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战争的气味

发布日期:2018-01-05    浏览次数:659

『和平,是人类的理想追求』

『战争,是历史的固定乐曲』

只要军队存在,战争就是高级动物的一种爱好,有时需要理由,多数情况不需要理由。战争,不一定合理,但在暴力文明时代,战争精神却是合理的,中国不热爱侵略,并不意味着不被侵略。

2018年是战争风险年,这种气味是愈来愈浓的,围绕中国、中国周边和中东地区的战争风险正在逐步积累,只要温度合适,战争疯子有点燃的可能。如果战争逼近中国,不存在躲过去的说法,如果是国际间的其它战争,那中国也应当分析清楚战争的性质,从而决定自己的参与程度。

一般情况下,分类战争,大家习惯于用“正义”做标准。然而,事实未必如此,当世界陷入混战时,正义与非正义可能会迅速发生转换。战争的胜负也未必取决于正义性,更多取决于参战双方的综合力量。就我而言,更倾向于用各自的「需要」对战争进行划分。

第①种战争:民族独立与解放性质的战争。

清末就介入中国几十年的日本侵略者发动“9.18事变“7.7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这就属于民族解放战争。德国和意大利发动对欧洲和非洲战争,对欧洲诸国和非洲诸国而言,他们的自卫行动也属于民族解放战争。越南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和美国侵略者的战争也都属于民族解放战争。南北美洲殖民地和大部分非洲殖民地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起义和战争都属于民族解放战争。

第②种战争: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或者说大国间的战争。

帝国主义为了殖民地利益分配相互间展开的战争属于这一类,比如:二十世纪初日俄在中国境内展开的战争,日美两国在二战期间为争夺太平洋岛国殖民地归属而导致的战争等。

有很多人至今仍把美国当作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恩人”看待,其实错了,美国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为中国打仗,日本偷袭珍珠港不是因为中国,而是因为日美两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利益争夺已经不可调和,美国对中国的所谓援助也不是为了解放中国,而是为了减轻美国对日战争的压力,在日本对本美国本土发动侵略之前,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出口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美国被迫参与太平洋战争,不是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性质区别,是纯粹的日美两上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第③种战争:突发性侵略与防御的战争。

侵略国在侵略之前并没有对被侵略国产生内政上的影响,更没有达到获得殖民利益的程度,完全建立在快速侵略领地和被侵略国坚定自卫防御的性质之上。例如二战中的“苏德战争”。这类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一目了然。对于战争的态度分两种,一种是打败侵略者,和平几十年,如1962年的中印战争;另一种是以牺牲、卑躬换取和平,美国旨在消灭萨达姆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即是如此。

第④种战争:集团间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协约国”和“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轴心国”和“同盟国”。各个集团的组合无关国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利益重合度,纯粹基于共同敌人的“需要”。在“二战”之前,美、英、法都认为苏联是人类民主的死敌,然而,“二战”打到1943年,美、英却把苏联说成是拯救人类文明的国家,麦克阿瑟也曾经高呼红军挽救了人类,民主在恐怖的共同敌人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二战后,各大国对欧洲和世界都进了重新瓜分,战胜国未必都是以正义的形象展示自己的战争光荣。

第一次朝鲜战争,中朝组成了一个小集团,美国带领狗腿子组成了一个大集团,最后,小集团打服了大集团,世界格局又换了一种新颜色——美国的“二战”成色变暗。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颜色变亮了,自此,中华民族由“挨打”的角色换成了“善打”的角色。

为什么要加入战争集团?

何时加入战争集团?

这是考验各国执政集体的重要问题。不站队,自己的利益会遭受损失,站错了队,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缅甸政府在“二战”中曾经是极度反动的,但是,在最后一刻倒向盟军,它就成了“战胜国”。

当今世界,殖民地争夺战已经没有空间,战争的触发点已经不可能集中在此处,双边战争的触发点主要集中在领土主权的争夺,国际战争的触发点主要集中在“利益格局”的争夺,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存在,战争的集团倾向也仍然存在。

2018年,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和世界,战争风险具有极度的飘忽性和偶然性,很难用传统的思维进行预测。

从现实看,中国民间充满着敢战的声音,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你又会发现,中国整体上却是弥漫着避战的情绪。涉及自身的纠缠,可以一避了之,但如果有避不开的周边战局,总是不能不考虑的,若抛弃骨头精神的回避,自身的问题必将失去“韬光养晦”的腾挪空间,人家恐怕不会让你安心养身了。

 

(作者:孙锡良)【来源:主人公网】

相关热词搜索: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