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马海德:将一生献给中国

发布日期:2017-12-09    浏览次数:988

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这样一位,他虽是洋人,却是毛泽东眼中完全的中国人。他在中国最艰难的时期来到这里,参加长征,加入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他植根中国50余载,为中国攻克了性病、麻风病治愈难的困境。他就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开拓者马海德。

马海德的儿子周幼马,无疑是马海德五十多年中国岁月的有力见证者。一个温暖的冬日,记者来到周幼马工作的《今日中国》杂志社,从周幼马那里,试图还原一个生动的马海德。

 

我要留下,和你们在一起

熟悉马海德的老一辈人总会记住这样几个画面:

当伤病员需要输血时,马海德毫不犹豫地卷起自己的袖子;

当有人被毒蛇咬伤时,马海德能用嘴去吮出毒液;

当遇到病人窒息休克时,马海德会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

马海德经常与麻风病人打交道,在检查溃烂的伤口时,为更直观地了解病人症状,竟不顾医学上的禁忌而不戴胶皮手套查看病人皮肤;

……

对于周幼马而言,父亲的这些故事一度并不吸引自己,直到父亲离世后,他才开始研究父亲的人生经历,在研究中愈发感到父亲的伟大。

马海德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1933年。在此之前,他叫乔治·海德姆。那一年,马海德医学博士毕业,为了庆祝,也为了到东方研究热带病,他和两位同学乘船来到上海。30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在这里讲英文完全能活得下来,挣钱也容易,就留下了,从此再没离开。

在周幼马看来,马海德之所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坚定地留在中国,与他的“家庭出身”和“善良天性”密不可分。马海德出生在美国深受歧视的中东移民家庭,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有着切肤之痛。他常常想以慈善主义去帮助受压迫的穷苦人。

到上海后,马海德总是以很低廉的价格为穷苦人看病,却发现即便自己日以继夜地工作,一天也只能治疗十个、百个患者,为此他苦恼不已。

信仰总会将有着相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马海德很快就结实了路易·艾黎等一批进步青年。他们组成了马列主义小组,决心帮助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为了追求信仰,马海德千辛万苦来到陕北。在这里他清晰地看到新中国的美丽曙光。

周幼马清晰地记得,1936713日,马海德和斯诺来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的驻地———保安。刚到保安时,马海德除了看病,剩下的时间就是跟斯诺在一起,陪他采访。毛泽东向他们讲述中国革命历史,其他红军将领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了理想而参加革命的经历。这些故事深深地感染着马海德。

“在保安,父亲看到了自由、民主、尊严的火种。共产党人要革命、要为解放全中国而战斗,这些画面与父亲在美国和上海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周幼马说。

三个月后,斯诺离开保安,回到北平写作。马海德却不想走了。他对毛泽东说,“我想留下,要和你们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你们的健康服务。”毛泽东听了非常高兴,任命他为中央红军卫生总顾问。

那一年26岁的马海德留在了中国陕北。这个年轻的西方人,主动将自己的命运与苦难的中国连在了一起。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参加红军的西方人。

 

我要加入共产党

在陕北,马海德不仅是毛泽东的保健医,他还力所能及地关注其他中共领导人的身体状况。当时邓颖超得了肺病,那时没有治疗肺病的特效药,得了肺病相当于不治之症,马海德告诉邓颖超,每天躺在地上晒太阳,肺病会自愈。邓颖超照此一试,肺病果然被治愈了。“离开延安的50年后,邓颖超在全国政协的会议上再度遇见我父亲时,她提起这件事,还激动地向我父亲道谢。周幼马说。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马海德同样热心救助。“我父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无论什么人,只要需要他,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父亲在陕北时住的窑洞附近,常有一个唇裂的小男孩,孤独地玩。我父亲看了很想帮助他,就对来自印度的巴苏华大夫说,‘这个孩子很可怜,您是五官科专家,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我给您打下手,咱们给他做个整容手术?’手术很成功,父亲高兴地对孩子的母亲说,‘我保证他以后能娶上个漂亮的婆姨!’”

在周幼马眼中,马海德有的不止是爱心,还有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责任心。

1939年冬,日本又一次轰炸延安。45架飞机在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扔下300多颗炸弹,死伤三四十人,马海德被冲击波抛到洞外。窑洞塌了,只好再搬到另一个新窑洞。正当这是,马海德最好的朋友路易·艾黎来到延安,给马海德带来了久违的咖啡。艾黎曾在文章中写到:在冬暖夏凉的窑洞里,煮咖啡的香味深深打动了马海德,他想喝咖啡想了好久。喝了一口后,门外有一个提马灯的人请他出诊,他急急地又喝了两口,收拾一下药箱,就跟着走了。半夜一觉醒来,又有一个农民进来找马大夫……”

每当看到艾黎的这段文字,周幼马就会在心底深深地敬仰自己的父亲。“那就是他的日日夜夜、随叫随到的生活。他没有很多休息时间,但他却很愉快!”

在延安,毛泽东对马海德的影响最大。马海德是毛泽东的保健医,但他却对周幼马说,“我给毛主席的身体保健,毛主席给我的思想保健。”

在这种无形力量的感召下,马海德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无限的向往。1937年他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指定吴亮平、陈昌浩作入党介绍人。一个寒冷的清晨,马海德被人叫醒,带到一个场院。他看到地上躺着一具无头死尸,后来才知道此人是另一个村的支部书记,是被地主杀害的。带马海德去的人问他,你是共产党员,如果一旦被反动派抓住也会被砍头的。你还要加入共产党吗?父亲说,我还是要加入共产党。马海德曾说,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加入共产党,就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献身。’”

 

共产主义是他坚持一生的信念

建国后,马海德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他却认为自己是一名医生,工作不该坐在办公室里,而应坐在病人的身边。带着这个想法,他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到皮肤病性病研究所工作。“我的父亲不做部级领导,他的志向是在医疗一线!他要为人民服务!”

在那段时间里,马海德扎根在基层,在中国最偏僻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接下来的几年中,马海德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带领防治性病的医疗队走遍了全国各地,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的震惊世界的成就;另一件是,在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麻风病患者大大减少,不少县、市已基本上消灭了麻风病。单是这两件大事,就足以使马海德在新中国医疗卫生史册上奠定不朽地位!因此,他获得了美国、印度、黎巴嫩等国颁发的医学奖和国家勋章。

周幼马说,“卫生部为照顾在华的外国医生,给每人都增加了一份高额工资。那时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是我父亲却跟组织说,‘我是中国人,不是外国专家!’他拒绝享受外国医生待遇。”

1978年,马海德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委员后,马海德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履职,如何在政协的平台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马海德担任政协委员期间向全国政协提交了38条提案。有关于建议提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的提案关于建议恢复少数民族卫生专项补助费的提案关于建议隆重举行全国性纪念南京大屠杀五十周年活动的提案关于发展老年卫生工作的意见的提案关于建立中国麻风病防止治疗中心的意见的提案”……翻开马海德的提案,透过长长短短的文字,能够感受到一位政协委员浓浓的履职情怀。

马海德当选委员后,心头却惦记着和他有类似经历的一批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怀着理想投身革命,并成为中国公民。他们也需要得到照顾和认可。有一次,他借着向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汇报工作的机会提出:让这些人成为政协委员的建议。随后,六届政协新增了十多名外国血统的政协委员。

1988年,马海德因在工作中体力不支而去世。父亲生前的愿望是希望我也能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直到父亲去世,我都没能入党。记得在父亲的葬礼上,邓颖超拉着我的手说:幼马呀,你一定要成为像你父亲一样优秀的共产党员。

带着父亲的遗愿,1991年,周幼马终于像他父亲一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是父亲坚持一生的信念。他作为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人,文革也没能动摇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父亲曾说,我的老友斯诺在临终之前曾表示,他羡慕我走过的道路。是的,能够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这样伟大的事业而献身,的确是值得羡慕的。此时,窗外投射的一缕阳光照在周幼马的脸庞,他的眼角跳动着一丝晶莹”……

 

(作者:吴茵) 【来源:《中国政协》2014年第22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