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以《矛盾论》、《实践论》来看当今一些现象和实践

发布日期:2017-10-27    浏览次数:1266

80年过去了,再读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亦称“两论”),不禁感到,一个拥有哲学、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民族是多么幸运;而一个民族,如果抛弃哲学,视哲学于无用之物,盲目地发展,又不停地困惑,是多么可怕、可悲。这里的哲学,当然指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

  19377月,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月份,也是中华民族命运和东亚格局的转折点。在这样紧迫的历史关头,毛主席两篇研究哲学的文章,一经发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廓清了人们思想中的迷雾,这充分说明:现实问题抽象出来,便是哲学问题,现实关系抽象出来,便是哲学关系,研究懂了哲学,便拥有了思想的武器,便有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方略和方法。因此,“两论”本身就是最高层面的制胜武器。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是应摈弃哲学、远离哲学,还是应精研哲学、继承瑰宝、学以致用?答案显然是后者。重读“两论”,其意义便不言而喻。下面,就试用“两论”来认识、分析当今中国的一些现象,分析实践中的得失。谨谈谈我有限的思考。


  一、学懂“两论”,就会发现,高校文科中长期占据主导的某些西化观点,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不加批判地学习、传播这些观点,是非常可笑的。

  《矛盾论》第一部分“两种宇宙观”中指出,“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句话让人直接想到前些年对中国学术界影响很大的“历史终结论”。美国人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与此相伴的是“共产主义失败论”。这种观点作为西方主流观点,被我国高校引入课堂,虽然未被奉为圭臬,但西方和我国亲西方的强势话语体系的影响,使得这种观点辐射了很多学生,让他们认为,共产主义事业真的不行了。

  实际上,哪怕不去研究国际政治问题,仅初读《矛盾论》,便能发现,“历史终结论”在哲学上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认为历史会终结于某种制度的本身,就是静止的世界观;以苏联的失败断言共产主义的失败,就是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苏联解体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影响,看不到失败带来的积极影响,就是孤立地看问题。这样的理论,首先就经不起哲学层面的检验,更不用说是实践,因此它必然是伪科学。果然,2014年,福山自己开始否定自己的观点,尖锐指出了“美国政治体系已经腐朽”,终结了自己的“历史终结论”。

  再讨论“历史终结论”已然毫无意义,但反观这样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居然一度成为了学术视野中的海外“新鲜空气”,成为了青年思想的“营养”,成为了国人心头的“迷雾”,不禁感慨良多。如果我们能够早些捡起自家哲学的武器,或许,在国际风云际会面前,我们的思想可以更从容。


  二、学懂“两论”,就能明白,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绝不应是一种形式,也不仅是工作的一个方面、一种手段,它应该是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是须臾不可离开的。

  近年,与一些基层公务员交流,能听到诸如“又要走群众路线下基层了,好烦”、“前几年可没有这么苦”之类的抱怨。这样的抱怨,一方面反映了,“走群众路线”客观上确实加大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量,且这些工作还不好敷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于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很多人的理解还很不到位,以至于欠缺主动性。

  实际上,习总强调的“做好党的一切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不仅是因为,根本上说共产党的性质是人民政党,脱离人民会产生执政危机,还有很浅显而重要的一点:如《实践论》中指出的,“你要有知识,你就要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公务员,管理、服务和带领的是中国的人民,可如果连自己的人民都不了解,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谈何执好政、当好家!

  观当今很多干部的人生轨迹,在上大学以前的阶段,忙于应试,只了解自己的家庭和课本知识;在大学阶段,只了解自己求学的小环境和专业知识;到了单位,每天最熟悉的是办公室的人情世故,是机关的行政常规,是堆砌和撰写文字材料;纵有调研的机会,也往往时间很短、浮光掠影。忙来忙去,与自己国家最大多数的人民,乃至自己直接管理领域的人民,是高度脱节的。这样,纵然是有高学历,也很忙碌,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怎么能很接地气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有了学历教育,却缺失“人民教育”,使得“党的教育”总显得空洞,这不仅是个人的缺失,是否也应鞭策某种改革的方向!

  要想搞好“党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接触人民群众的实践,这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使然,也是实践论的真理使然!


  三、学懂“两论”,就能明白,无论是前些年贬低中国无所不用其极的“中国崩溃论”,还是近几年只看到发展的成绩、认为可以此“享盛世”的观念,都是在片面地看问题,都是错误的。

  《矛盾论》指出,“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片面地看问题,便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前些年,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堪忧,各种抨击中国、唱衰中国的声音不断,“吃饭砸锅”、“呲必中国”的现象频频发生。在这个阶段,网上非常流行的就是各种“中国崩溃论”主题的文章、段子,列举各种负面现象,认为中国不行了。这样的观点蛊惑了很多网友。实际上,不仅支持这些观点的诸多事例系伪造或夸大,单纯只看到负面、看不到正面的认识方法,就是错误的。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不符合认识的规律,必然会破产。事后来看,这些别有用心的内容,很多是敌对势力制作并推广的。

  经过几年来中央对网络舆论生态的整治,网上正能量越来越多,网络空间正在逐渐清朗起来,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同时,也能发现,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在一些干部的观念中,随着点赞中国的声音的加强,他们只看到成绩,看不到问题,只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盛世”,看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看不到人民群众的诸多不满,看不到形势错综复杂的一面,拒绝批评,尤其不能对自身和自己部门的工作进行反思。不仅自己不反思,还不允许别人提意见,认为提意见就是传递负能量,就是不讲政治。这样的认识,很容易让人陷入“享盛世”、“享受最伟大时代”、“骄傲自满”的误区。这种认识,与“中国崩溃论”一样,也是错误的,因为只看成绩,这也是一种片面。而点赞声中,有没有不必要的、夸大了的吹捧?有没有敌对势力的“捧杀”?一些吹捧,会不会让人麻痹了意志?值得深思!

  实际上,如果能从一开始就杜绝认识的片面性,尽可能既看一面,也看另一面,既看到问题,也看到成绩,那么,我们就不容易被一些错误观点带偏。


  四、学懂“两论”,就能更好地理解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很多新热点、新提法、新思路,能理解很多对辩证关系。

  关于网络舆论工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矛盾论》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正因为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已成为普遍现象,换言之,互联网的舆论治理能否过关已成为舆论斗争中的主要矛盾,所以,加强党管网络、党管舆论也就势在必行。大多数国人在十七大的五年中,应该想象不到还会有一个部门叫“中央网信办”,就连今天自己在网信办工作的同志,几年前也未必想得到。然而,今日的中央网信办,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实践论》指出,“真正的革命指导者......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是形势变化的使然,也是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研判。“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维权与维稳。

  维权与维稳是不是一对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很多人的心中,它们就是一对矛盾,以至于,维稳的重要内容,就是拦截维权上访。但是,二者到底是不是一对真矛盾呢?就算是矛盾,《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诸方面,除了斗争性,还存在同一性。还有一点,就是站在谁的立场分析问题,是站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的角度看问题,是为官僚利益集团说话,还是站在13亿人民的角度发声。

  习近平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要求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正因为如此,他强调,“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明确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揭示了二者从根本上是统一的事实。这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考量使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正确认识。反过来思考,以为拦截上访就是维稳了,以伤害人民权益求得形式上的和谐,这是真和谐,还是真违法?是在解决矛盾,还是在制造矛盾?以追求形式上的“一成不变”来治理社会,难道不是另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世界观么!

  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环境与经济是不是一对矛盾?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二者“此消彼长”的机械的世界观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干部的头脑,以至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只看到二者的斗争性,看不到二者的同一性,看不到二者的相互转化,看不到一方对另一方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政策的失误,何尝不是没有学好、用好辩证法,从哲学上就失误了!好在,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五位一体建设中的“一位”就是生态文明。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讲的是二者同一性、兼得性。“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讲的是前者对后者的基础性作用,也揭示了,在当下的发展阶段,维护绿水青山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了“本”。“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讲的二者的同一性、统一性与可转化性。明白、理顺了这几点辩证关系,就很容易跳出“此消彼长”的错误认识。也就不难理解,诸如为什么长江治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关于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人民群众与国家干部是一对矛盾,但这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且二者本质上应是一致的,国家干部依存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需要国家干部。然而,当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愈演愈烈,人民群众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内部矛盾就容易被激化,二者的斗争性就愈发显现。这就是“水则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此外,体制内支持反腐败的力量与腐败力量,也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同为国家干部,共同共事,甚至有着共同的部门立场。而斗争性则表现为,一方腐败,一方反腐败。

  如果反腐败斗争能够大力度地推进,二者的斗争性占据主导,超越了同一性,那么,体制内健康力量与人民群众的同一性就加强了,人民群众就能够拥护国家干部,政权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如果前面二者的同一性占据主导,反腐力量不作为,腐败力量愈发坐大,那么,人民群众与国家干部的斗争性就会加强。理解了这两对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只有一种斗争性主导着,另一种同一性才能维护着!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知道,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我们还要问,经济建设为了谁?经济建设依靠谁?经济建设富了谁?经济建设以谁的满意为衡量标准?思考明白这几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习总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

  当人民的积极性、满意度、配合度成为了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关键引擎,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了决定因素,那么,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就应运而生。而忽视人民、把人民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或把经济发展凌驾于人民之上的错误观点与错误实践,势必造成以牺牲人民福祉为代价的不良发展,甚至走向离心离德。


  五、学懂“两论”,分析具体问题,或许会得出不同的思考。

  前些天,与一位搞网络舆情的朋友交流,他说,“现在老百姓仇官、仇富的心理很严重,这是不好的,应该批驳!”这位朋友的出发点,应是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没有错。他应该是看到了网上的一些负面言论,有感而发。然而,《实践论》告诉我们,认识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感性地发现网上存在一些仇富、仇官的言论,能否得出老百姓普遍存在仇富、仇官心理的事实?以及,《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带有特殊性,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要得出结论,就要探究,是哪些老百姓在仇富?哪些老百姓在仇官?以及,为什么老百姓会有这样的倾向?老百姓对哪些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反响强烈?老百姓仇不仇焦裕禄、荣毅仁?

  实际上,这位朋友反映的现象,在网上不难看到:诸如,一名博士生按政策被选拔为副县长,底下质疑声一片;一个地方领导勤政事迹被报道,底下骂声一片;一位富二代炫富,底下吐槽声一片;一个高级干部读错了一个字,舆论沸沸扬扬。然而,具体分析诸多网友的情绪:他们质疑的是青年干部本身,还是对用人提拔制度注重学历却不接群众地气有所不满?他们是谩骂领导的勤政行为,还是对干部“做点活儿就得瑟”的浮夸态度表示厌恶?他们是对所有富人仇恨,还是讨厌为富不仁、不劳而获,以及表达对“先富带后富”兑现情况不佳的失落?他们是跟一个高级干部过不去,还是宣泄对一些高级干部长期脱离常识、脱离具体文字劳动的不满?

  这些负面情绪中,有没有期待、鞭策、愿景与建言?这些负面情绪中,多少是危害社会稳定、损害个人权益的“有毒”言论,多少是应疏导的戾气、应化解的怨气,多少又是实事求是、最接地气的表达,是正当的必要的诉求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发现,百姓在网上仇富、仇官问题,要得出结论,或许还为时尚早。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任重道远。

  《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一个是它的阶级性”,“一个是它的实践性”。今天,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评价“两论”本身。当下,虽然不提“阶级”了,但用“两论”指导现实,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理解矛盾的转化,理解多对辩证关系,学会正确认识事实、研判形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才能在新的时期掌握工作的主导权。矛盾是运动的,在不同领域,新的主要矛盾会不断产生,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的次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在前不久的七·二六讲话中,习近平提到“进行伟大斗争”。如果说,“斗争”这个词对于很多人已经有点生疏的话,那么,学学《矛盾论》,翻翻中共党史,看看国内外形势,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提,为谁而斗争,为什么斗争性是普遍的。伟大时代,离不开强大哲学的指导。让“两论”成为我们分析问题、开展工作的助推器,继续发挥其理论的光芒。


(作者:徐安琪)【来源: 新思读书会】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