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虽仍有不少矛盾冲突,但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主导性趋势。因此,才有了“命运共同体”,它是新时期国际关系发展大势所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同一命运共同体,各国国防建设重要吗?
公海是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都有在公海上从事国际法所不禁止的活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公海处于无法律状态,也并非不用任何代价就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共绘网建议,向公海行驶的各国军舰征税?
有人说,战争是财富的根源,是发展的重要途径。拿二战来说,德国和日本被打得稀烂,还有战胜国也被打富了,科技发展了,经济繁荣了,这是真理还是谬误?难道只有发动战争才能发展吗?
在国际形势紧张的背景下,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是否能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签订一份《削减军事(行动)——自主贡献》的协议呢?
要创建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便于监测制裁和武器禁运等情况,建设和平和促进持久发展,阿拉伯国家是否应加强武器监管,对此您怎么看?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从二战结束直到今天,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可否采取“边谈判边销毁”的方式将武器送入博物馆呢?
人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没有考虑海洋环境的承受能力,低估了自然界的反作用,使海洋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每年耗费巨资的各国海军舰艇在各处游弋,如果能干实事,将其用在海洋保护,为海底打捞事务?会不会更好呢?
尽管大部分国家都非常盼望稳定与和平,但是新形势下的全球动荡正日益明显地向我们走来,例如经济危机、政权更迭、地区冲突、全球战争、恐怖事件等不稳定气息向我们袭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050年全世界能统一销毁武器吗?
虽然国际人道法早已明文规定,禁止或限制某些武器的使用,例如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激光致盲武器、燃烧武器等,但事实上,战场上的武器常常擦枪走火,造成严重的人财物的破坏。各国军队应提供公共安全产品?
如果世界各大洲都能派驻联合国维和部队,并形成网状结构进行紧密的联系,及时解决冲突问题,是否能更好地做好世界维和工作?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绘网倡议,要按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等重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对此,你怎么看?
任何一场战争,或多或少都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由于过去战争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弱,因而人们对战争后的生态环境关注不多,直到进入20世纪特别是机械、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等军事装备出现后,人们才真正重视起来。人类应设置指标:军事装备与环境破坏影响指数?
战争是生态环境的杀手,但亘古以来,战争史虽记录了参战双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生态环境被毁坏的事实几乎一片空白。
在世界各国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军火贸易日益兴旺,核武器基本普及,常规武器泛滥成灾的恐怖形势下,核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你说,人类在谈论经济增长的同时,能不能也谈谈如何使冲突下降呢?
武器被视为人类伟大的创造之一,甚至成为文明的象征。然而,今天的武器被滥用于自杀性袭击、非法走私、发动恐怖事件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在国家竞争中,军事硬实力往往高调出击,而软实力却能在潜移默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一个国家真正昂起头来。
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共识,而武器被视为国家和人民最大的威胁之一。近年来,不少国家逐年发展武器出口,与人们的愿望形成强烈对比。
二战的结束并没有使战争因此终结,各种生灵涂炭还在继续上演。虽说国际法每个国家心知肚明,但也不乏公然违反国际法发动战争的案例。
如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让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以和为贵,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世界各国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那么,军队还有必要存在吗?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吉布提等国邀请中国建设军事基地的新闻颇为引人注目,更引发美日等国的高度紧张。作为大国,包括建设军事基地在内的海外军事存在,利弊该如何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