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明清时代中朝人文交流轶事之一

发布日期:2018-06-29    浏览次数:1546

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出人意表,中国与南北各方的密切互动,也出乎不少国际评论家预料。但如果对歷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有所了解,你就会发现双方渊源之深,非同一般。以离现代最近的明清两代与朝鲜王朝关系为例,双方人文交流就极为密切。明朝早期永乐、宣德祖孙两位皇帝,都酷爱朝鲜菜,都有朝鲜籍的妃嫔;明中期绘画《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则形象化地表现了两国文人士大夫深情交往的情景。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与世界交往的法则。

 

元明鼎革,半岛易代

朝鲜半岛在中国元末明初时,仍是高丽王朝(九一八至一三九二年),使用元朝的年号纪年。元朝、高丽王朝之间关系很密切。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的第二皇后奇氏,是高丽人,居住在元西宫兴圣宫(今北京北海西岸国家图书馆旧馆主楼一带),元顺帝与她所生儿子爱猷识理达腊,被立为皇太子。

明太祖朱元璋与高丽进行联繫,始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这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正式宣布明朝建立。当年十二月,派遣掌管朝廷印信的官员“符宝郎”契斯出使高丽。契斯由海路东渡,第二年四月才到达高丽。在契斯出发之前的元年九月,本是出使元朝的高丽使节金之秀,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回国,将明朝大将军徐达于八月初二日攻克元大都城,元顺帝出走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等消息,报告了国王王颛。王颛于十一月,派遣礼仪判书张子温,到明朝首都南京通使。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五月初八日起,高丽王朝停用元顺帝“至正”年号。八月,朱元璋再次派契斯出使高丽,带上册、宝等册封文件、印信,正式确认国王王颛的合法地位。

不幸的是,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起,高丽王朝内部先后发生几次王位之争。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大将“都总制使”李成桂,取代高丽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王瑶,建立“朝鲜”王朝,后世尊之为“太祖大王”,高丽王朝灭亡。明与朝鲜继续保持宗主国与藩属国关系。朝鲜王朝官书《李朝实录》里,朝鲜王朝方面称中国皇帝为皇帝,自己为国王,称明朝首都为京师,使用明朝皇帝的年号,称明朝中央政府为“天朝”、“中朝”。

在中国海内逐鹿中原、元明鼎革发生后不久,半岛也发生了朝代更迭。这纯属歷史巧合,后来明清交替,半岛并无朝代更替。

 

送朝天客,交往图鉴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送朝天客归国诗章》立轴,经韩国学者吴映玟、金英淑等研究考证,认为是至今所见最早以图像形式,描绘和记录古代中国与朝鲜王朝,互通使节情形的歷史作品。而且与后来此类作品的作者以朝鲜使臣或画家为主不同,此画出自中国画家手笔。

“诗堂”隶书大字:“送朝天客归国诗章”。这既是“诗堂”中间抄写的诗的题目,也是这张画的画意。诗的正文是:“海域航珍贡帝畿,壮游万里恣轻肥。中朝礼乐歆才望,故国江山耀德辉。鹦鹉洲边孤树杳,凤凰台下五云飞。俄然为报潮平候,满载恩光向日归。”款识:“致监察御史日湖金唯深”。

综合分析画面和题诗内容可知,诗作者是朝鲜王朝出使明朝的使臣即“朝天客”,感明朝监察御史金唯(惟)深诚挚友情,临别写下这首诗。全诗极力模拟唐代杜甫《壮游》诗意。杜诗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只可惜不能到东瀛朝鲜、日本一游:“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最后来到浙江:“归帆拂天姥(浙江天姥山),中岁贡旧乡。”题诗中“海域航珍”、“凤凰台”、“向日归”及作者正是来自扶桑,与杜诗内容对应。第一句说,来使把海外奇珍异宝远航带来京城;第二句说,自己像杜甫期望的那样,畅游中国万里河山;第三句说,很高兴见识了大明朝礼乐文物、典章制度;第四句说,也为祖国朝鲜王朝道德礼仪之邦而自豪;第五句用唐代崔颢《黄鹤楼》“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说自己游歷了武昌等地;第六句说,顺江而下来到南京凤凰台;最后两句说,船员忽报风正潮平,于是从南京起航回国,用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意。

根据明朝稍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明天启刻本)、清《(同治)苏州府志》等记载:金洪,字惟深,浙江鄞县(宁波市区)人,父亲金亮曾任南京兵部郎中(司级官员)。金洪是成化二十三年(一四八七年)进士,初授江苏靖江县知县。弘治四年(一四九一年)调任吴江(今苏州)县令,因治理当地豪滑欺压良民有方,在此连任六年。九年(一四九六年)陞监察御史,曾出京按察陕西、山东。正德元年(一五○六年),出任江苏松江(今上海市)知府。因为任御史期间裁抑阉宦刘瑾为非作歹,此时遭其陷害,被押往北京,后无罪释放。

诗末款识“致监察御史日湖金唯(惟)深”,说明金惟深时任监察御史,画中表现的事实发生在一四九六至一五○六的十年间的某个时间。日湖,指宁波、鄞县。当时宁波市内有日、月湖,后乾涸,如今市内復建了日湖公园。已有研究显示,这位来华朝使,通过曾出使朝鲜的天使、宁波人金湜,结识了金惟深。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记载:金湜,字本清,号太瘳生,宁波鄞县人,正统六年(一四四一年)中举,以善长古书法被朝廷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待诏文华殿,陞太僕寺丞(侍郎,副部长级)。宪宗即位(一四六五年),赐其一品官服,奉命出使朝鲜王国。朝鲜歷来雅尚文学,凡中国使者到来,照例请留下诗文墨宝。金湜即席作诗文数十篇,国中才俊嘆服。国王于是请他把出使朝鲜一路创作的诗文结集出版,命名为《皇华集》。从朝鲜还朝后,金湜便提出年老退休。后来朝鲜使节出使明朝,又通过金湜,结识了他的同乡和族人金洪即金惟深,并且结下深厚友谊。辞别回国时,这一干中国朋友,为朝使举行了盛大欢送礼。朝使感念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便作《送朝天客归国诗章》送给金洪。后来金洪又请宁波同乡、书画家方仕,按朝使诗意绘成此画,辗转回赠朝使手中,如今是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品。

 

中国书画,朝鲜装裱

据笔者观察分析,这件作品虽是中国人创作,但画作完成后,即致赠朝鲜王朝来使,画是在朝鲜王朝装裱的,形式和风格属于朝鲜的。比如,画心的色彩与裱活材料的色彩区别不大,画心的画面与裱活材料上的纹饰几乎连为一体,这与中国书画装裱时,注重画心与裱活的色彩、纹饰的区别,是不同的。画心及“诗堂”(题诗部分)上下与“隔水”之间的“锦牙”,是地道的朝鲜风格;中国装裱习惯用宋锦,等等。

诗堂右边“送朝天客”前,有白文长方印“梅厓”、朱文长方印“云冠翁”;左边“归国诗章”后,落款“云冠翁梅厓书”,下为“伯行”朱文方印。都出自这幅画和诗堂题记的作者方仕。诗正文前后还共有三枚印章,出版物显示不清晰。

笔者综合清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清彭蕴璨《歷代画史彙传》得知:方仕,字伯行、梅厓(崖),号云冠翁,浙江宁波、鄞县人,是明中期江浙著名书画家和古文字学者,著有《集古隶韵》五卷和《续图绘宝鉴》。当时在宁波书画界享有盛名,在朝鲜王朝和日本也颇有影响。日本遣明使策彦周良称其:“以书鸣中华者也,其为人和气,温然如春在花,可谓名下无虚事也。”方仕曾为策彦周良作诗文和书画达十馀件,其书法绘画、匾额榜书至今在日本还有影响。有学者研究揭示,他和明中期著名画家徐渭属于同一流派,而早于徐渭,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正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画面重点描写在南京西北“定淮门”、“仪凤门”、“挹江门”外,当时南京城北通往长江要道前送别情形。可以想像,大家先在城里欢宴一场,意犹未尽,出了定淮门,在门前凉亭里再下一盘围棋。风候不等人,朝使只好登上宝船,立在船头与朋友们揖别;岸上,八位友人排作三行,倾身回礼。他们身后,是持壶、捧盂、端盘的三位童子,可见临登船,最后请朝使饮一杯壮行酒。船顶,一位船夫正拉起风帆;船头,一位船夫撑篙将船驶离岸边;桅杆顶端,风旗迎风飘起,“满载恩光向日归”。

诗堂里,书画家方仕在书写时,“贡”、“帝”、“中朝”,都按规矩另起行抬头书写。作者匠心独运的是,把来使祖国的“国”字,也正好赶在另起行首字,这反映了对尊使及友邦的自觉尊重。中国文化、中华美德的魅力,正是在这不经意处的自然流露:人敬我,我敬人。如今的西方人不了解中华文化的真谛,仅以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去阐述歷史上中国人与世界如何相处,只知道以“朝贡外交”、“宗藩关系”去概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与世界交往的法则。

 

朝鲜饮食,驰誉明宫

因为与朝鲜王朝关系密切,明初永乐皇帝朱棣、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国内选妃同时,也在朝鲜选妃,他俩先后各有八位朝鲜妃嫔。作侍女、女史的朝鲜女子,永乐朝二十二人、宣德朝十六人;歌舞艺人、厨师,单是宣德朝就有一百多人。这些女性将祖国的文化风俗,包括语言、饮食、服饰、歌舞艺术、风土人情,带到中国宫廷,永乐、宣德两位成为朝鲜饮食和文化艺术的忠实拥趸。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七年(一四○九年)二月,朝鲜王朝典书权执中之女等五位朝鲜女子进宫,权氏封为“贤妃”,“帝爱怜之”,令其掌管六宫事务,行使皇后职权。但第二年十月,在随朱棣从南京到北京的途中,贤妃病逝。《李朝实录》记载说,永乐帝见到贤妃之兄,“赐言之时,含泪伤嘆,至不能言。”他喜欢上朝鲜民族饮食及文化习俗,直到晚年还怀念贤妃,说:“朕老矣,食饮无味”,“权妃生时,凡进膳之物,惟意所适;死后,凡进膳、造酒、若浣衣等事,皆不适意。”没了贤妃,永乐帝食不甘味。

明宣宗是明代前期的太平天子,也是中国歷史上最有艺术才华的皇帝之一,传世书画不少,格调高雅。他自幼得到祖父永乐帝喜爱,不管在京还是北征朔漠,都带在祖父身边,其皇位继承人的地位由祖父确定。永乐建造北京宫殿,十八年(一四二○年)底迁都北京,在紫禁城东华门外特建“皇太孙宫”。由于自幼受祖父影响,他也喜欢朝鲜民族饮食,而尤其酷爱朝鲜歌舞,在位十年间共招来唱歌女儿、执馔女子(女厨师)一百多人。

宣德九年(一四三四年)十二月,朝鲜祝贺皇后诞辰的千秋使、通事金自安从京师返回国内,带回宣德皇帝敕书三道,其一就是请派厨师,“求办膳儿女”;几天后,又有敕书三道,其二专谈办膳女事:先次派来製造膳馐的妇女,皆调和精美,造办便捷,而作豆腐尤精妙。后次派来者虽也很好,但不及前者。希望更选巧慧妇女十数人,特别是善于製作美食及造豆腐的美食家。事情还没办,明宣宗于宣德十年(一四三五年)正月初三日突然驾崩了。

如今北京城好多朝鲜、韩国风味的餐馆,殊不知早在六百多年前,朝鲜美食已驰誉京城。


(作者:姜舜源,中国歷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来源:大公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