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世界粮食奖,一个为人类的胃而设的国际奖

发布日期:2018-01-23    浏览次数:1157

 A、食品和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

  “世界粮食奖”是国际上在农业领域设立的最高荣誉,为的是奖励那些“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1986,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人诺曼·博洛格博士设立了世界粮食奖,每年由总部设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颁发一次,奖金为25万美元。

  其实,世界粮食奖的创办人诺曼·博洛格博士本来就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粮食专家。20世纪60年代,正是他开发的高产小麦品种在亚洲的广泛、大力推广,使得亚洲的许多地区免遭或缓解了饥荒的威胁,获利或获救人口数以亿计,他也因此而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博洛格博士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由于在粮食上做出的贡献而获得这项荣誉。这也是博洛格博士创办世界粮食奖的初衷。

  有意思的是,博洛格博士创办世界粮食奖还有另一“背景”:由于炸药发明人、诺贝尔奖创始人诺贝尔当年立下的遗嘱中重申了不再设立“其他奖项”,故世上迄今一直既无“诺贝尔数学奖”,也无“诺贝尔粮食奖”,尽管“数学”和“粮食”的重要性均不言而喻。不过实际上,目前世界粮食奖已被世人公认为食品和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荣获世界粮食奖的中国人有两名:1993年中国当时的农业部部长何康获得过此殊荣,以表彰他在就任农业部长时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使得中国在粮食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另一名则是我国鼎鼎大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荣获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以表彰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也如同大爱无疆的博洛克博士一样,把奖金中的12.5万美元捐献给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农业科技研究。

  世界粮食奖的获奖者大多是科学家,也有少数几名政界人士,其中除了我国的何康部长外,还有2011年的获奖者加纳总统约翰·阿吉耶库姆·库福尔。库福尔担任总统期间,将全国农业政策作为优先重点,最终使得加纳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将饥饿人口比例以及每天只靠不到一美元维持生计的人口比例减半的非洲国家。

  

B、印度科学家在此奖上大显身

  从国籍看,世界粮食奖的获奖者中美国人最多(几乎占了一大半),位居第二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印度,至今已有6个年度的6人获奖,其中包括:1987年印度育种专家斯旺明那翰引进了产量极高的小麦及稻米新品种,被誉为印度绿色革命引领人。1989年印度商人库列安创办了阿木尔牛奶联营公司,保证了数以千万计的市民每天都能喝到牛奶。1998年印度商人巴维尔创办了印度规模最大的独立种子公司,完善了全印度的安全种子的供应和信息的及时发布,为印度的民生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2005年的获奖者印度养殖专家古普塔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清水养殖新技术。2014年,被誉为印度的袁隆平、现年71岁的拉贾拉姆研究员获奖,他出生于印度,目前定居于墨西哥,曾先后到过51个国家,总共培育出480个适应环境能力特强的小麦高产品种,由此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众所周知,印度人口众多又人均耕地极端短缺,近代史上发生饥荒可谓连绵不断,无怪乎这些雪中送炭的获奖者被广大印度人尊为大救星了。

  

C、大大减少蔬果浪费和腐烂的纳尔逊技术

  今天当你在超市购买一大箱盒装牛奶或盒装果汁,并方便地放入家庭冰箱慢慢享用,或外出旅行时在野餐篮里顺便带上几盒果汁时,你得感谢2007年度世界粮食奖的获奖者美国珀杜大学教授菲利普·纳尔逊正是他开发的新鲜水果蔬菜的大批量无菌加工、储存和运输技术(包括可杀死食物中致腐菌的加工处理方法,可在无需冷冻的室温条件下储存食物的碳钢槽罐车等),使得季节性很强的水果蔬菜从原来仅在采摘季节流通发展为全年不间断流通,由此不仅全年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还大大减少了水果蔬菜采摘收购后的浪费和腐烂。

  据悉,所谓的“纳尔逊技术”成本较低,而且经过灭菌处理和包装后的食品能保持原有口感或风味,此外食品在运输中可以不需冷藏,并可在运到市场或被消费者食用前存放相当长时间。“纳尔逊技术”尤其让发展中国家受益—这些国家的农作物腐败变质率有时可高达50%。另外在救灾时(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往往须集中和运送大量安全食品,纳尔逊技术也可发挥关键作用。

  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希勒尔开发的在干旱地区使用的精妙的滴灌技术也获得了世界粮食奖。这种技术不仅使得拥有大片半沙漠地区的以色列受益,还引发了以色列粮食生产的一场革命,而且还被引入中东、北非等其他干旱地区。他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将每一滴水的有效灌溉作用惊人又精确地发挥到极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颁奖仪式上称赞希勒尔是与干旱斗争的“卓越的节水科学家”。

  近些年来,“粮食危机”“粮荒”等热门词常常被专家和媒体提及,实际上这倒并非杞人忧天,也非危言耸听。前不久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报告提醒说:到2050年,亚洲城市人口将增加90%,而亚洲耕地仅为全球的34%,水资源为全球的30%,农作物增产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人口增速。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埃利希与美国生态学家托拜厄斯在他们合著的新书《地球的希望》中也表示,全球目前有约10亿人受饥荒困扰,在未来45年里全球人口将增加25亿,人类很可能因粮食危机而爆发粮食战争

  还有专家则分析认为,如果未来真的出现粮食危机,很有可能主要是生态危机造成的。故对科学家来说,如何克服生态危机造成的粮食减产将是一项崭新的重要课题。不难想见,未来的世界粮食奖获奖人将有不少将是在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者。


(作者:悠然若水)【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