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备受关注。在国内,党心民心聚合,翘首仰望;在国外,被中共奋发自强精神吸引,拭目以待。
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不在于中共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而是有哪些新举措足以达到预期目的。
全会浓烈的全面从严治党氛围,让人感觉决心之大、信心之足,是迫不及待的,是胸有成竹的。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步,是确立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四年来辉煌业绩的必然体现,而且是由下而上推动形成的结果。这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何谓全面从严治党?从深度看,要排除险情,任务艰巨;从广度看,问题多多,覆盖面很宽。中国领导人常说,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要能成功地率领13亿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自强不息。自强其实就是自救。
这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使得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莫过于腐败繁衍。腐败削弱党的执政基础,腐败降低党的执政能力,腐败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牢固基础和力量源泉。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在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中央领导。近9000万党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每个人都是党的细胞,不同程度上都对党的执政状况负有责任。人民群众固然主要是从党的方针、政策及其成效来评价党,但更经常的却是透过党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的形象来看待党。
全国各族人民希望在党的带领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党和建国“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党的执政地位能否稳固,关键就看人民的态度。党是舟,人民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和在推广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中共党内不断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他们充当人民的公仆,言行一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也有不少腐败堕落的干部,他们利欲熏心,贪污受贿,自我毁灭。这帮败类,恰如明代吕坤所言:“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
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预防腐败的必由之路。人所共知,市场经济是由多种所有制成分亦即多种利益集团构成,其中私人利益集团随着它们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增大,不可避免地要借重权势,寻求政治上的代理人。这样一来,它们往往就不择手段地对当权者进行拉拢和利诱,加之一些党的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蚀,政治上不坚定,于是“权钱交易”的恶劣现象层出不穷。这是新形势下党反腐倡廉的最大难点所在。共产党人绝对不能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皆物化,症结在于“只一念贪私,便化刚为柔,塞智为昏,染洁为污”。
苏联共产党是前车之鉴。苏共执政70多年,却未能摆脱由兴而衰、寿不过百、被历史抛弃的厄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变成从群众中来到官僚特权阶层中去,人民公仆成为人民劳动成果的蚀耗者。
执政党要管好国家,必先管好自身。不作为是危险的,小作为是无用的,唯有大作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共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且借鉴苏共的教训,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简言之,那就是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经验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反腐防腐,必须具备党纪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监督,三者结合,从而使监督机制化。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监督机制化的保障。
反腐倡廉,人民群众高兴,贪官污吏惊恐万分,抵制的暗流不可小觑。中共领导的风格是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弘扬红军长征的艰苦奋斗精神,用意即在此。
鉴于多年来反腐的实战成果,人们对于中共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已很少怀疑。六中全会强调的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务求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相信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还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增加后续措施,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人民喜欢得到历史验证的三句话: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作者:俞邃(Yu Sui),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来源: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