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是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和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后又一次对网络文艺的深刻论述。
至此,“网络文艺”已经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热词”。但什么是网络文艺?它的成就与特点、现状和未来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网络文艺与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关系如何?网络文艺如何影响网络空间、影响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甚至影响治国理政的观念?我们还鲜有研究。
网络文艺不是传统文艺在互联网生态中的简单延伸
网络文艺是以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电影)、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红经济、网络娱乐、网络动漫等为代表的新兴文艺类型的整体称谓和概念。
很多人以为,网络文艺不就是传统文艺形态业态、类型类别等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延伸和变形嘛,有什么特别?!
但其实,这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文艺。它的重心不在于“文艺”,也不在于“网络”,而是在于“新”,尤其是一种“年轻化”的新文艺,以及其背后庞大的人群,需要用全新的观念重新认识与诠释。
这可以先用数据来说明:
根据权威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发布的最新《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显示: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各新兴网络文艺主流类型的用户规模数分别为:网络视频5.0391亿,网民使用率为73.2%;网络音乐5.0137亿,网民使用率为72.8%;网络游戏3.9148亿,网民使用率为56.9%;网络文学2.9674亿,网民使用率为43.1%……
这些基本数据表明,网络文艺的用户和产业规模,已经形成庞大的体量和影响力,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趋势。
再以网络文学的市场相关数据、用户调查结果为例:2015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增长至70亿元,预计2016年有可能达到90亿元,环比上涨28.6%;预计2016年国内网络文学用户会达到4.5亿人,网络文学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将达到64.3%……可以说,现在,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络文学的读者;甚至,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络文艺的受众……就像总书记所说,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庞大的用户规模和需求,正在改变当下文化和文艺的整体格局,重塑社会主义文艺领域的形态与业态、机制与体制、生态与环境,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增量。
年轻人“社群化”的重组运动
网络文艺以年轻人为主流群体。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抓住了现在和未来。因此,网络文艺成为抓住当下年轻人的重要抓手。
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一种网络文艺“类型化”的细分与分化,都意味着他们在人群细分之后重新聚集起来的“重组”运动,并在这种重新“组织”起来的“社群”中寻找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的最佳路径。
这些“社群”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并逐渐形成越来越强烈的进入壁垒:黑话系统,认证机制,排外情绪和隐蔽性生态——别说外界的人很难进入,就是身在其中的人,也是咫尺天涯,越来越难进场。
这在“社群”内部客观上形成三大新的机制:商业链;政治诉求;新的话语权——文化构建与社群治理的主导权、舆论权和文化领导权。
随着社群自身特性构建得越来越强大,上面三种新机制将越来越具有“社群自治”的属性——对外,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对内,越来越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与认同;从外到内,越来越具有竞争壁垒和进入门槛。
与此同时,随着这三种新机制越来越“自我化”,意味着其越来越有话语权、权力欲和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属性,越来越引发商业资本、幕后推手以及意识形态的偷窥、觊觎和入侵。甚至,这种平台和机制,一开始就是由资本玩家、意见领袖或者利益集团构建的——他们的诉求早就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问题倒逼改革”的执政智慧
当整个社会的“类型化”运动和互联网“社群化”形成相伴而生时,在这种社群里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新文艺样式和价值观念就成为年轻人重构知识谱系、重塑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并共同推动形成强大的新公共话语空间。
这个新公共话语空间具有强大的表达力、话语欲和议政能力。它同样形成一种强大的“倒逼”趋势,逼迫沿袭传统公共话语空间的主流媒体甚至执政话语体系,重新审视他们,并期待他们与自己签订新的契约与规则。
我以为这是“问题倒逼改革”的执政思路、逻辑和智慧由来之根源。党和国家在探索和实践新公共话语空间,民众的文化利益诉求和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诉求间可以找到一种“握手”的秩序与规范。
所以说,网络文艺并不仅仅是“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网络”文艺化的变革与创新。它其实是新的舆论权、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必争的新阵地——网络文艺成为捕捉思想情报、掌握舆情、引导舆论潮流最为明显与重要的路径——更是治国理政基层治理即社区治理与社群治理的新执政基元。
“超级IP战略”:小切口,重塑大格局
基于网络文艺的重要意义,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首谈“网络文艺”与“网络文艺社群”,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再到总书记于2016年4月19日主持召开网信工作座谈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都传递出了一种思路、逻辑和智慧:网络文艺,小切口,大格局。
网络文艺切口虽小,格局却很大。如何抓好这个小切口,撬起一个大格局?那就要用好网络文艺“超级IP战略”这个杠杆。
经过21世纪第一个黄金十年的孕育和培育,自2010年肇始,2011-2012年升温,到2013-2014年势头旺盛,直至2015-2016年,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等为代表的网络文艺,在整个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中,引爆了“超级IP(版权)”热,成为现象级潮流:“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这个原意为“知识产权”或“版权”的国际通用法律概念,被转译成一种作为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的内容价值洼地和故事创意源泉的“版权内容与价值”概念。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网络文艺,已经形成“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以及“超级IP”巨大的产业价值链和商业生态圈,形成了中国堪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影视剧等一竞高低甚至是弯道超车的未来“文化软实力”战略抓手。
因此,网络文艺在服务国家“顶层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中,越来越具有“IP(知识产权)即生产力”等基层创新的决策、理论和实用价值,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增正能量。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网络文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从“知识产权强国”到“超级IP强国战略”宏观战略、理论前沿和重大业务课题,如:网络文学/音乐/演出/动漫/剧、微电影等网络文艺全产业链渐成时,如何治理管理和扶持与重塑其形态业态和生态,主导其内容创意创新,并把握其舆论权、话语权和领导权?如何服务于中国道路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并付诸实践?如何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中,探索实践“超级IP战略”驱动“强国”路径,打造地方到中国到世界的“命运共同体”?
网络文艺需要这种谋全局、谋一世的“固本强基”的持久战略。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顶层设计和国民基层创新能否成功对接,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奠定的,不仅是未来十年中国的文艺格局,更是未来一百年中国和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大格局。
(作者: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来源:《中国政协》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