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不改变官强民弱,PPP可能全部落空

发布日期:2017-10-12    浏览次数:792

中国曾经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控制一切。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传统思维、习惯依然,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仍然控制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各类资源,因此各类非国资企业在企业活动中对于各级政府还是难以平等处之。

柳传志说:我不想改造环境。王石说:远离政治。马云说:跟政府谈恋爱,但不要嫁给他们。王健林说:亲近政府,远离政治。他们的意思很清楚。这几个都算得上叱咤风云的民营大老板尚且如此,一般的民营企业不更是离政府远一点?

然而,现在有一桩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希望民营资本参与进来。那就是PPP项目,也就是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

PPP项目一般是国家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就是铁公基项目。铁公基项目一般是有利于整个社会和整个经济。因此其投资基本上也由公共财政承担。而且,但凡经济处于下行状态,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常常能有猛力拉动经济、改变经济下滑而转向重新繁荣的功效。这一点,在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是屡试不爽的。

但是,依靠政府投资搞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正在越来越小,而且近五六年来是成级数地缩小。不断加大政府投资不仅拉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在减退,而且其结果不是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就是必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论哪个结果的另一面必定是减少居民收入或者减少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这样的结果,反过来也会影响已经投资建成的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益。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越来越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府资本对市场敏感度不够,有些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并无多大作用,甚至有建成之后长期废弃而终成浪费的。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严重,除了改变结构转型经济之外,一定程度上也必须加大铁公基投资和建设力度。去年10月开始,中国宏观调控管理一直在部署加大这方面的投资,但是每次部署与以往几十年不同,总是强调要吸引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进来。

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公基,不仅可以减少政府投资数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利用的质量。多年来,政府投资的有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社会效益不高的前提下,其经济效益也很低,有些甚至没有效益。这在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相比之下,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市场敏感性很强,很少去做无用功。因此,一般说来,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多不但对拉动当下的经济发展有助推作用,且有相当的投资回报率。

然而至今为止,中国向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开放的国有项目甚至国有垄断项目,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似乎都不大热心。根据最新报道,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多有受尽欺负之感。其中有三种典型现象。

一是该项目已是夕阳产业,吸收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来,明显有借外来资本来救自己之嫌;二是在项目中占绝对控股地位,外来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很少有发言权—纯粹是出钱“陪太子读书”;三是“政府吃肉、企业喝汤”。这典型的三种现象其根源都是政府强势、民营资本弱势的表现。

政府强势、民营资本弱势的格局,目前不可能根本改变,但是要做成做好PPP项目非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这就必须为PPP项目制定几项规则:

第一,向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开放一切可以开放项目;第二,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能够并有意控股的项目,任其控股,国资可以退出;第三,在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同股同权。

否则,PPP项目有全部落空的可能。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作者:郁慕湛,财经评论人)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