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梦?一般观察者看来,这个“梦”是物质的:拥有一个家,有汽车、带白色围栏的院子和放满最新奢侈用品的永远增值的房子。然而,美国梦还有另一个更深层含义,它包括最基本的价值观、精神追求和制度,源于美国梦,也用来支撑美国梦。美国梦的历史传统,是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平衡。现代美国史已经证明,过度强调美国梦中的物质主义,可能导致社会出现非理性消费这一危险趋势。美国的这个经验,对正在体验较新的中国梦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深刻启迪。和美国精英在美国梦历史上遇到的难题一样,中国精英现在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中国梦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中国人有什么妙策,来维持精神与物质的完美平衡?
美国梦刚提出的时候并不强调物质,而更多强调机会与自由愿景。个人在守法前提下愿意走多远,是对这种自由的唯一限制。“美国梦”一词,来自作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1931年的《美国史诗》一书。他在1933年1月1日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道,美国梦“……是每一个人过上更好、更充实、更富裕的生活,不管他或她因出身的偶然性处于什么社会地位……是最大限度开发我们潜能的机会,它不受不公正种姓或习俗的约束”。 在大萧条和之后的二战中,美国社会一方面对未来物质成功充满希望,一方面努力维护和强化美国梦的精神支柱,即自由与正直,勤奋与机会。美国梦跟随美国历史不断演变,并在发展中加入了其他价值观,如美国的企业家精神。它也接受了“希望”与“变革”口号。一个新愿景产生了,那就是,只要足够努力和辛勤工作,一切皆有可能。
二战结束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成功,让美国梦及精神与物质的平衡被重造。由于归来的士兵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加上美国市郊建设勃兴,经济日益依赖消费者,普通百姓开始把美国梦的实现,定义为能购买一栋住房,和拥有体面的收入。尽管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几次经济衰退,人们还是越来越看重房子、汽车和让人欲壑难填的奢侈商品。与最初相比,美国梦变得更加物质化。而苏联的跨台和互联网带来的经济繁荣,更让人们加倍地追求物质。
新世纪来临之际,房地产泡沫形成。美国人对拥有住房的偏执,甚至有时是不切实际的渴望,促使许多人在缺乏监管的欺诈性借贷市场影响下,负上他们根本还不起的住房抵押贷款。迫于所在社会的压力,为保持美国生活方式,美国人追求更大更贵的房子。甚至政府也为鼓励住房抵押贷款推波助澜,并引发2008年经济危机。由于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可以享受免税,美国普罗大众深信,他们负担得起社会公认的必需品:一座让他们彻底实现美国梦的大大的独栋住房。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2012年的文章中谈到,由于中美两国社会文化和政治有别,加上存在可持续问题,中国梦与美国不同,也应该与美国不同。虽然美国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但由于生态问题,它不可能被复制。中国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有复杂而独特的社会,其庞大的人口也让这个星球不可能再造另一个美国梦。所以,中国必须另辟蹊径,在社会越来越看重物质消费的时候,保持精神与物质的必要平衡。根据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2013年10月的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市场所占比重已从25%上升到约30%。通货膨胀上升,特别是住房价格上涨,意味着更多困难。在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中国社会也开始财富崇拜,甚至为追求物质成功打破法律和社会道德底线。
美国梦并不只是传统的对家庭和财富的渴望,它是物质成功与深层精神理念之间的一种微妙而艰难的平衡。美国梦现在是,并仍将是当代美国社会的核心。它既强调以机会平等为基础的自由和勤奋精神理念,也重视对财产和财务安全的物质渴望。中国梦尽管刚刚提出,但它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复兴至关重要。然而,对物质的过度强调可能让中国梦失衡,进而动摇它试图建立的理念和社会。中国必须留意美国梦这个先例,学习如何保持中国梦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想着复制美国梦。正如美国现代历史证明的,只有在精神理念与物质追求间达成谨慎平衡,才能让梦想成功,才能让社会沿着梦想发展,并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个永恒希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