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中国式婚礼(下)

发布日期:2017-12-22    浏览次数:1036

古代婚礼的几个典故

先秦时期的婚礼,我们今天已经非常陌生了,但是其中的一些专用词汇依然存活着,成为耳熟能详的典故。有些仪节则改头换面地继续存在,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它的来历而已。

婚姻。两个人结为连理,建立家庭的仪式为什么叫婚姻?大概很少有人去深究。

婚姻二字,在先秦文献里都没有“女”字旁,就写成“昏因”。因为上古时代的婚仪,不像今天是在白天,而是在“昏”时,就是太阳落到地平线之下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这时候,看不到太阳了,但地面上还有光。古人选在这个时候结婚,与原始氏族社会的抢婚的习俗有关。“姻”字的来历也很有意思,男子到女家迎亲,女子就因之而去,所以称为“因”。这是婚姻一词最早的的来历。由于汉字的义项很多,为了避免误解、更清楚地表示这个词的词义,所以两个字都加上了女字旁。

摄盛。民间举行婚礼的时候,不管新郎的身份是什么,大家都叫他“新郎官”,实际上绝大部分新郎都是普通百姓,没有官衔,这是什么原因呢?先秦的时候,婚礼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结婚之日,新郎使用的器物,可以稍稍超越自己的身份。比方说新郎亲迎驾的车是漆车,这种车说是大夫一级的人的车。但由于是新婚,可以特殊对待,允许使用大夫的车而不会受到责怪。这种因特殊情况临时超越身份的做法有一个专用的词,叫“摄盛”。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不断地往里面加一些新东西,新郎可以戴乌纱帽、穿官服,新娘可以凤冠霞披,享受一次做官的滋味。延续到今天,摄盛的级别越来越高,结婚之日可以住总统套房、坐凯迪拉克、住五星级宾馆等。这些都是古代婚“摄盛”的孓遗。

却扇。先秦婚礼里新娘是没有盖头的。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有的已经定了亲了,却没有办法按正常程序完婚。于是就有一种变通的方法,就是拿一块纱盖在新娘头上,再把这块纱挑开了,婚礼就算完成,次日拜见舅姑。这是一种权宜的、速成的办法。魏晋以后还出现过一种情况,新娘出来第一次与自己的配偶见面,要用扇子挡住脸,因为东方的女孩子羞涩,跟西方女孩子不同。《世说新语》记载,晋人温峤的堂姑母托他给自己的女儿找对象。温峤答应了。后来又告诉她说,人已经物色好,各方面情况都和自己相当,堂姑母听了很高兴。成婚那天,新娘心里很好奇:这个郎君到底是谁?她偷偷把挡在身前的扇子拨开一看,原来就是温峤!唐朝文风很盛,结婚也要做诗。据《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给御史大夫窦丛赐婚,并且亲自参加婚礼。当新娘在扇子的遮挡下出来时,窦丛很着急,新娘到底是谁?急于一睹。可是唐中宗说:不行,你要给我作几首诗。这种诗就叫“却扇诗”,诗做得好,才能把扇子打开。做不好,就见不到新娘的芳容。后来,不光有却扇诗,还有“催妆诗”。新娘要化了妆才能上轿。不上轿,婚礼就不能往下走,新郎再着急也得把诗做好。这些诗,很有文人情调。这是我们文明古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现在的人结婚,就没有了这些东西,如果能加一些这样的内容,就有情趣多了。你不好好读书、胸无点墨,结婚的时候就过不去。

盖头大概到宋代才出现。《梦粱录》记载说,宋代的新娘要有个布盖头,成婚时男家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女性用秤杆把它挑开。再到后来,挑盖头成了新郎官的专利了。

 

传统婚礼的合理内核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巨大变化,要完全回归到先秦的婚礼是不可能的。但是,适当吸取古代婚礼中的合理内核,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婚礼,则是很有必要的,也完全可以做到。传统婚礼中的积极因素,有些已经在前面谈过,下面两点是需要补充的。

简朴。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先秦婚礼非常之朴实。婚礼时食品之简单,令人惊讶。此外,古人婚礼不请客,不贺,不举乐,道理很简单,因为婚姻是“人之序也”,人人都要经历,所以没有必要我邀你,你请我的。此外,婚礼对于男女双方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特别庆贺的事。女家把孩子养那么大,突然给接走了,父母亲到了晚上会思念。所以女家一连三天晚上都亮着蜡烛,不去吹灭它。男家则有另外一种忧愁。因为新娘进门以后,婆婆要把管家的权利移交给新娘,儿子自然意识到父母衰老了。《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年岁一天天大了,从积极的方面看,是往长寿的方向走,值得高兴;但是同时则意味着步入衰老之境,内心不免忧惧。所以两家都不会去庆贺。

这种风气被破坏,是在汉代。汉宣帝不满意婚礼的简朴之风,因而下了一道命令,说婚姻之礼是“人伦之大者也”,是人一生当中最大的事情,不仅应该有“酒食之会”,而且还要“行礼乐”,要吹吹打打。他批评下面的人说,要结婚了,你们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你们太苛刻了!所以从王室贵族开始,汉代的婚礼就开始铺张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间的铺张之风也越来越厉害。有些人借婚礼的机会摆斗富阔。这种心态一直影响到了今天。时下的婚礼,风气奢靡,肤浅而庸俗,令人忧虑。注重的是对方给多少彩礼?迎亲的车有多少、是不是名牌?宴会在几星级饭店举行、请多少桌客人?收了多少礼金?等等。婚礼上的这顿饭,往往是一生中最奢侈的,亲朋好友,鱼山肉林、海吃胡塞。整个婚礼,除了钱在起核心作用之外,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重视教育。中国古代的礼都是举行教育的形式,婚礼也不例外。女孩在出嫁前的三个月要进行婚前的学习。在即将组建的新家庭中,新娘担当着特别重要的角色,既要相夫教子、伺候公婆,还要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那时妯娌的人数不少,其中只要有一人不好,那么这个家庭就很难安稳。新娘跟公公婆婆的关系处不好,这个家就不可能有幸福。婚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四类。第一是妇德,男子要树立德性,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女子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内主人,她的德有不同的要求,就是要大度,顾全大局,只有如此,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保持整个家庭的和谐。第二是妇言,跟长辈怎么说话,妯娌之间怎么说话,跟孩子怎么说话,要掌握分寸和语言技巧。第三是妇容,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怎样的容貌,这要学习。与人相处要和颜悦色,对待长辈尤其是如此,不能一天到晚拉着脸。第四是妇工,在家庭里面除了做饭做菜之外,还要会纺线、织布、做衣服、纳鞋,为了一个新的家庭,这套东西是必须很好学习的。结婚之日,新郎即将离开家去新娘家之前,父亲在家门口训诫儿子,要求他与新娘一起,勤勉地做事,要把家族的美德继承下来。同样,新娘的父母亲也会对她有所教导,在这人生最难忘的时刻,家人的教育,将成为她终生难忘的教导。我们今天的婚礼,已经几乎没有了教育的内容,值得反思。

 

(作者:彭林,清华大学教授)【来源:《中国政协》2015年第15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