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绿色发展呼唤共享经济

发布日期:2018-01-13    浏览次数:826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共享经济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国策要求,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新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的内涵与业态

共享经济概念早已有之。从前,城乡朋友间的借钱、借东西或共享信息,都是某种形式的共享。那时的实物或信息的共享仅限于人们容易到达的空间范围,且以信任关系或诚信为基础;人们以不同方式盘活闲置物品、人力资源、信息、资金等资源并获得效益。从对象角度看,可以分出以下类型的共享:公共物品(如基础设施、私有财产等)、人力资源(技术员工兼职、智慧共享等)技术装备(如专利、设计等)、信息资源(基于互联网+)等。

公共物品。这里的公共物品表现为实物,包括基础设施、可以换用的物品及私人所有物等。铁路、公路、轻轨,电网、光缆、煤气管道、供水管网等公共工程,学校、医院、图书馆、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均是公共物品;这类物质的所有权是全体或局地公众,具有自然垄断性,利益相关者均可以享用。有些是付费的,如高速公路;有些是利用收税进行投入建设、免费使用的。煤气罐的共享具有特殊意义:建国后我国城镇居民换煤气罐,不仅要有煤气本,只有城市户口才能有资格拥有煤气本;而且每次换煤气罐都要在煤气本上记录,其中的经济学含义是基于信用基础上的共享。汽车共享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参与共享的乘客享受了服务并付出了相应成本,并不介意汽车所有权。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共享的最典型表述是,“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其中,还可分出多种类型,一是技术人员兼职,这是人的知识或技能的共享;事实上,这种共享实践可以延伸到产业园区。二是聘请外部专家指导本地企业,改革开放后的“假日工程师”最为典型;这是一种智慧共享,许多地方人才招聘也采取这种做法,可以收到“花小钱办大事”之效;三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参加论坛,无论是博鳌论坛还是地方政府的论坛,均属智慧共享性质;如有更多的人员参加论坛可以收到额外的学习效果,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也不无益处。

技术装备。技术包括三个层次:技术思路、技术工艺和装备(固化的技术)。国外将技术思路也看成专利,我国则没有这样的规定。从共享形式看,技术共享可以多种多样,一是后发国家可以享受技术专利保护期后的外溢效应,如我国的药物生产就使用了许多国外保护期过了的专利,但需要避免技术依赖或“锁定”。二是设计思路和工艺的共享,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水泥干法生产线到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从高铁生产工艺路线的集成到生态设计思路的提出与实践等无不如此。三是装备共享,如农村大型联合收割机的租用,城市居民到洗衣店洗衣服,只要用户付出一定的佣金,就可以得到共享的好处。

信息资源。信息也是资源,因而可以共享;这一点,对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而言尤为重要。“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明信息共享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或享受;从产业角度看,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出现一种新式样的皮鞋,会很快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带来皮鞋产品的花样翻新,并促进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则是我国推进的重点工作;工业4.0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共享经济”概念最早源于《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的一篇“社区结构和协作消费”文章。在对汽车共享进行了研究后,专家意识到共享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

2000 年后,随着互联网2.0 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社区、BBS、论坛的出现,用户在网络空间上开始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共享信息;初期的共享仅局限在信息共享或者用户内容,并不涉及实物或资金转移。

2009 年在旧金山起家的Uber, 成为打车共享的鼻祖,标志现代共享经济的产生。美国UberAirbnbLyft 等知名共享平台迅速崛起,推动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并席卷全球。随着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从纯粹的无偿共享、信息共享,走向闲置物品盘活并获得一定回报的共享经济,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灵活性:无论何人何时都能参与并从中获益。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一直是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核心议题。19 世纪,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劳动、技术进步等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参与收入分配,是共享理念的早期雏形。然而,在一个资源和空间似乎可以无限攫取的时代,无论以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应对工业化早期的过剩式危机,还是对生产关系的暴力冲击,都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朴素的共享理念,而短期思维占据上风。

共享经济涉及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平台。共享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 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实现交易或共享。

闲置资源是物质基础。如有人有房却不常住、有车但不常开,闲置则会浪费;有人希望在某个时间段住在某地或在某地驾车出行,既想用车又不想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不但可以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还可以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收益。无论是时间、物品、知识,只有在剩余后才会被共享;也就是说,资源过剩或闲置是共享经济的基础。交易平台是必要条件。随着技术进步,共享的营利模式发生变化。最初的平台可能只是一块空地,“大集”或“鬼市”成为共享场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简称“云大物移”)等的发展,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营利模式应运而生:所有者通过暂时让渡使用权并获取收益,使用者少了支出,因而是双赢模式。

供需对接是成功的关键。在“大集”上到处是人,当买东西的人找到想买的东西、面对面议价,才完成租赁或买卖过程,其中的衔接成分不可或缺。我国早期的“当”铺,是盘活闲置物品的有效途径。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及智能移动终端

的普及,Uber 会主动将订单送给最近的用车人,使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用车人能以最快的速度坐上专车,提高了效率。

获得回报是附带结果。回报不一定是金钱,也可能是心灵的回报。帮助人出让者会获得心灵的喜悦,毕竟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当下,支付、评价、客服、沟通,成为共享经济的平台标配。共享经济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建设信任体系的最终目的并非约束用户,而是建立信任关系;信任因而更像平台的“背书”,可以让平台发展得更快更好。

共享经济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交易成本的下降,对生产者而言,将导致传统企业边界收缩,形成产品个性化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引发以买为主向以租为主的转变,增加消费福利。供求双方的选择更自由,可以自下而上推动制度变革,提升经济效率。从宏观层面看,共享经济的直接影响是增加总供给,而总需求相对不足,并导致物价下行,储蓄过剩也意味着均衡利率水平下降。

共享经济的网络效应,使租赁的交易成本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而不断下降,在大国尤其如此。

共享经济使得消费者可以不必为满足“使用”需求而去购买商品,只需支付少量成本租赁即可,从而产生“消费者剩余”;因为“闲置资源、闲置时间”决定了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较低,所要求的回报率也较低。消费者支付的费用从而比传统模式中的低,在消费者意愿支付的最高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就形成了“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在税收和监管方面对传统经济构成不公平竞争、缺乏对劳动者“安全网”保障、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及大数据壁垒可能导致新的行业垄断等。这些负面影响应当在成长中逐步得到解决。

 

共享经济助推绿色发展中的主要途径

共享经济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助推绿色发展的范式主要有:大数据为环保决策提供支撑,清洁生产和全生命周期评价以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环保设施集中运营管理以降低环保成本,再制造夯实产品循环利用基础,新能源汽车电力电池可以共享,绿色金融为共享经济保驾护航等。

大数据为环保决策提供支撑。数据是研判环境形势、预测变化走向、评价治污效果以及解决紧迫问题的科学基础;监测、通讯、优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开启智慧环保时代创造了条件,也将对环境管理理念和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谋划环保大数据建设和开发应用,利用大数据基础创新环境管理思路,创新制度安排、创新污染治理技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及时更新数据监测设施,以提升监测、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全方位提升数据监测的技术保障。完善数据在线监测设施关闭的自动报警系统,建立网上直报直传系统,把控原始记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环节的数据质量。在政府指定机构监测难度大、覆盖范围不及和企业自我监测数据可靠性存疑等情况下,可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监测机构。采取不定期抽查、联合检查、暗查等方式方法,加大对数据检查的力度,实施造假“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强信息披露,健全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和企业技术诀窍的前提下,尽可能推动环境数据的开发共享。

清洁生产和全生命周期评价以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清洁生产包含两个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周期全过程。其中,清洁生产审核和全生命周期评价是重要工具。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并替代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离开生产过程前尽可能减少其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减少产品从原料提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过去考虑环境影响时,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后的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产生之前。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力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合,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环保设施集中运营管理以降低环保成本。我国各地探索形成了污染处理设施集中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多种模式,集中治理也是解决中小企业污染的有效途径。运营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严格执法、合理收费、企业诚信和政府引导等。美国环保局的研究表明,环保设施市场化运作成本要比公营(政府或事业单位)低10%~20%。对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予以扶持。一方面,环境保护具有外部性,是市场失效领域;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企业化运作,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环境保护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须按市场规律办事,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由于治污企业的相对垄断,在批准、核定排污收费价格时,既要保证投资者能还本付息并有所盈利,又不加重排污企业的负担。投资者的盈利必须有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价格、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政策优惠。在政府公共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引入民间资本,把政策优惠转变为治污企业的盈利,按实际提取折旧和修理费用,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效率,为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集中于一定的专业区域或工业园区,使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成为可能,解决因企业规模过小,导致污染治理设施达不到经济运行规模要求的难题。如果不提高运营效率,建了环保设施也难以改变环境质量不高的现实。

再制造夯实产品循环利用基础。再制造就是把用旧了的汽车发动机、机电产品等重新制造一下,以达到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产品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不等。一般地,原材料在产品价值构成中仅占15%左右,而由设计和铸、锻、削、刨工艺及表面技术固化在产品中的附加值却高达85%。因此,再制造的经济学含义是资源利用最大化,或最大化利用旧产品中的附加值。再制造可使共享经济更具持续性。通过对复印机、汽车发动机等的再制造,可以使产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共享经济(也称为功能经济)得到发展,降低消费者的占有欲,还原产品的功能特性。通过产品再制造,可以使共享拥有坚实基础,使共享经济更具可持续性。可以收到节能减排之效。20105 13 日,国家发改委等11 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文)》指出: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产业发展,也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创造一个“三公”的市场环境,包括制定规划、完善标准、出台规划,解决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对“挂羊头卖狗肉”行为给予处罚。提高再制造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物耗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将新技术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到产品设计和制造之中,为新产品设计和制造提供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快产品研制和更新周期。新能源汽车电力电池的共享。借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煤气罐互换共享模式,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上加以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量的爆发性增长,动力电池也将迅速增加。我国自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计划以来,2009~2015 年已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 万辆。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34.05 万辆,占全球50 多万辆产量的60% 以上;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进入井喷期,包括骗补、汽车安全等问题暴露出来,不仅要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动力电池使用模式也非常必要。

电池产品制造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战略性产业,还是与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如电力、交通、通讯等)、产品配套的基础性产业。随着世界性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的兴起,电池产品在满足大众工作、生活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多样化需求,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多产业配套链接,保障国防战略发展需要等方面,电池产品面临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电池制造业及相关产业链将更加紧密。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骗补的“载体”;可以采用“租赁共享”模式扭转不良行为。即利用现有加油站、充电桩集中场所附近建动力电池“更换门店”,利用国家和地方已经建好的充电桩,由专门人员在固定的地方给动力电池充满电,电动汽车驾驶员可以在“门店”更换电池,以充满后的电池电量扣除存量付费。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已建充电桩的利用效率,也可以减少驾驶员的充电等候时间,因而是一举多得的。共享经济发展的制度需求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创新加以保障。从现实出发,需要解决共享经济发展的信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技术共享的专利问题、人力资源共享的报酬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享的财政转移支付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法规等制度保障。诚信至关重要。互联网平台的支付手段、评价体系日趋成熟,交易双方能迅速建立起了解、信任和合约关系,并加速共享经济的发展。从现状看,银行系统已经有了很好的信用记录,可以逐步供相关机构共享。同时,通过信息与网络时代的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 构建以资源、要素、功能、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模式,实现金融资源更加有效、公平配置,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型发展。

共享型的产融结合。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产融结合的内涵进一步丰富,除股权渠道外的债权、数据信息、渠道、技术、场景、战略等都出现融合的可能。金融机构不再局限于在经济形势好时过度放贷,经济下滑时争先恐后地提前收贷,而是更多考虑长期合作共赢,以及给予企业“金钱”之外的附加服务,从而打造战略共享的新型金企关系。

大数据有助于完善信用记录,增强市场自身的信用约束。在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传统的企业边界存在被市场挤压的倾向,“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被“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共享模式所取代。以出租车为例,在出租车公司尚未形成、私家车开始普及的阶段,居民对出租车服务的需求只能通过非正规的出租车个体户来满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使得这种由出租车个体户构成的市场一直难以扩大。出租车公司的出现带来了标准化、正规化的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激活了市场的需求,出租车公司取代出租车个体户占据市场主流地位。

信息安全必须重视。信息安全作为支撑体系,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可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应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缺位,适应大数据发展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资产保护等体系还没有建立;政府因而应该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企业应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带动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政府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逐步开放手中掌控的价值巨大的资源和数据,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应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创建服务“品牌”。对曾经体验过共享经济的用户来说,即使没有遇过安全问题,也会遭遇“服务品质”问题。共享平台的最大特点是提供服务方为单一个体,是某个“人”。与传统服务提供方的最大区别是:这些个体并不受雇于某家公司,而是通过平台找到自己的“用户”,再返还一定的佣金给共享平台。创建服务业“品牌”,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博弈角度来看,一次性博弈难以淘汰信用缺失的玩家,只有无限重复博弈才能暴露每个参与者的信用度,进而激励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在云大物移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这种理想的重复博弈方式难以实现,云大物移技术使得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供给者)可以便捷低廉地观察到潜在供给者(需求者)的信用度,从而做出理性的抉择。云大物移技术使得每一个作为互联网节点的个人时刻处于无限重复博弈的交易环境下,珍惜并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成为理性抉择,最终导致一次博弈下互相不诚信的“囚徒困境”被打破。

“提高诚信、有利自己”的共享经济正向激励特点,将会通过在个体之间重建、新建信用关系,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信用意识,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平滑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摩擦,最终促进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对于利用网络平台公用技术开发的影视产品,专利本身就是难题,而在某个作品的浏览中,付费及其分成的理由更待探索,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

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在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成果是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得到收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偿,十分必要。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并通过中央和地方、地区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对受益明确的地方,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地区间的生态补偿;开展不同行业、河流上下游、流域之间的生态补偿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再行推广。只有让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个人不吃亏、有收益,我国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也才能得到改善。

培育第三方市场。我国城镇居民出于爱护身体的需要购买口罩、空气净化器,揭示了稀缺的清洁空气有价的道理。优化供给侧结构,不仅要去产能、做减法,还要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匹配的格局。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通过清洁生产和全生命周期评价,推进资源开发、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乃至最终处置的各环节和全过程绿色化。推进环境税改革,确保治污企业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这是第三方治污持续下去的前提。

天变蓝、水变清、地变绿是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能感受的环保蓝图。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作者: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中华环境》20166月】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