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成分是不稳定的,而人类对现有的物理资源的消耗,引起的自然灾害,都会使大气中出现新的物质,或某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地超出(减少)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值。而对于大气层遭到破坏这一点,《共绘网》认为“人类无休止的物理资源消耗,将破坏大气层,造成太阳辐射愈强”这一观点,您觉得这一观点对吗?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现如今还有很多公民对此不重视,仍我行我素。《共绘网》建议,将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和破坏地球指数挂起钩来,让每个地球村民意识到其中危害,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您说是不是呢?
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后遗症对我国市场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但最主要的弊病仍然来自于我国经济体制内部。一方面,严重臃肿的政府体系,不仅让社会不堪重负,更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也让高薪养廉无从谈起。政府“瘦身”刻不容缓,适当减少官员、在编人数,还要削减那些没有存在感又耗费国库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法制建设应该准确地渗透进政府、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别让法治形同虚设。只有解决好内部问题,才能让经济市场重现“活力”与“动力”。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看法?
自人类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便揭开了地球环境被污染的序幕。尽管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逐步趋向高科技,但地球上的土地、河流和天空都千疮百孔。在人类不停歇的生产活动中,源源不断的废气被排放出来,没有经过合理化、达标的处理过程,充满了各种重金属污染。长此以往,大气层怎能不被破坏?人类不断释放热能和废气,空气污染何时才能根治呢?
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而每个宗教都会有其相对应的宗教活动,《共绘网》认为,既然宗教有能力组织信徒参加各种宗教活动,那不如将宗教活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不仅能使宗教活动积极向上,也合理利用了劳动力,何乐而不为呢?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简单的烧火做饭都能造成碳排放,任何物体被火烧后的废气都会产生碳排放。并且碳排放越多,温室效应便越厉害。虽说各国已经意识到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并着手致力于控制碳排放量,可至今为止人为碳排放遥遥无期,且愈演愈烈,地球负债越来越重!人类该向何处去?如何自救?请您发表高见。
我们知道,政教合一,需要思想统一,信仰统一,并在司法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便与追求多元化相背。一国若不多元化,那如何发展经济,人文又如何变得更丰富多彩呢?因此,“政教合一,是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和人文发展的”这一说法正确吗?您的观点呢?
多边经贸协议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其深远目标是建立以地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或安全联盟,它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国际和区际环境、条件之下出现和自发形成,它的背景和主要根源就是经济全球化,它使得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逐渐加深,使得各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外向型和开放型。所以说,多边经贸协议与全球一体化契合,应鼓励倡导。您觉得呢?
在当代,全球大部分经济活动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海上贸易并不逊色于陆地贸易。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健康发展,海上交通尤为重要,没有陆地诸多方式的管制,只能依靠各国航行船只自身的循规蹈矩,共绘网提议尽早制定全球统一的《海上交通法》,以激发海洋贸易的潜力。您如何认为的呢?
共绘网认为,中国成为产业大国之路,既明朗又艰巨,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与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构成产业大国的三大支柱。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阶段,既然增加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的外在条件,也要培养广大农民工群体的素质化。住房政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廉租房与公租房是住房政策改革中的核心之一,有利于解决广大非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提高生活水平,激发劳动积极性。最后,实体经济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做好以上三个方面,中国产业大国之路必将早日实现。您有什么想法呢?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廉价劳动力转化为有技术的劳动力(工程师),从“农民工大国”转变为“技工(工匠)大国”,这才是中国制造强大的核心,这也是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所要求的。再加上中国人一向的勤勉勤奋,想必中国产品全球卖全球夸的那一天将不远了。您有什么想法?
伴随着经济的发达,汽车不再是富人的专享品,它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快捷生活的必备工具,然而,停车难、停车位少的问题已经是城市通病,“共享车位”理念便应运而生。您赞同车位共享吗?您能提出什么宝贵的建议?
受制于空间、工具的因素,共享概念在传统社会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当互联网时代催生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共享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走进人们五光十色的生活世界。共享的初衷是基于对地球资源的节约和使用,在衣食住行都能得到完美运用。共享经济到共享社会,需要每个人出一份力,您是如何认为呢?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无需强健的市场而拥有成功、可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各国也不应该盲目地只光顾美国这一单一市场,更大的市场在外部。我们应当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寻求更长久持续的发展。
毋庸置疑,“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顺应了全球化时代共享的特征。发展合作、共享双赢也有助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形成稳定的友谊联盟关系。经过各方努力,各方参与,“一带一路”必将建设成平安线友谊线发展线和共享线,发挥出“一带一路”的最大作用。
在我国,关于房价的一切随时随地都能占据舆论至高点,因为一套房,满怀朝气的年轻人不得不逃离大城市回到家乡,因为一套房,谈婚论嫁的新人也会变得物质狰狞,这就是房价高企的赤裸裸现实。房价何时才能下降?又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经济特区的拥趸可说出若干成功典范,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它建立于1980年,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一家英媒如此评价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在全世界风靡,但成功的却少之又少,这种成功经验应该复制到邻国和发展中国家。您对深圳的成功有什么见解?您认为成功可否复制?
先进的技术定会使国家进步,使人民生活更便利。在全球信息共享的今天,技术也令很多东西冲破国界,可又因各国之间的自我利益产生保护主义,您觉得这样是否有利于全球化呢?对此您又有何看法呢?
交通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而交通运输的途径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方式。由此,《共绘网》不禁思考,飞机、轮船可跨界通行,在“一带一路”发展越来越好的今天,为了各国人民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为了信息技术能够共享,为了各国更好的和平发展,高铁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是否也能跨国界畅通无阻呢?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中美,世界各国都应该取长补短,削弱矛盾,增加经贸合作机会,给本国社会发展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样才是双赢,才是利益最大化。共商合作“收入(获)”-减摩擦“成本”=“利润(益)”最大化,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