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买下全世界!
奥巴马说:洒家最后一年干的不错,接了个大单,卖给中国三百架波音飞机,共计900亿美元,一年一架,三百年才能交完货;英国女王说:哀家一杯葡萄酒就卖了400亿英镑;捷克总统泽曼轻描淡写说:孤王卖了三双鞋,毛毛雨的500亿人民币收入囊中!最好的鞋子在捷克啊…
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哈继铭博士说了这么一段话:
中国的货币增长速度太快,中国货币1月份(M2)增长14%,你那么快的增长速度如果说汇率还不贬值的话,按这个逻辑推下去要不了几年,中国可以把全世界的资产都买下来了,这是荒唐的事情,这不可能的嘛,所以你要么货币增速下降,但是货币增速下降可能对稳增长不利,要么你就得贬值,两者之间必须要取一项的。”
一图胜千言。哈博的话用图表来说明就非常清楚了。自2007年1月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M2连续超越了日本、欧洲和美国几大经济体,目前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中国的M2已经相当于这三大经济体的M2总量的70%左右。这么高的M2,需要两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 + 银行系统的信用扩张。
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中国央行有多努力。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雄冠全球,超越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但是,如果仔细看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曲线,中国央行的曲线与美联储的曲线非常神似。如果做一个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系数高达95.96%,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可以解释高达95.96%的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
美联储其实就是中国央行的央行。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一直依赖外汇占款,而人民币又长期盯住美元,所以让美联储变成了中国央行的央行。
M2增长只有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资产负债表还不行,必须有银行系统的配合,信用扩张才行。从美联储到中国的M2货币供应总量,是一个层级放大系统。美联储QE,扩大资产负债表,增加基础货币,美国及海外的银行系统信用扩张,传递到中国,变为外汇占款,增加中国的基础货币,投入中国的银行系统,中国的银行系统信用扩张,经过贷款变存款,存款变贷款的正反馈过程,最终推升了中国的M2货币供应。
现在,美联储的QE已经停止,资产负债表也已经停止增长。由于资本流出中国,之前的层级放大系统开始反转。外汇占款下降,基础货币下降,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但是,为了维持经济体系中的僵尸企业借新还旧,M2还必须指数增长。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因此,中国央行必须在外汇占款之外另辟蹊径,增加基础货币,而且,银行系统必须加大信用扩张,发放更多的贷款。
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如果美联储持续快速升息,只会加速推动资本流出中国,造成经济硬着陆,人民币贬值,从而震动全球市场,反过来影响美国经济。作为中国央行的央行,美联储必须考虑自己加息的后果,不得不谨慎。另一方面,即使美联储不升息,但中国央行大量印钞增加基础货币,同时银行系统加大信用扩张,M2还会按照既定的13%左右的速度复利增长。
这样一来,M2的增速保住了,僵尸企业的借新还旧也解决了,皆大欢喜。唯一的问题是,这么多钱,汇率也不变,中国公司完全可以出去买买买,买下全世界。因此,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超过去年全年就非常合理了。
这样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如此快速的增长,对外汇占款的消耗非常大,远远超过大妈们一人五万美元的换汇,而且绝不是“藏汇于民”,而是真金白银的外汇流出。因此,央行必须在维持汇率稳定与维持全世界最高的M2以13%的复利增长之间做出选择。有的时候,维持现状,也是一种选择,那就意味着让自然的规律测试人类认知的边界。
延伸阅读:
▷大清如何“印”出十年的繁荣?
(来源:中金读书会)
清朝末期,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措施是正确的,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这是史学家基本的共识,也就是所谓的“繁荣十年”。
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那些修园子等类的事情不必赘述,军备上最为典型。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首只近代海军舰队便不复存在,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这个大军种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清于战败后的次年,即1896年又开始了重建帝国海军之路。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1897年夏天,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达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海军的实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巡洋舰,是大吨位军舰。1909年,在日本订购的14艘小型舰艇全数到达。
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新军的编练从1895年开始,到1904年,新军的规模就已经达到18万余人,估计太平天国这样的不安分之人,面对洋枪洋炮,彻底歇菜了。由于是新军,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从国外采购的新式装备,支出浩大。
此时的大清,不仅经济腾飞,而且武备强大,用“盛世”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
清朝武备增强,民族资本主义也得到了发展,看起来又一个“强盛”的大清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但是,这种“繁荣”从财政上得不到证实。
对外战争中不断地战败,大量的白银外流,仅仅马关条约,赔偿金额就是2亿两白银,加上利息和其它支出,清朝需要赔偿三亿两以上。清朝此时是赤字财政,按史料记载:
从康熙中叶开始,每年财政盈余约500万两,乾隆中期以后年均结余也在1000万两左右。鸦片战争之前的年度财政盈余也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结余约380万两。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国家财政结余约760万两。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之后,1896年赤字高达1292万银两,1899年为1300万两,1903年的赤字高达3000万两,此后的清朝廷债务缠身,一直到1911年灭亡之前仍然如此。清朝后期,财政是债务缠身,根本没钱。
可是,清朝又确实很有“钱”,没有钱如何进行大规模军备?如何修园子?
清朝实行的是银本位,白银无法印刷,这是一定的,清朝这戏法是怎么变的?清朝后期的表面繁荣,就支撑在这个戏法之上!
虽然,白银无法印刷,但“钱”还是可以印出来的。
前面说过新兴国家如何印美元,清朝也有自己独到的招数。既然白银都流到境外,那自己就用铜来代替白银,“钱”就出来了。
前些年,安徽凤阳一位农民挖地基时,挖出约十来斤的铜圆,发行的时代是宣统三年,直径2.9厘米,厚0.11厘米,重量约9克,合古代约两文多、不到三文的重量。当清政府宣布铜元成为法定货币的时候,意味着很多“新钱”也就出来了,这种铜钱的机制钱大约从1901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也就意味着市场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新钱(相当于假白银),与白银共同流通。也就意味着从1900年之后的清朝繁荣,和印“钱”直接相关。
可是,我们知道一件事,古代实行贵金属货币制度,铜矿需要开采和冶炼,铸钱是需要成本的,铜钱的面值也需要与白银的价值相对称。
比如: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道光二十年前后的时候,一两白银可以换制钱一千五六百文,到咸丰时期,可以换到两千两三百文。但不管白银与铜钱的比例如何变,都有兑换关系,老老实实铸造铜钱,或许可以盈利,但不能实现厚利,还是解决不了清政府的财政问题。
但清政府有创造性,上述9克重的铜圆,实际价值为两文多,面值标注为十文,清政府就实现了7文多的利润,钱财滚滚而来,虽然大量的白银赔偿给外国人,用白银来衡量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但自身也不缺钱,财源滚滚之下就可以支撑大规模军备等财政支出。
虽然用白银表示的财政穷的叮当响,但实际不缺钱,这就是戏法。
但这必须有一条支撑,那就是管制兑换,如果不管制,是完成不了这个戏法的。清政府所开具的各种票据,无论是以白银还是以铜元为单位都一样,不能实际兑换白银,这相当于“外汇”管制,如果不管制,就抓瞎。
清政府从19世纪后期就规定,无论你是英镑、美元、荷兰盾什么的,进入大清的地盘都必须按规定的牌价兑换成大清银票铜钱,这样清政府就喘了一口气,所有等于白银的硬通货归我,用于对外支付,假钱?对不起,只能归你。
仅有这一条还不够。任何时候都有出口生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不断印铜“钱”,出口成本不断上升,折合成白银的成本就很高,可是,出口商品的价格是按真实的白银标价的(金本位),产品出不去了,最终清朝对外的偿付能力就会枯竭。加上,清朝不断烂“印钱”,通胀不断发展,出口商的成本会不断上升,企业都死翘翘之后,就会出现大麻烦。
清政府有办法,那就是“强制结汇”,可强制结汇还是不行,如果出口企业都死了,强制也没用,还得让出口企业有动力才行。此时,清政府的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英国非常“腐朽”,征税还需要老百姓同意,大清很“先进”,铜圆表示的“钱”随便印,也就是随便征税,只需约摸估计着不会逼人造反就行。有了这点优势,解决上述问题就是小菜一碟。反正“钱”都是印出来的,多印一点也没关系,直接用于鼓励出口。
以茶叶为例:英国商人只肯出100英镑一箱,按当时的国际汇率折合800两白银,可是,清朝茶叶商人的成本就达到了1000两白银(这个成本自然是以清朝印的“钱”折算出来的),他得卖1100两才行。此时,清朝出马,100英镑归我,我给你相当于1100两白银的银票(就是铜票),生意就做成了,英国商人、出口商人、清朝政府皆大欢喜,只是市场中又多出300两白银的“假钱”。这个术语应该属于印钱(财政)补贴出口吧。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外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军备支出,而且还可以展示国际形象,甚至可补贴亚非拉。
可是,有一个不欢喜的,既然用印假钱解决问题,就带来通货膨胀,穷人过不下去,但是,这没所谓,有北洋新军的洋枪洋炮,这个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
经济蒸蒸日上,拥有用用雄厚财力武装起来的、先进的陆军和海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大清在1911年垮台,甚至连外国人都吃惊,这天地变化的也太快。
1910年,金融危机开始了,上海道台蔡乃煌等人紧急上奏朝廷救市。财政有的只是假钱(印出来的票据),没有真钱(白银),如果继续印假钱,这是不行的,因为股市的交割需要货真价实的白银。
此时,清朝抓瞎了,戏法变不下去了。清廷想了一个好办法:将民间筹资建设的铁路权收归国有,筹集的大量真金白银也就归了清朝,真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怎么收归国有呢?当然不是拿真钱出来收购,而是发行国家股票给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人。这样,既掌握了铁路权,又一下就将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巨额资金弄到手了,聪明吧?
但投资人不傻,您拿纸换我的真金白银还不算,还将路权也拿走,和抢劫有什么不同?于是,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厉害。四川告急,清廷抽调湖北新军入川维稳,武汉空虚,武昌阴差阳错爆发起义,一个全球最有钱、军力空前强大的清政府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很清楚,“假钱”催出来的繁荣灰飞烟灭,连印钱的“银行家”也不得不关门大吉。
(来源:贝乐斯、岭峰资本(Dimensions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