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中国风雅颂

发布日期:2018-01-25    浏览次数:782

鲁迅论中国历史有一句话,他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还有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做稳了奴隶”,就叫做“治世”,乱世则“求做奴隶而不得”,穷得只有自由,就像崔健的歌里唱的那样:我一无所有,你何时跟我走?你何时跟我走!

魏晋时代的名士心中,便有这样的声音。这声音,从内心发出,我们称之为“文化个体性”,发在江山,“人与山川相映发”,造就文化的江山;发为国家,形成文化中国。从魏晋到隋唐,这三百多年,就是“惟有自由,全无保障”的中国人,从文化个体性自觉走向文化中国的统一的历程,我试着用“诗”之风、雅、颂三部分,展现这一自由的历史进程。

 

风:魏晋风度——文化个体性的进展

人生而自由,却有惰性,做惯了奴隶,便懒得要自由。当“求做奴隶而不得”时,“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方才醒来。

三国以后,司马氏建立了晋朝。这是一个缺少了英雄气概的王朝,阴谋横流。司马懿对付英雄很有一套,对付诸葛亮可以扮女人,对付曹操还装过孙子。他的遗传,缺了点英雄基因,但并不缺暗算英雄的本领。所以,这一朝,英雄都很难受,他的子孙,能使英雄气馁,能把江山搞定。

名士阮籍,喝了酒,醉眼看江山,越看越难受,突然一吼: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一声吼出,便又醉去。“越名教而任自然”,要有几分醉意。可嵇康却拿出一付打铁的架势,看准火候,就一锤子砸下去,居然砸出个“非汤武而薄周孔”来。钟会来时,他理也不理,钟会去时,他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一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他得罪了钟会,钟会向司马氏进言:“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意即天下都搞定了,只有嵇康搞不定。

搞不定,是因为嵇康有“龙性”。可他并非怀里揣一篇《隆中对》之类的草根野心家,而是一位不愿意“做稳了奴隶”的人。后来,他为了救朋友吕安而入狱,狱中,他写了一首《幽愤诗》。诗里,他对自我反思,儿时,因母兄之爱,“有慈无威”、“不训不师”,成人后,更为“自放”,“托好老庄”,而有着不羁的“自由之思想”;“贱物贵身”,而有“独立之精神”,嵇康将刑于东市,有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司马氏弗许。临刑时,嵇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

嵇康之死,乃我国人格独立之伟大悲剧,其崇高,可与荷马史诗相比。阿喀琉斯以自由意志对抗阿伽门农的王权主义,此举开显了西方文明的本质。当阿喀琉斯放弃财富,为友谊而战,在战斗中死去时,连宙斯也为之叹息。嵇康为了友谊而与王权作斗争,其无量之勇气,不下于阿喀琉斯,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求以一死而无愧于友谊,那是纯粹的人类之爱,使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人的最高本质,什么是人的最美存在。一曲奏罢,嵇康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于是,人头落地,死于最高本质,死于最美存在——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一死而大音绝矣!

到了东晋,又一个自由人陶渊明抚无弦琴,大音起于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无弦琴上,他听到了《山海经》。《山海经》是史前神话英雄与图腾大合唱,唱出华夏民族狂放的酒神精神。刑天神从《山海经》里来了,为了自由,他的头颅飞向天空,化作雷吼,血溅宇宙,他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拿起斧和盾,继续战斗,无死无休。还有夸父,与日竞走,有精卫鸟,向大海复仇……

陶渊明醉了,醉在自我的文化个体性里,那是他为自由找到的栖身之所。他将自己安放在最具审美的田园里,请来酒神,安放在心头,打开宇宙,向酒神敬酒,醉倒山海,让神话中的英雄们走出来。醒来,眼前是日神的世界,由日神主宰。日神赋形于万物,给万物以形式感,于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于是,“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而他“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山水之美被人发现,人将远行,长叹“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这一句“江山辽落”比“江山如此多娇”如何?“辽落”何其沉郁!“多娇”难免做作。在王朝作揖,不如于山水放歌?以山水为导游,走向自然美;以山水为导师,游心大自然矣。

美,源于自我意识,桓温问殷浩:“卿何如我?”问得很霸气,这在诸子定要争鸣一番,可殷浩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桓温一问,欲起争鸣,可殷浩却以一个趋于形而上学的华丽转身,回到自我,使桓温一问落空,自我之美凸现。这就是“清谈”,不以理胜,而以美胜;这就是文化个体性在乱世的进展,“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这里获得了一个新的美学形式——魏晋风度。

 

雅:美的战士——文化中国的胜利

《世说新语》时代,是个文化中国的世界,被士人担待起来。五胡乱华,乱了王朝,而中国依然,于是,它们都被汉化了。先是匈奴人改姓为刘,自居于汉朝正统,其后则有鲜卑人全盘汉化……

那时,东西方皆困于中亚游牧民族。在西方,只有帝国在抵抗,而文明却没有投入战斗,其基础早已被掏空,疲惫的罗马帝国,终于崩溃了。而东方,晋朝亡了,但中国未亡,从文明的根柢里,调动出了民族赖以生存的最伟大的力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多难兴邦!

而清谈,便是这一力量落在言论上,是言论自由的个体化形式,尽管还不是普遍的法权形式,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得以释放。这力量,不但救亡,还推动文明生长。

盛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世说新语中走来,在淝水之战时做了预告。淝水之战,并非改朝换代的王朝战争,而是民族救亡的文明抗战。前秦大将符坚只见东晋王朝飘摇,却不知我文明依然风流,文明的战士,并非旧王朝的兵,而是在世说新语时代成长的一代新人——美的战士,也是清谈之士。

这一代新人,正是在清谈中,理解了文明的本质,确立了人格美的范式。谢安曾携友乘舟,忽遇风暴,骇浪骤起,诸友皆惧,惶惶矣,谢安淡然无事,说:你们若此,我们一船将无归矣!

当时清谈成风,连王羲之都怕这样谈下去会误了国事,而谢安却依然坚持,他说,秦任商鞅,二世而亡,难道是因为清谈吗?显然不是。“王与马,共天下”,破落的王朝,早就亡得只剩下招牌了。士人抗战,要用这块招牌,这块招牌,要靠士人扶起来。然而,士人何求?除了“学而优则仕”,还要有自由!不自由,毋宁死,嵇康死了;不自由,就出走,陶渊明走了。而清谈,便是自由的渊薮。

谢安很清楚这一点,不管清谈有多少缺陷,他都要捍卫这底线。美的战士,本来就是为了自由而抗战,反过来,还要为了抗战而牺牲自由吗?几乎所有王朝,都会以抗战的名义取缔自由,可真正抗战的,并非破落王朝,而是广大士族及其子弟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淝水之战,胜就胜在破落王朝无法集权,难以统战,只好依靠士族,放手全民抗战。因此,捍卫自由,才能抗战。为自由战,“时来天地皆同力”,连“八公山上”都“草木皆兵”了,人与山川相映发,作山水游,以山水战。

淝水之战,都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从淝水一线来看是如此,就整体而言,胡兵南下,被围在江淮之间,而南朝战力,大都来自民间。当符坚哀叹“草木皆兵”时,他就开始尝到了什么叫全民抗战。正是民间起兵,各自为战,分散了胡兵战线,使之难以在淝水一线集中兵力作战。

大敌当前,朝野不安,胡兵号称“投鞭断流”,可谢安却不动如山,因他胸中自有胜算,而胜算只有一条——让民众自发抗战。他理解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他要做的,不是指挥战争,而是一谋不发,一计不用,牢牢地把握胜算,让战争的本质自动显现——不是两个王朝决战,而是文明在抗战。

不要以为野蛮人是天生的战士,凭藉着蛮力就会所向无敌,那些爱美者,在美的高峰体验中,早已觉悟了生死,带着美去死,这样的战士雄强之极。视死如归,何惧蛮力!淝水之战,几乎所有进入中原的蛮族都来会战了,这是“五胡乱华”之后的一次大决战,是蛮族之王与美的战士对决。这一战的胜负,不仅关系到东晋王朝的生死,东南半壁的安危,而且关系到中国文明的盛衰。孔子当年赞管仲:没有管仲攘夷,我将披发左衽矣!此时谢安,尤胜于管仲当年,可惜后世史官,皆无此文明法眼。

此战,谢安神定气闲,那是基于对一个伟大文明的信念,这文明,在长江流域发育了新生代——以谢玄为代表的美的战士,他们是北望中原虎啸江淮的美少年。他从文明的高度驾驭这场战争,以审美把握战局,用美的战士迎敌,古往今来,谁知?东坡能“遥想公谨当年”,谁曾遥想当年谢安?淝水之战,没有计,只有美,战毕,他只说了一句:小儿已破贼矣!呵呵,美者无敌!想想吧,那枕戈待旦的小儿,闻鸡起舞的男孩,横江击楫谁家子?此乃青春中国美少年,为美而战、为美而死的美的战士。

 

颂:汉家天下——民族融合的中国梦

诗性,来自如花盛开、如日中天的民族精神。新兴民族,是唐民族,它以汉族为本,融合五胡而成。李世民是胡人,无论他怎样端拱,他那帝王气象,总还有几分像胡人;李白也是胡人,有人说他的诗,有游牧的浮士德精神,就来自胡人。据说,他们都出于“李陵胡”,“李陵胡”即拓跋氏,建立北魏,又称拓跋魏。“李陵胡”对于唐民族形成至关重要,它开了北魏和唐两朝。

唐民族形成,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不能少,追祖三皇五帝,从血缘谱系上来确认民族身份,使其历史地位得以明了,“李陵胡”带了好头。五胡效法,追祖华夏,慕容氏追祖黄帝有熊氏,符氏追祖夏禹有息氏,姚氏追祖帝舜有虞氏,赫连氏追祖夏禹,宇文氏追祖炎帝神农氏……

唐民族就在这样的追祖认同中形成,不管魏晋南北朝的王朝如何,文化中国都在进展。汉化,是文化中国的主流。汉化了的北朝,也终于回到了汉人之手,于是,一个新的汉朝——隋来统一了。

统一与分裂,乃对王朝言,非对文化中国说。我民族,能历五千年而不衰,就因为在王朝中国以外,还有文化中国在,而我国之本体,不仅以国土为安身根本,更以历史为立命依据。

守住文化根以史,发扬民族魂以诗,大唐江山,以诗发扬之,诗兴而国兴矣。科举以诗赋取士,以诗人治国,那是王朝之事。以诗性汉化胡人,形成新兴唐民族,在民族精神大合唱里,兴起唐诗江山,此乃文化中国的使命。在唐诗的江山——四万多首唐诗里,唐民族被称之为“汉家”。

在唐人边塞诗里,“汉家”已跨越朝代,化为符号,其使命为汉化。“汉家战士三十万”都是“好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言豪迈,心悲恻,“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汉家”,成了唐民族的标志,在民族大融合中高扬了汉民族的主体性。李陵本为汉家名将,命运又很悲苦,子孙散落草原,人称“李陵胡”。北魏统一前,中原乃五胡十六国混战局面,五胡赌狠,杀人如麻,人血洗战马,民族大屠杀,杀我汉家,血流成河,尸乱如麻……汉人奋起,十六国时期,冉闵发出“杀胡令”,汉家绝地反击!

大凡民族精神,自有文武之道,文以化之,武以卫之,武不能卫,则文化如何星之?冉闵是我民族精神之武卫者,而崔浩,则为文化者。冉闵以全民杀胡,崔浩用李陵汉化胡,此二人者,一杀一化,都很伟大。冉闵是大英雄,崔浩是大政治家,没有大英雄之杀,哪来大政治家之化?冉闵以杀,迫使胡人汉化,崔浩以化,将胡人化入汉家天下。不过,冉闵以杀死于杀,崔浩以化死于化,杀胡是战争,化胡也是战争,而且是更为深远的战争。有战争就会有牺牲,二人以生命,捍卫了汉家的尊严。

冉闵以杀,终结五胡乱化;崔浩以化,使北方统一于鲜卑了。南北朝的出现,使战争性质发生改变,从外部民族战争,转向内部王朝战争,从大屠杀战争,转向大一统战争,南北朝都在为统一寻找合法性来源,崔浩于此时提出“李陵胡”,目光何其深远!为汉家把握了历史主动权。

北魏孝文帝看到了这一点,由平城迁都洛阳,进入中原,一边汉化,一边进行王朝战争。然而,在统一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之前,南征也好,北伐也罢,都没有真正的赢家。不过,较之五胡乱华,王朝战争开始变得文雅,为了申明战争理由,孝文帝居然引汉典,与南朝使者论汉家礼法。

可孝文帝没认祖李陵,北魏遂与李陵绝缘,未能形成与南朝对话并进行统一战争的基础。在南朝看来,你拓跋氏再怎么汉化,如非李陵之裔,那还是胡人,非我族类,何来统一前提?王朝未认祖李陵,但民间胡人皆因冉闵之“杀胡令”,纷纷自认为李陵子孙,正是在此认同基础上,北朝自北魏,经北齐、北周,以至于隋,终于回归汉家,以“李陵胡”为号召的汉人政权一出现,南北朝就趋于统一了。

崔浩提出拓跋氏认祖“李陵”,背后隐藏了两个政治观点,其一,拓跋氏系李陵胡,此为以崔浩为领袖的北方士族与北魏合作的基础,如非李陵子孙,则合作不成,正是这一点,使他招来杀身之祸;其二,以李陵为号召,从民族战争转入王朝战争,为统一战争提供正统的合法性来源。

北魏以后,李陵就成为胡人认祖的对象。李陵身陷匈奴后,留在漠北,与匈奴女子婚配,子孙繁衍,自西汉以来,所见胡人之黑发黑瞳者,多被认为或自认为李陵之后,而拓跋氏就被认为是李陵后裔。“李陵”成了胡汉一体化的符号,拓跋氏拒绝认祖李陵,在统一战争中也就丧失了正统性。

早在太史公笔下,李广祖孙三代遭遇,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汉家子孙。老英雄李广,因卫青不公愤而自刎;子李敢,一怒而打卫青被霍去病射杀;孙李陵,因孤军失陷于匈奴家破人亡,郁郁而死。此后,英雄一脉,分为两支,一支在胡地,为“李陵胡”,一支在陇西,号称“陇西李氏”。

李广生不逢时,却飞扬在唐人边塞诗里,以“飞将军”闻名。汉家大合唱,那领唱的,不是雄才大略的汉唐帝王,不是天才无敌的诗仙李白,而是忠义传家子孙兴旺的飞将军李广,王昌龄那首最著名的边塞诗,唱出了一代新朝和一个新兴民族对英雄的向往,以子孙的名义,放声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个认祖英雄的民族,终于唱出了历史最强音——盛唐之音,一个英雄世家,一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永世长存。英雄在天之灵,庇佑他子孙,英雄的遗愿,让子孙来完成。从这样的盛唐之音里,走来了两个最优秀的子孙:李白和李世民。天命无常,而有英雄之悲剧,天道有常,而有人生大团圆。悲剧,考验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强度,而大团圆,则检验一个民族的耐心和耐力。在民族大融合、汉家大合唱的盛唐之音里,一个英雄家族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大团圆,“李陵胡”和“陇西李”在唐诗的江山里破镜重圆。以英雄家族大团圆为中心,一个英雄的民族也大团圆了,那些流浪的炎黄子孙,终于殊途同归,一齐走向汉家天下。还是骆宾王问得好:“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当然是汉家天下!汉家天下在唐朝,就是唐诗的江山。

以上,便是从魏晋到隋唐,在这三百多年历史进程中本土孕育的“自由生态”。


(作者:李冬君)【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