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中国崛起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发布日期:2017-10-27    浏览次数:1018

中国正逐步崛起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崛起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面貌,而且给世界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巨大红利。


一、中国崛起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动力之源

经济发展是中国崛起最坚实的基础。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从3645亿元上升到74.41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贸易国;7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其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本身具有世界意义,而且为世界经济带来多重利好。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1978—2015年,中国实际GDP占世界的比重从1.8%上升到了15.5%。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2016年实现经济增长6.7%,增速位列世界第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是全球经济复苏最主要的拉动力。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会。中国目前已成为124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一方面,中国的出口为世界市场提供了大量必需品,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为世界各国居民带来巨大实惠、节省大量开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深入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合作,进口大量零部件产品和资源能源,促进了各国相关产业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不仅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初级产品会增加,而且会更多地从发达国家进口高端消费品和技术产品。中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近年来对外投资迅速扩大。在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上,201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44.1%,首次跨过万亿元大关,投资对象包括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直接推动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尤其是我们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在深化合作中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了这些国家长期发展的根基,为其经济带去了新动力,涵养了未来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

国际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发展挤占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空间、偷走了他们的就业岗位。这种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有效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这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也顺应了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律。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有效促进了各贸易伙伴国包括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就业。据统计,2001—2011年中国入世10年中,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给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世界贸易低迷,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但每年进口额依然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为贸易伙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对欧美国家的直接投资明显增加。2017年1月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题为《理解美中贸易关系》的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直接或间接支撑了180万个新工作和1650亿美元的GDP;而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共计产生260万个美国工作和2160亿美元的GDP。

事实表明,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正向外溢效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将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二、中国崛起是完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表现愈发抢眼,不论是倡导成立亚投行、创设金砖银行,还是主办APEC会议、G20峰会等,都是中国崛起带来国际话语权上升的有力注脚。事实证明,中国不是国际秩序和规则的颠覆者、破坏者,而是建设者、完善者。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始终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和变革,为破解各种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中国崛起将增进国际治理体系的正义性和包容性。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均衡、不平等现象越发突出。作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坚定推动者,中国的目标始终明晰,那就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立场始终坚定,那就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提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所努力的方向始终不移,那就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之适应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新要求,确保各个国家在国际合作时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些倡议和行动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

中国崛起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更大的推动力。针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上扬、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为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逆全球化”思潮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些国家社会阶层撕裂和对立的国际表现,其根源还是经济发展出了问题,是经济问题社会化、政治化的反映。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充分借助经济全球化的东风,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将全球经济这个“蛋糕”做大、分好,世界各国才能更好地分享机会和收益。中国始终高举经济全球化的旗帜,倡导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我们承诺自身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并带动各国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发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帮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邃把握,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中国崛起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历史眼光纵览中国崛起,可以更加鲜明地看到中国对全球治理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存有疑虑,最大的担心就是中国会像一些西方大国那样,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回顾历史,自1492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起,侵略殖民、武力扩张就是西方大国发展进程中的主旋律。但这种“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不争霸”到“和谐世界”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裁军百万”到“裁军50万”再到“裁军30万”,中国始终是国际和平稳定环境的坚定维护者。近30年来,我国是全球唯一没有使用武装力量挑起战争或军事冲突的大国,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居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首。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对历史、现实、未来综合判断得出的客观结论,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承诺和行动。


三、中国崛起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崛起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撑。这条道路与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模式”有着本质不同,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场极其宏大、极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比如在经济领域,打破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枷锁,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不同于西方国家所奉行的以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全面市场化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人类发展史上,这是第一次成功地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政治领域,打破了“民主原教旨主义”的枷锁,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不同于西方国家所奉行的以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等为特征的政治发展模式,中国选择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发展道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既实现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又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做到了民主内容和民主形式、民主实质与民主结果的高度统一。正是有了这条政治发展之路作为保证,中国改革开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中国经济才能欣欣向荣,中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中国崛起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它打破了对“西方模式”的迷信,丰富了世界道路的多样性,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注入了信心、提供了启迪。长期以来,在一些西方舆论的诱导下,不少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模仿复制“西方模式”而快速实现现代化,但不论是拉美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还是“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一些国家陷入长期动荡。中国崛起以及“中国道路”的成功用事实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国情不同,经济基础、政治传统、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等差异巨大,在选择现代化路径时绝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西方发展模式,只有既立足本国实际又紧跟时代潮流,借鉴而不照抄,坚守而不僵化,才能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当前,不少发达国家社会阶层对立严重,政治碎片化和意识形态逆主流化现象明显,从美国“占领华尔街”到巴黎“黑夜站立”,从希腊屡次被推到“退欧”边缘到英国“脱欧”,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经济发展困难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思想意识发生异动的表现。西方现行体制解决问题乏力,导致民众不再信任所谓“主流政治家”和“体制内政治集团”,厌倦了党派无休止的政治斗争,甚至对西方政治体制产生了质疑。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治国理政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这正是基于西方国家治理乱象丛生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比较得出的结论。“中国道路”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正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


(作者: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来源:《求是》2017/6】

相关热词搜索: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