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借鉴全球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思

发布日期:2018-01-05    浏览次数:963

粤港澳发展正在进入“湾区经济”时代。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其中。这是第一次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上升到国家级层面。

根据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的土地面积不足1%,人口数量不足全国的5%,但是却于2015年创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13%!就国际湾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仅排在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后,名列第三位。

“粤港澳大湾区要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比。”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相信经过不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就能和这些国际知名的湾区去竞争,发挥强大的竞争优势。

 

全球三大著名湾区各有所长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从国际层面看,湾区经济用来描述围绕众多海港和城市所组成的港口群和与之相关的城市群,并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

经济结构开放、资源配置高效率、产业集聚外溢的功能强大、国际联系网络四通八达,相关城市属于世界一流城市,这是湾区经济的独特之处。

不少国家凭借其海湾资源条件,实现城市产业资源的集聚,打造了许多湾区经济城市群。比如,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等等。这些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例如纽约湾区,是国际金融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人口约6700万,占全美人口约20%,执掌国际湾区的牛鼻子。纽约大都市圈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的31个县组成,地域面积为33490平方公里。2015年,纽约大都市圈的经济总量达到14210亿美元,占全美经济总量约8%

作为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纽约拥有机器、军工、石油等行业的庞大制造能力。曼哈顿作为纽约的商业中心区,面积为58平方公里,人口达150万,是全球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企业总部所在地。纽约湾区聚集了华尔街、百老汇、格林威治村、联合国总部、中央公园等城市地标和建筑,也是世界范围内公共交通系统最繁忙、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至于东京湾区,作为日本优良的深水港湾,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千叶、船桥等五个城市,面积为976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日本的三分之一。东京湾区聚集了日本的钢铁、汽车、电子、石化、机械、造船等主要工业,吸引了丰田、索尼、三菱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同时还形成了六个港口紧密连接起来的港口群。东京湾城市群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

至于旧金山湾区,指的是环绕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海湾一带的区域,含9个县、101个城市,面积为1795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800万,也是美国第五大城市群。2015年,其经济总量达到6200亿美元。

旧金山湾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成效显著,聚集了苹果、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湾区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20多所著名大学,还有硅谷以及多个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和基地,是全美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最为密集的地区。同时,旧金山湾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以及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高端人才以及最具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

总结国际上典型的三个湾区的经验,从规划角度出发,纽约湾区的特点是,纽约市政府与邻近的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政府在湾区的产业规划上充分合作,利用了曼哈顿地区的重要区位,把原来的码头变成了商业中心,延长了旧有的道路并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把新区和旧区有机融合在一起。

东京湾区的特点是,依托港口建设进行综合开发,在重化工业和海运物流业领域实现突破,并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在湾区内的联动格局,产业集中程度高。

旧金山湾区则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湾区的交通、居住、产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通过建立轨道交通,增强了湾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使湾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工作和生活区域。

 

留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和思考

正在规划当中的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的九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组成,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位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战略要塞,拥有香港、深圳、广州三个世界级大港口,常住人口6000多万。

在全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对于在经济新常态下整合我国现有的区域经济和产业资源,应对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以及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态势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标国际湾区,其经验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充分对标旧金山湾区的做法,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似之处。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都在本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两个大湾区都是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本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州)。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传统的外向型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实现内外两种资源的对接和融合,并通过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成为中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相应地,尽管旧金山湾区的腹地不如纽约湾区大,可是旧金山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纽约湾区,其所依托的就是远洋贸易。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穗创新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创新产业和企业的集聚区,并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硅谷。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对标旧金山湾区,在区域创新政策协调能够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在共享经济条件下共享金融的机制协调,则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其迸发的能量不容小觑。

可见,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学习“硅谷善于把著名大学的科技、研发资源与企业、市场创新资源实现无缝对接”的经验,发挥香港、广州、深圳三个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珠三角地区的引领和外溢作用,尽快形成一批能够媲美百度、阿里、腾讯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和新企业,以区域融合推动产业的特色化、多元化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加州有众多来自广东的华侨,这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有着天然联系的原因。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国外做法

当然,我们也需要吸取国际湾区建设的一些教训。

例如东京湾区,由于其比较重视临港工业的发展,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临港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挑战。2000年左右,广州南沙也曾经被定位为重化工业基地,并以东京湾区作为学习的榜样,后来随着发展逐渐调整定位。

可见,对标国际湾区的先进经验,我们既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又要从实际出发实现湾区经济模式的突破。

例如,要成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涉及“一国两制”下港澳和内地不同的经济、社会、法律乃至货币体系,还涉及港澳两个独立关税区以及内地关税区之下的广东省。广东和港澳加强经济合作与融合,既要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又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目前,粤港澳合作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前店后厂”格局,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基础上,又上升到了自贸试验区的层面,合作的突破口就在创新金融领域。

具体来说,就是在广东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发挥好深圳创业投资、私募融资的优势,并与作为制造业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实体经济作充分的对接。同时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方面吸引全球的先进制造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另一方面,也吸引全球的投资者更加关注这个依托着庞大国内市场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的产业和成果。

如果创新金融领域的合作能让粤港澳三地的市场人士充分享受发展红利,相信也会在其他领域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发展。

 

(作者: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来源:《南方杂志》2017年第6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