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瑞典是高福利国家,殊不知,瑞典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国”。有几个指标可以用来说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瑞典科技创新指数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瑞典人均发表科技论文数、人均拥有跨国公司数和人均发明专利数在全球都是名列首位。
不久前,我随团访问了瑞典王国,有机会近距离领略了瑞典人的创新魅力。
一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瑞典于1950年5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也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因此,还未抵达瑞典,内心里与瑞典的距离已经拉近了几分。
飞临斯德哥尔摩上空,隔窗向下俯瞰,大大小小的岛屿好似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熠熠生辉;横跨海面各具特色的70余座桥梁,宛如一条条玉带将诸岛屿衔接;苍翠的山冈、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在薄雾笼罩下融为一体,煞是壮观。
飞机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上空缓缓降落,一下飞机,清新的海洋气息就扑面而来。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空中、海上、地面竞相往来的飞机、轮船、汽车井然有序,错落有致的立体交通令人赏心悦目。朱熹的一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悠然涌上心头。当年,儒学大师朱熹到了泗水——孔夫子的家门口,而我则是慕名来到了 一个创新的国度。
瑞典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国家之一,经常被世界各国奉为楷模。瑞典政府一直非常注重科学创新,2001年还专门成立了瑞典国家创新局。以创新为核心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从生产到消费,在不胜枚举的众多领域,都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然而,若论及“创新能力”,与瑞典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瑞典创新局,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冰箱、鼠标、黄色炸药、现代轴承、拉链、真空吸尘器……令人目不暇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曾经改变人类生活的创新项目,都是瑞典发明的。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昼短夜长,一年之中寒冷多于温暖。也许是这种差异性的气候推动了瑞典去寻求创新并以创新为工具来改变自身。”导游Minna的开场白诙谐而幽默。
“瑞典是很多发明的诞生地。比如说温度计、安全火柴、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护理残疾人的机器人、活动扳手、拉链、蓝牙、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奶油分离器、三点式安全带、网络语音聊天工具Skype、卫星导航系统GP&C等等,这一连串的发明深刻地影响到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全世界科技的发展进程。不论你生活在什么地方,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不过,要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个环境、一种气氛,这样才能推动国民创新,提振人们的创造精神。可以很肯定地说,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发明已经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的深度,甚至触及一百年后人们的生活。”Minna时而用英语,时而用汉语解说。
在瑞典,人们普遍可以讲流利的英语。不过他们的英语带有浓重的欧洲习惯,譬如:说数字“一百”时,美国人会很顺口地说出“一”,然后才是“百”,可瑞典人说英文的“一百”,就直接省略为“百”。不过,在Minna的口里,“一百”仍是“一百”,偶尔才会出现一个“百”。本以为瑞典只是一个北欧的小小岛国,却未曾料到,这里也是一个多维的语言国度。瑞典语为瑞典的官方语言,但在北部边远地区有一部分人讲芬兰语,还有一部分人讲拉普语。瑞典语是北日耳曼语的一种,北欧的几个国家,除芬兰外,同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瑞典语与丹麦语、挪威语互通。当然,在瑞典,英语也是可以畅通无阻的。瑞典学校里,英语是必修课,英语和德语为通用商业语言。在用汉语解说时,Minna操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在异国他乡,听到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让我既感亲切,又很惊喜。
受到我们夸奖,Minna认真地说:“其实我只要说个‘你好’‘吃了吗?’,你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会连连夸我。但我不满足于此。”说这话时,这位瑞典导游不经意间露出一丝骄傲,并伴随着悦人的笑声。与此同时,她还不忘回头做了一个鬼脸“各位,早上好!谢谢!”
从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以来,从“安全”火柴到“世界上最安全”的VOLVO(沃尔沃)汽车,瑞典人共获得了32项诺贝尔奖,所有这些都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瑞典人已经把发明和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难怪人们把瑞典称为“创新之国”,把首都斯德哥尔摩誉为“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城”。
二
令我感兴趣的不止这些,在city hall(市政厅)的参观过程中,瑞典的公车监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瑞典,只有议长、首相、外交大臣、国防大臣等少数政要才配给公务专车。瑞典政府大臣等高级官员,只有在参加公务活动时才能享受公车服务,出入公共场所轻车简从。他们下班后只能用私家车,其子女也与普通人无异。政府的领导人大多住在普通住宅区内,家务自理,国家不提供公勤人员。政府一般公务人员都要自己解决住房与公务用车问题。
瑞典的用车规定,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近年来清廉指数一直名列全球前茅的新加坡。新加坡政府规定,只给总统、总理和资政三人配备专车和司机,供他们上下班及公私出行使用,其他官员一律使用私车;普通公务员只给予交通补贴,一并计入工资。瑞典的公车使用规定与新加坡的公车使用规定何其相似!
听了我们对中国近年来公务用车改革的介绍,接待我们的瑞典国家创新局局长夏洛特•布洛根(Charlotte Brogren)说:“我们也曾为公车私用、假公济私的情况所困惑。当年,瑞典公务汽车有18万辆之多,驾车人常开着公务车去办私事。这种情况令我们的财政部十分头痛。”
“因为瑞典财政部对公车私用的要求是:‘私用’时要交足租金。但却难以监控。为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请求瑞典电子专家设计了一套专门监控公务汽车使用的电子系统。”
“早在几年前,瑞典每辆公车上都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刻着‘私用’。用车时,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车子才能启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信息传向中央监控台。如果中央监控人员发现‘公务’状态的汽车驶向别墅区、钓鱼区、百货区、菜市区或娱乐场所时,便会用无线电话询问开车者:‘为何用公车办私事?’如此一来,私用公车者便无机可乘。每隔一段时间,监控人员就会将收到的资料进行核实,并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夏洛特•布洛根详细地介绍。
“更重要的是,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管理,直接向上级负责,而且可以在网上公开查询记录。这一奇招有效地遏制住了公车私用现象。”布洛根补充道。
从政府治理角度讲,瑞典的公车电子监控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创新。看似耗费了一笔不小的研发费用,但事实上节省了国家的开支。长期来看,它不仅节约国家能源,缓解交通,而且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政府职能和公务员作风的转变,最终铲除公车私用这块滋生腐败的土壤。
我正在沉思默想,缓步而行,不觉间,已经进入city hall里金碧辉煌的大厅,四周墙壁上挂满了人物肖像油画,古朴中透出几分庄重典雅。
导游抬起头,指着镶嵌着蓝色和白色的马赛克的穹顶说道:“看啊!中国蓝,青花瓷,像不像你们大清帝国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的穹顶?”女导游的解说,含蓄中不乏俏皮与幽默。她不时抖出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包袱”来,令我们这些“老外”大感意外。
导游迈着轻盈的步履,引导着大家穿过一个圆形拱门时,微笑着说道:“这是你们中国的石拱桥,我们把它引进到了欧洲。”然后,她款款走到市政厅外的落地门帘旁,明确地说出这是中国常州的布艺工厂的杰作,并为中国人能生产出如此精湛的工艺品而深感敬佩。
时空就这样在我们之间“穿越”着——我仿佛看见,260年前那艘满载中国瓷器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正从海上丝路昂首驶来……
在诺贝尔奖颁奖大厅,导游激动地说:“莫——言!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屠——呦呦,那是跳动着的诗的音符。希望有更多来自中国大陆的获奖者阔步从这个台阶上走过。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作者:仝中燕,社科学者)【来源:《中国政协》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