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15日,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与“阿尔法围棋”在韩国首尔对弈,人类V S人工智能的5番棋最终以1比4落下大幕。而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孰胜孰负的争论,则再掀高潮。
自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以来,人类一直在辩论:是否会有一天,人工智能精密到能与人类智商相抗衡的地步?在这个问题上,很明显观点两极化,有的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最终能超越人类智商,另外一些人认为,人类智商或人类大脑是如此复杂,机器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现在看来,两种观点都有依据。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商
一个普通人在观察身边的种种机器时,在一瞬间会为其复杂和精密而感到眩晕。很多人甚至觉得,就算是简单的计算器,都比自己聪明,更不用说台式电脑。
然而,智商不仅仅是在一秒钟之内给出算术答案,也不是在棋类游戏中给出反制,人类智商有极为宽广的含义,甚至这本身就是一门复杂学科。
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智商孰胜孰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人类智商,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人类智商
人类智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能从周围环境学习、理解并互动的能力,这种概括性能力还包含一些具体能力;
第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或者在特定环境下做出改变的能力;
第二: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推理能力;
第四:理解、评价、判断能力;
第五:具有原创性、建设性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人类智商还延伸到社会智商以及推理智商等,所有这些都能通过智商测试来检测。
人工智能
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型机器,具体而言即创造智能程序,令机器能完成类似人类完成的任务的科学和工程学。
要思考未来人工智能会否超越人类智商,以及两者是否能进行平行对比,现在来看看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阶段以及遇到何种问题。
人工智能已创造出奇迹
二战期间英国先驱数学家阿兰·图林(A lanT uring)首次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到20世纪50年代末,很多科学家进入此领域,基础任务是编写电脑程序,创造出一种类似人类智商的机器。
几十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今天人工智能可以在没有人力协助的情况下完成大量工作例如驾驶飞机。机器人被加入人工智能后,在激光、超声波、核磁共振的帮助下,能完成精细的大脑手术,其准确度甚至超过传统外科医生。从1997年开始,人工智能参与探索火星的任务。在其他领域也有人工智能参与,如机器人在核辐射的环境下工作等等,这些是人类无法承受的。在很大程度上,机器已经开始完成之前为人类设计的工作,大量工厂工人被机器人取代,就连外科医生、飞机师、宇航员等都在失去工作。人工智能不仅工作更快,不会疲惫而且超级精准。
与人类智商相同,人工智能也分成很多分支,包括电脑视觉、语音识别、自动化控制等。
在电脑视觉方面,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能很好地完成以下任务:在一定背景下识别人类面孔,甚至比一般人的思维更快速;从非正面角度识别人类面孔;确定某人凝视的准确方位;在人脸衰老、戴帽、蓄须或剃光胡须的情况下,依旧能准确识别。以上都是通过3D识别系统完成的。类似的,语音识别和自动化控制都已经发展到超越人类智商平均的水平。
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是人工智能不能做到的,例如人工智能无法辨认所见物体的材料属性,不能识别心情、情绪和姿势。不过就目前的发展速度而言,人工智能之所为已可谓奇迹。一个名为T O PIO的机器人能打乒乓球,另一个叫K ism e的机器人,已经具有初级社交技巧。这些都暗示:至少人工智能已经达到基础级别的人类智商水平。
人工智能目前仍无法替代人脑
人工智能在以下几个领域遇到问题:
第一,推理、演绎和解决问题方面:
在人工智能开发早期,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算法,让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在下棋、玩拼图游戏、甚至进行逻辑推理时使用逐步推理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人工智能已经能利用经济学以及概率学原理,处理不确定或不完整的信息。
但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如上所述步步推理,面对问题人类通常会做出快速、直觉性的判断。这是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
第二,知识陈述方面:
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还不能陈述物体之间、情况之间、事件之间、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属性、分类和关系,而这一点对于人类智商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在面对某个具体情况时,人类还有超常规思考的能力,人工智能却不能做到。此外,人类具有创新性思维,能产生原创理念,人工智能只能根据工程师编写的程序和记忆提出想法。
第三,计划方面:
人类能为未来制定计划,同时能预见该计划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面对不同的情景时,人类能随时调整计划或者制定新的计划,但目前人工智能只能在分析情景的前提下,利用记忆中全部预置的计划,制定对应措施,而不能产生任何原创计划。
除了以上三个领域的问题,其他困难还包括机器的学习能力,自然的语言处理能力(人工智能理解人类所说的语言的能力)以及洞察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
科学家们正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发展之迅速暗示着上述问题或许很快就能解决。
认知和推理方面,科学家们实际上已经取得惊人进步,例如Cyc是一项人工智能计划,任务是收集所有领域的常识性知识,让人工智能实现知识推理;Eurisko是另一个程序,具备根据试验和错误,进化解决问题的能力。M ycin是较为早期的医疗家系统。OpenMindCommonSense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在媒体实验室建立的人工智能计划,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强大的基础知识库,设立这个知识库,为的是让机器开始思考。Q uestsin同样是人工智能知识库,以字典为基础收录大量基础知识、参考知识以及同类词。SN ePS是纽约大学负责维护的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它具备逻辑性、框架性、网络性,同时具有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和行动能力。
在动作和控制方面,机器人显然已达到非常精密的水平;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不同公司和大学的研究团队不断更新产品,SYST RA N是yahoo和Google都在使用的人工智能翻译系统,Jabberw ocky是首个模仿人类聊天的语言系统,ST A R T是首个基于互联网的问答系统。A .L.I.C .E是获奖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
在计划和管理方面,O -Plan是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模块管理和计划的系统,W eka是一种令机器能自我进化和学习的程序,现在已经在Java中运用。
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孰胜孰负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惊人,以致很多好莱坞电影描述人工智能将战胜人类智商、统治地球的情景。这些电影似乎都帮助我们形成“人工智能终将战胜并奴役人类”的看法。
大部分在大学里学习计算机编程专业的年轻学生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发展到能与人类智商平行比较的程度。甚至有人认为,在一些领域人工智能已经超过人类,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而已。人们害怕承认,有一天自己创造的机器会比创造者更聪明。
但我们不难看出,人工智能将在10年到15年内发展到足以跟人类智商抗衡的水平。
CCortex或IBM的“蓝色大脑”等计划,其目的是模仿人类大脑,形成人工智能的“良心”,会不会有成功之日?
尽管这些研究现在都还在原始阶段,但随着电脑的快速进步,机器跟人类非常类似的一天真的就会来到了。
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就像是不懈地开发一种新物种,要实现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人类总有这样的本事,发展出对自身而言是个祸害的东西,尽管初衷总是好的。
比尔·盖茨等大腕发出呼吁:
警惕人工智能
斯坦福大学研究的“超级机器狗”,具备强大的负重奔跑能力,能在未来战场或者急救现场担任运输任务。
很多业界领袖和学者都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制造灾难,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互联网创新者及企业领袖埃隆·马斯科,现在最新加入行列的还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在一个互联网上进行的名人问答环节中,对人工智能未来会否自行思考进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个问题,盖茨的回答是:“我属于对超级人工智能充满担忧的阵营。如果机器能替代人类做事但没有发展为超级智能,此时只要管理好这些机器,善于利用似乎没有太大危险。但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人工智能很可能强大到需要警惕的阶段。”
埃隆·马斯科是私营火箭公司SpaceX的C E O,同时也是电动汽车特斯拉的创始人,他并非人工智能的专家,却也对未来充满忧虑。同样担心的还有数百名科学家、教授和企业精英,这类担忧者的名单正一天天增加。今年3月初,数百名专家在一封公开信上联合签名,呼吁各政府和国际社会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进行合理监管,确保最前沿的研究不会失控,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危害。
盖茨说:“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马斯科和其他人,而且很不理解为何有人对此会完全不担心。”
这些名人担心的原因是: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不再是仅存在于科幻创造中。
在小说和电影里,人工智能通常被描述成变成大坏蛋的好创意,《Th eM atrix》三部曲中,机器人视人类是敌对的存在,最终奴役人类并通过“食用”人身体产生电力而维持存在;《终结者》系列电影里,在电脑系统开始出现感情后,它发动了一场耗时几年的战争,制造跟人类类似的机器人去杀死人类。电影《2001:宇宙奥德赛》中的机器人H A L9000已经具有强大的情感和认知能力,是未来超级电脑机器人的模型,它的说话腔调、它的语录被年轻人们拥护、模仿、流传,成为流行文化代表。
在现实中,苹果手机上的语音对话系统“Suri”现在看上去还有点笨,但是人工智能整体正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研究者们试图让人工智能从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相互连接的电子设备中深挖每一点有用信息和数据。IBM开发的W atson超级电脑已经不再局限于顶级游戏玩家,现在它还能进行医疗研究和诊断。在G oogle的“阿法狗”开始征战世界围棋顶尖选手之前几天,研究者们宣布一个新的电脑程序足以击败世界上最优秀的得州扑克选手。
是否我们现在就要开始担心?目前情况还不至于让我们忧虑重重,但世界领袖们倾向于设想最糟糕的情况。马斯科认为,发展人工智能是在“召唤魔鬼”,并表示将投资于太空设置,监控人工智能。霍金曾在2014年写道:“关于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在于人类能否控制机器,而长期影响则在于机器是否能被控制?”
不管会否毁灭地球甚至是宇宙,人工智能必定要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且改变的速度是超级加速度,未来10年的变化很可能超过之前50年,未来20年的变化很可能超过之前500年。我们的工作被替代,生活却变得更方便,我们的隐私难以保障,但医疗健康更有保障,我们生活在人工智能爆炸性质变的时代,不管前途如何,一切都值得期待。
另类说法:
有了人工智能,人类将更幸福
人工智能的最高境界是机器能自己教会自己,具有学习能力甚至语言能力。目前,研究者们正在设想着“终极算法”。
所谓“终极算法”,就是能从任何数据中学习的计算机程序,例如给出抛物线运动的数据,“终极算法”就能学习牛顿力学定律;给出DNA数据,它就能推理出双螺旋结构;给出大量癌症病人的生理数据,它就能准确诊断癌症甚至推荐药物。这种“终极算法”是否可能?如果可能,离我们还有多远?
“终极算法”的基础,是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同时能模拟人类进化。就好像基础数学和基础物理学一样,它也需要完善的理论基础。多数科学家认为,在40年到50年内“终极算法”就能出现,而创造者很可能是天才,却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
人们对具有学习能力的超级人工智能具有很多幻想,包括治愈艾滋病和癌症,但这现实吗?相比人类,机器能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也能实验更多药物和疫苗。现在人工智能已经用于发现潜在药物,只不过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艾滋病病毒突变的速度非常快,癌症种类很多,个体差异和发展速度很快,这都要求机器对比更多数据才能获得结果。在计算机能组合最佳药物甚至自我开发药物之前,我们还需要更好的算法,也要求病人愿意分享病理数据。有专家相信一旦病人愿意分享足够数据,最终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
至于什么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通常设想是最简单的,例如建筑工人和清洁工容易被替代,相对复杂的医生和律师可能更安全。但事实正好相反。人工智能做医生和律师的工作比扫大街更得心应手。因为前者设计处理数据,后者不是。规律是如果一项工作涉及常规、习惯性的分析就更容易被自动化替代,如果工作需要体力完成,需要很多常识性应对,则更难被替代。
我们的有生之年可能无法看到“终极算法”,但我们的孩子很可能经历,那么对于未来一代来说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呢?具有学习能力的机器跟所有技术一样会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我们要做的是消除负面,仅留下积极的效果。
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会带来翻天覆地的进步,我们的孩子看我们今天的医疗水平,很可能像我们看野蛮人时代。未来的人在发病之前已经被诊断甚至治愈,智能手机能检测到心脏异动并自动拨打紧急求助电话,这在几年内就会实现。大规模新病毒爆发也会减少,因为对病毒的基因排序会加速,药物和疫苗开发也加速了。人工智能会让人体获得终极超能力。
人类一直在主动而非被动适应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让这种适应进入全新高度,未来世界会主动适应人类。之前人类制造的灾难和战争多数是因为信息不足,今后这些灾难将一一消失,我们的生活只会变得更高效同时更幸福。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