上功大于过。 核能是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大部分主要的碳排放国家或地区,都将核能视作中长期有效替代石化能源、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如果人类不发展核能,必将加剧国际能源争夺,引起能源价格攀升,甚至造成国与国冲突,综合损失将远大于某次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同时,重视核能,是一个国家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考虑当今世界低碳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核能是福还是祸?你怎么看待?

相关热词搜索:核能 危害 能源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8)  |  中立(5)  |  反对(6)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随意的风2023-09-27

日本“工匠”的福岛秀。这个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海岭地震带。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高发区。其面向太平洋的海岸线没有任何大陆和岛屿阻挡,随时都要直面台风和海啸的威胁。 所以这里根本就不适合建设核电站,但日本人还是建了。 既然要在海洋灾害高发的地方建核电站,那就要充分考虑海洋灾害的风险,尤其是海啸。 那么要如何预防海啸呢? 很简单,建个防波堤呗。 只要建起足够高的防波堤,就算遭遇海啸也能把它挡在外面,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建得越高,需要花的钱就越多。 如果参考日本历史上发生过的海啸,这个防波堤至少应该建到20米左右才比较靠谱。 结果东电公司为了省钱和方便取水,只建了6米。 然后2011年的海啸高度是15米。 核电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运行还是关闭,都需要严格的遵循相关步骤和规定,否则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比如说核电站的反应堆需要一直进行冷却,不然就可能过热爆炸,所以水循环系统是不能随便停下来的。 现在海啸来袭,眼瞅一个浪过来就会把整个核电站淹没,那么这里面的各个系统还能维持正常运行吗? 如果在建设时就考虑到了这类极端情况并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说把备用设备放到高处安全的地方,那么就完全可以撑过此次危机。 然而东电公司为了省钱,他们把包括备用发电机在内的所有设备都埋到了地下... 结果一个大浪打过来,所有设备全部停电宕机,水循环全部中断,反应堆开始“原地烧水”,一旦水位被烧干到低于安全性,堆芯就会面临过热熔毁的风险。 这个时候需要立刻向上级汇报,让政府集中一切资源立刻修复关键设备,恢复供电,然后择机关停反应堆。 不过上报事故就意味着“背锅”,而且关停反应堆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东电公司在这个危急关头决定“再等等看”。 于是这帮四平八稳的大爷们一边向外界隐瞒事故,一边眼睁睁的看着反应堆内部的水全部烧干。 等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停堆时,反应堆内部已经因为充满水蒸气而处在了高温高压的状态,无法进行相关操作了。 堆芯熔毁的风险就越来越大。 如果反应堆的堆芯真的熔融了,那么燃料棒就会在高温下熔成一坨不停发热的岩浆。 更要命的是这坨富含铀的高温岩浆密度极高,所以会一直往下沉。 接下来这坨岩浆会熔穿反应堆锅底,然后再一路往下熔穿底座的水泥地板,最后熔到地下水层去。 这可怎么办?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把海水灌到反应堆内部去降温,等温度降下来后再进行停堆操作。 此时反应堆还没爆炸,一切都还来得及。 然而东电又一次选择了“再等等看”。 为啥呢? 因为直接把海水灌进去会导致反应堆永久报废,东电不想赔掉整个反应堆,所以就只在外壳外面浇水降温,而堆芯内部依然红得发烫。 可以说是相当佛系了。 此时反应堆内部烧干的水分已经在极端高温的条件下被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为了减小反应堆内部的气压,工作人员只好打开泄压阀门,把气体排出反应堆。 这下整个厂房都弥漫着氢气了。 我们都知道氢气有个特点:它稍微碰到一点火星就会烧起来。 而此时处在混乱状态下的厂房,到处都可能出现火星。 果不其然,这些氢气很快就碰到了它们宿命中的火星,于是一声巨响后,发电站的房顶飞上了天空。 在1号机组率先上天后,东电公司居然没有对剩下的机组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然后在之后几天内,2、3、4号机组又相继爆炸。 事态已然难以收拾。 不过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仍然还有补救的办法。 此时的东电公司需要马上做两件事: 一是赶紧往反应堆里灌入硼水,因为硼可以抑制核裂变反应,减慢它的进程。 二是赶紧在核电站的底座下面挖出个能把整个底座包裹在内的地洞出来,然后往这个地洞灌入大量的水泥和硼砂。 这样万一堆芯真的发生熔融并熔穿了反应堆底座,大量的水泥和硼砂可以阻止它继续下沉。 但这两件事是有代价的。 灌入硼水会导致反应堆彻底报废; 在底座下面挖地洞会让干活的工人暴露在巨量的辐射中。 代价如此之大,我想大家应该都能猜到东电公司会怎么做了。 没错,因为对“修复反应堆”还抱有幻想,所以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灌入硼水,于是反应堆很快就处在了熔融的边缘。 等到他们终于想通并决定灌入硼水时,晚了。此时反应堆的反应已经刹不住车,堆芯最终还是过热熔毁。那么他们有没有派出敢死队去反应堆底座下面挖地洞灌水泥和硼砂呢? 对不起,压根找不到人愿意去。 苏联当年为了抢救切尔诺贝利事故,征召了60万勇士并付出了牺牲近6万人的惨重代价,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这才降低了事故的影响范围,保住了欧洲的未来。 而日本人的热血只存在于漫画中。 在他们的“注目礼”下,福岛熔化的堆芯一边肆意的播撒辐射一边向地下沉降而去。 东电公司后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停的往破损的反应堆灌入海水降温,以延缓堆芯沉降的速度,但并没有什么用。 另外福岛核电站的海拔位置太低,甚至低于地下水位,结果地下水持续从熔穿的大洞渗入,最终和灌入的海水以及核物质混在一起,成为了现在让人头疼的核污水。 更麻烦的是,即便是事故发生十余年后的今天,地下水还在源源不断的从破口处渗入,因此每天新增产生的核污水高达100~150吨。 现在核污水总量已经超过130万吨,并且还在增加中,东电公司的储水罐根本不够用,他们早就想把这些污水排到海里去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事件的严重程度是分有等级的,其中最轻微的是1级,最严重的是7级。 当福岛核电站最开始被地震和海啸袭击时,按标准仅是一个3级核事故。结果在日本人的一系列骚操作下,该事故的严重性硬是从3级一路攀升到了7级,其实际后果甚至比历史上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要严重。 日本人啊...此处省去500字无法过审的语言。 这就是日本人在福岛核事故中的做派,作者观雨大神经

(0)

元斌2023-08-29

这起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造成500万人受到核辐射,240万人患病,其中45万人是儿童。昨天我在文章中说,核辐射最大的恐怖不是致癌,而是致畸、致突变。 受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影响,受到辐射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多数患有先天畸形、骨骼问题、基因缺陷、眼睛和血液疾病。 但前苏联人并没有像今天的日本人一样拉全世界下水,而是第一时间派出3000多名死士清扫辐射石墨块,他们很多人最终都没有活过40岁。 反过来再看看日本,都做了什么?这相当于给全世界投毒啊。可能你会说倒霉的又不是你一个,为什么偏偏就你们中国反应最强烈? 这个问题我昨天就说过,日本通过1公里长的管道把污水直接排进海里,再通过地球自转向东释放,最先影响的就是我们中国啊。在你们家门口排放污水你能忍? 中国政府本着人民至上的原则进行了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制,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吗?这难道也有错?所以我反对有些人的阴阳怪气。作者 | 燕梳楼

(0)

觅雨寻云2023-08-27

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开始。 2011年3月11日,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地区爆发的9级地震与随之而来的特大海啸,造成距离震源中心60公里外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堆芯熔毁与氢气爆炸事故。 地震发生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自动关闭,虽然外部供电被迫中断,但应急柴油发电机成功启动,抵御住了地震的破坏。然而地震发生46分钟后诱发的特大海啸袭击了核电站,14米高的巨浪冲毁了所有应急发电装置,断电危机最终形成灾难。 在所有的冷却系统因断电而停止运转后,自动关闭的反应堆中仍有持续产生巨大热量的核燃料。最终,核燃料因自身过热而熔化,又进一步熔穿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造成堆芯熔毁。堆芯熔毁释放的大量氢气,在次日引发了核电站的1号、3号、4号机组爆炸。 这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在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中位列七级,是全世界历史上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外唯一的七级核事故。 12年过去,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创伤仍旧历历在目。这些年里,从福岛流传出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污染水泄露的消息从未断绝。如今,日本决定将核污染水长期大规模排放入海的预言已经成真。 这已然不再是日本本国的公共安全事件,随着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核污染水已经踏上它的旅途。此时此刻,环球同此凉热。 时间回到2021年4月13日,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公开表示,处置核污染水“是无法避开的课题”。 也就是在这一天,日本政府正式作出“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的决定,直接违背了他们在2015年向福岛县渔业协会联合会作出的书面保证。在当时的保证中,日本政府和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下称“东电”)承诺,在得不到相关人士理解的情况下,不会对处理水进行任何处置。 菅义伟之所以称核污染水处置是无法避开的课题,是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用于储存核污染水的储存罐容量逐渐趋于饱和,而逐渐增加的核污染水无处可去,如若再不加以处置,将造成外泄风险。 截至今年8月,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核污染水量已经超过134万立方米,已经占据1073座储存槽整体容量的98%。 从今天北京时间12点开始,日本已经正式启动筹备了两年的排海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将通过一段长约1千米的海底隧道向太平洋内排放核污染水。 按计划,首次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根据日本方面的决议,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行为将持续30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并非称排放入海的水体为“核污染水”,而称其为“ALPS处理水”。 “ALPS处理水”的称谓,模糊了“核污染水”与“核废水”的界限。 事实上,“ALPS处理水”并非核废水。核废水是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的水体,并不会与核反应堆直接接触。而“核污染水”则是指与核辐射污染源头直接接触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体,这也是“ALPS处理水”的真实来源。 所谓ALPS,是指东电公司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研发的设备“多核素处理系统”,在核事故中受到污染的水体将通过ALPS进行净化。 按照东电公司的说法,ALPS可以去除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质,而在130万吨ALPS处理水中,纯氚水的总量约为15cc,即1瓶眼药水的含量。东电表示,核电站将向海洋排放的处理水中的氚浓度会远远低于日本国家安全标准和世卫组织的饮用水标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今年7月发布的安全审查结论中也称,日本将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排海的计划符合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 但即便如此,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排海行为仍在开启人类将重大核事故污染水排入海洋的先例,这并非只牵涉到日本单方面的利益,而是影响全球公共安全的行为。基于该行为的重大性,日本方面不甚公开透明的调查研究活动始终令人不安。作者 | 尧七

(0)

姚励成2022-02-14

核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方式。“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呈甜甜圈的环形形状,是为了容纳加热至摄氏1亿5千万度的等离子体或高度电离气体而建成,这个温度相比太阳中心热10倍。原子核在此极端的温度下可以融合在一起,形成新元素并释放巨大能量。 这个反应堆主要研究利用氢原子的两种同位素“氘”(元素符号为 D)和“氚”(元素符号为 T)作为燃料,能否结合形成氦气产生聚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是可行的,并为设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提供了重要的确认。那是一个更大的聚变项目,计划在2035年开始燃烧氘氚燃料,最终产生的热量将超过将其等离子体保持在高温所需的热量。 若ITER实验成功,欧洲将建造一座示范发电厂,尝试向电网提供聚变能源。聚变能源不会释放温室气体,而且每一公斤聚变燃料所含能量,大约是一公斤煤、石油或天然气的一千万倍,其前景极具吸引力。(维科网人工智能)

(0)

梦里水乡2021-02-14

徐冠华院士:过去几十年间,各国科学家提出了各种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方案,其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也就是著名的ITER 计划是规模仅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目前最重大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该计划是人类实现受控核聚变能源研发,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2016 年ITER 计划总投资181 亿欧元,计划总时间为35 年,预计将在2050 年前后完成聚变能圆型电站的建设和运行, 并开始商业化应用。我国的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 也在抓紧实施过程中,按计划也是2050 年在实验堆成功的基础上建成聚变商业示范堆。如果ITER 商业化能够成功,将可为全人类提供近乎免费、用之不竭的理想清洁能源,人类将彻底摆脱能源的束缚,人类发展的格局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0)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