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漫天樱花纷纷扬扬地飘在京都的街头,巷口的舞女撑着纸伞匆匆而过,点点花瓣轻轻地划过她的脸庞,又柔柔地落在地上。樱花开放的季节,天空是粉红的,这样的粉红弥漫在岚山,又飘过祗园,一直飘到奈良,也染得奈良满地粉红,让这里的小鹿忘了时光。
日本本州岛的春天不会半遮半掩地姗姗来迟,就在第一朵樱花绽放得一瞬间,漫山遍野的春光就立刻拉开了序幕,在开满樱花的庭院,倒一杯清酒,随手捡起一朵还未脱瓣的花儿,撒到清酒里,这便是川端康成笔下《古都》的意境。
樱花七日雨纷纷
在日本,似乎所有关于春天的事情都要讲到京都和奈良这两个古老的城市,春天是大自然在漫长冬季后给人们的美丽馈赠,每年春天来临之时,两个古城的人们定会如期赴约,穿上那件最美的和服迎着暖风去“赏樱”。
樱花在日本已经有上千年地栽种历史。“赏樱”是日本人的习俗,日文称“花见”。“赏樱”来源于日本奈良时代开始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一系列与樱花有关的活动。从日本的平安时代开始,“赏樱”便作为京都宫廷贵族的一种娱乐而流行开来。武士时代的足利义满(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和丰臣秀吉(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等将军都非常喜爱赏樱,由于将领的追捧,“赏樱”随即也在日本武士中流行起来。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商人阶级兴起后,“赏樱”逐渐扩展到庶民之中,直到如今,“赏樱”已成为日本平常人家春季必做的活动之一。
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樱花绽放时间,此时的日本,无论哪座公园,哪条街道,到处都可以闻到淡淡的花香,身边所有的地方都会被红色、粉红色和白色的樱花所包围。樱花自开花至花败仅有七天,在日本,一直有“樱花七日”的说法。每当这时,日本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樱花祭”,亲朋好友围坐在樱花树下,取出各自准备的食物,喝一杯清酒,与人谈笑风生,身边不时有花瓣随清风掠过,赏花的人群无论是认识或是不认识,都会不时点头打招呼,甚至有时也会相互交换所带的食物。与其说是赏花,不如说是赏花在日本让所有人有了一个真正的“交流日”,难怪日本人乐此不疲,甚至日本有些公司还将赏樱花列为公司的“指定项目”。当然,这样的时节也是谈情说爱的大好时候,“樱花祭”时,很多青年男女都会互诉情谊,在樱花树下定下一生的盟约。
樱花总是在开得绝美的时候顷刻间凋零,不污不染,很干脆,那份决绝充满了令人震撼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樱花精神”,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樱花情结”。
日本人赏樱很少有 “走马观花”的情形,很多情况下都是成群结队,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或者同学同事,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都聚在一起,悠闲的慢慢欣赏樱花的美好。正规的“赏樱”会有组织者地致辞等等很多程序,家庭亲友式的“赏樱”活动则比较随便,没有固定模式。一向以环境宁静著称的日本,在樱花开放的季节却一片欢腾,一直以来追求高效、快捷的日本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缓解精神的压力,增进彼此的交流。在这种“好花共赏”的全民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人人皆欢乐。
樱花谢世的时候,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纷纷飘落,树下就一定会响起一阵欢呼声。日本人称这种缤纷落英为“花雨”。眼看着心爱的花儿随风飘逝,他们不仅没有黛玉葬花的伤感,还以沐浴在这种花雨中为幸福快乐。日本人欣赏的正是樱花这种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去的生命态度,这也与日本人拼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观不谋而合。
日本为何会成为“樱花之国”?在日本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名叫“木花开耶姬”(意为樱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仙女从冲绳出发,途经九州、关西、关东等地,在第二年5月到达北海道。沿途,她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花朵撒遍日本的每一个角落,从此这样的花朵每年都会在四月前后开满全国。为了纪念这位仙女,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樱花”,日本也因此成为“樱花之国”。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樱花在日本又似乎已经超越了仅仅为一种花的定义,这小小的花朵,在这片国度已然成了一种深刻的民族文化的象征。
日本的樱花种类大概有300多种,大多数为粉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每年樱花都会从南往北依次盛开,这样的粉色魔幻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飘过整个日本,最早可以观赏到樱花的是冲绳岛,而最姗姗来迟的樱花则是全日本最为寒冷的北海道。当然,本州岛的四月才是日本最迷人的地方,因为日本最古老的文化就从这里发源,使得樱花更带一种浓厚味道,从京都一路向东,在赶往奈良的路上,人间芳菲尽收眼底,东瀛历史尽在心头。
京都春日访禅意
谷崎润一郎的小说《细雪》里,二姐幸子非常喜爱樱花。古人反复以樱花作为同一主题来歌咏,留下无数诗歌,少女时代的幸子读这些时大都毫无感受,认为很平凡。然而岁月流逝,终也体会到古人盼花惜花的心情。后来幸子讲:“芦屋分家附近也有樱花,坐在阪急电车上朝窗外望去,也可以远眺樱花如云的美景。本不限定必去京都赏花,但幸子认为不是京都的樱花,看了也是白看”。所以,京都的樱花必然会像一部非常有情节和故事的小说那样迷人。
在京都赏樱,清水寺当然是必去的地方,每到春日,古刹里的钟声伴随落樱,纷纷扰扰的禅意弥漫在整个京都城,让人如痴如醉。公元798年,延镇上人建造了清水寺,这座寺庙一直都是平安时代的代表建筑物,后来多次遭大火焚毁,如今我们看到的清水寺是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来建筑手法再次重建后的模样。清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清水寺从平安时代以来就经常出现于各种日本文学作品当中,以至于许多爱好日本文学的人们都梦想来这里瞻仰古刹的魅力。
清水寺外围的一景一色,完完全全地将京都的风采表露无遗,无论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红叶或是冬天的细雪,清水寺都仿佛是为了证明京都而存在的一般,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清水寺的后侧,有一处叫地主神社的小神社,神社和寺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宗教的顶礼膜拜场所,凑在一起也许是唯有在日本才能见到的景观
提到京都的另一处著名赏樱地——金阁寺,总会想到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听父亲说世上没有什么比金阁寺更美的了。于是他常常幻想着金阁寺的美。父亲亡故,他遵照父亲遗愿,去金阁寺当了僧徒,但后来他开始幻想金阁寺遭到空袭燃烧的模样,觉得金阁寺将面临彻底而简单地毁灭的命运,他心中那种绝对化了的金阁寺的美可能会由此而消失。小说《金阁寺》里有这样一段形容金阁寺的文字:“美融合了一切的矛盾和不协调,并君临其上!它像用泥金一字一句地抄录在藏青色册页上的经书。然而,我不知道究竟是金阁本身还是笼罩着金阁的夜!也许两者都是美,既是金阁,也是笼罩着金阁的夜。”
良辰美景奈良天
沿着樱花的足迹从京都一直往东,脚步自然会随着樱花停在奈良,奈良这座城市总会瞬间给人恍如绝世的感觉,不知有多少人把心遗失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樱花总是很守信的,常常毫无准备,一夜之间就开了大半,又一夜醺醺然全开。在奈良,最美不过过夜樱,在水边垂垂曳曳,黯淡街灯不会夺去星月光辉。夜气朦胧,花枝丰饶,流水不知何处来,携落英与花影往黑暗去,不可置一语。
奈良最为人所知的当然是奈良公园,奈良公园除了有名的梅花鹿,也是奈良市区欣赏樱花的好地方,公园里栽种着绚丽的八重樱和九重樱,欣赏完樱花,还可以顺道参观有1200多年历史的东大寺、兴福寺及正仓院等日本传统建筑,从中一瞥中国唐宋建筑的雄伟风采。
到了奈良,东大寺自然也是要去的地方,东大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地方,这里给人的感觉十分朴素。在外面看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只有白色和灰色两种低调的颜色,显得十分庄雅,在寺庙里面还有巨大的佛殿,佛殿全是选用上等的木头制作的,建造的十分坚固。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东大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1998年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然,来到这座寺庙一定要观看这里的鹿,鹿作为日本的传信使者,已经在这里生存了好多年,鹿的样子是十分可爱的。
而离东大寺不远的唐招提寺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这里的景色不会像是东大寺一样,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木,海水清澈的湖水,整座寺庙的景色像是盛世唐朝一样,显得有点庄重,又有点奢华。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五条町,现在看来是奈良的郊区处,但在1200年前日本的都城还在奈良时,这里是当时的平城京五条二坊,也就是位于首都的中心地区。公元759年,这个地方被赐予来自中国的唐朝高僧鉴真和尚,并建成了唐招提寺。招提意思是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的意思,寺名寓意就是此寺庙是为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在此修行而建立的道场。
唐招提寺保留了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金堂朴素广沉的屋顶、大柱并列的回廊,大气十足,寺庙里有很多的堂室,其中金堂的面积是最大的。
在奈良可以还可以观看唐朝时期十分有风格的建筑,都保存的十分完好,这些建筑都是在唐朝时期建立的,采用的风格也是唐朝时期最流行的艺术风格,大街小巷上都流淌着唐朝的风采。
从京都到奈良,一路走来,风吹樱花,古寺禅音,似乎总在弥补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
(作者:雷涛)【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