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高端智库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发布日期:2017-12-29    浏览次数:729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机遇都空前复杂,要求我们刻不容缓地加强高端智库体系建设。

加强高端智库体系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日趋复杂。在国内,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就需要创新理念,升级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

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牵涉到方方面面,必须避免“系统性”风险,防止“颠覆性”错误。以往高度集中的决策—执行体制逐渐不敷需求,需要适当增加咨询环节,提升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咨询”,既需要主办机构“内部”的对策研究部门,也要吸收更专业、更“客观”、更“公共”、对相关问题有长期、专业的跟踪研究的机构,进行方案设计、听取各方意见、妥善引导舆论,提供多种方案备选。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相通、资金融通和人心相通的“五通”,又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国外执行,要同相关国家各界“共商、共建、共享”,涉及双方政府、金融、企业、文化乃至政党、议会、民间团体,显然不能用传统的政府一个部门决策的办法,而要集中政党、议会、政府部门、民间、企业、学界、智库力量,形成专门团队,逐个国家形成专门规划谈判团队,一国一策,通过与对方的“利益攸关方”的深入沟通,形成共识,从而为倡议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库建设,并非自今日始。以往“条块分割”的体制和“行政手段”导向,正造成一些研究机构脱离实际。从“党管智库”的角度看,加强高端智库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为更多的智库提供“有效需求”,允许它们参与招投标,“出售”服务,通过实践提高水平、扩大影响、锻炼队伍,从而引导整个体系的发展方向。要从“高端”入手,在实践中提高,研究真问题,找到真途径,提出真办法。除政府外,还应发挥金融机构、政策银行、国际化企业的积极性,使智库参与多元课题,服务社会,加快成长。

当前,加强高端智库体系建设最能立竿见影的办法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灵活高效的宏观和微观运行机制。要改变过去“部门所有”、“行政手段”、“会战攻关”的体制机制。宏观方面,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形成由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组成的“咨询市场”,问题导向,引导发展。政府及其他“用户”向智库“购买服务”,形成“平等”、“合同”关系,而非“隶属”关系。微观方面,鼓励有基础的高端智库按照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加强内部建设,坚持研以致用,凝练主攻方向,逐渐形成特色品牌,成为有长期关注的优势领域、水平领先、具有领军人物和核心团队、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及稳定收入来源的智库群。

具体建议而言,一是结合全面深化改革,通过立法等手段,加强决策过程中的咨询环节,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高端智库体系建设创造重要的外部条件。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智库体系的宏观和微观建设。微观上,形成智库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决策。鼓励具有丰富决策、咨询经验的退休离职党政官员进入高端智库。宏观层面,加强智库体系、全国性组织和交流平台建设,围绕“真问题”,设立有效平台,发挥“官产研用”各方作用;进一步激活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使智库之间通过各种“网络”激荡出思想、竞争见长短;在高校和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案例教学等办法, 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知行合一。例如,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方面,逐国形成团队,大使牵头,超越“条块”,取长补短,落实理念,形成共识,确实做到“共商、共建、共享”。


(作者:艾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来源:《中国政协》2016年第8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