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巴基斯坦是如何变成中国铁哥们的?

发布日期:2018-07-03    浏览次数:1123

巴基斯坦是唯一的一个被我国外交部门冠以“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称号的国家(只有俄罗斯享有同样等级的称呼)。中巴之间的友谊更是在网上传得神乎其神,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故事满天飞。

但很多人在传播这些中巴友谊的段子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巴基斯坦跟中国关系这么铁。

考虑到两国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方面巨大的不一致,两者的这种良好关系就更是有些难以想象。

仅从意识形态来看,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主义国家,禁止无神论宣传,而中国是一个世俗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高层应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两者能和平共处就算不错,发展出战略友谊殊为不易。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回到中巴建交的早期,一探巴铁和我们的关系变迁史。

 

50年代:一般般的中巴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巴基斯坦就承认了中国的新政府,没有加入美国带领下的不承认中国新政府的阵营。

但是在50年代,两国的关系最多也就算是一般,他们在50年代的主要盟友其实是美国。

美国在反共产主义的冷战中,需要在南亚有一个支点。印度坚持不结盟,对美国的示意并无表示,反倒是巴基斯坦对此颇感兴趣。

再加上巴基斯坦是阻挡苏联南下的第一道防线,二者一拍即合。1950年代,美国援助大量的进入巴基斯坦,两者进入蜜月期。

加入西方阵营后,巴基斯坦却并不想跟中国的关系闹得太僵。

在东边,是与它形同水火的印度;在西面,它又与阿富汗有领土纠纷,一度闹到断交;北方的苏联则在背后公开支持阿富汗的诉求。

邻居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巴基斯坦高层就不想再树敌了。

因此巴基斯坦虽然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却同时不断向中国领导人解释,他们加入这两个条约组织只是为了对付印度。

中国领导人对此当然并不满意,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巴基斯坦总理的时候就直接的说:“我们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那两个条约。”

但既然巴基斯坦并没有树敌于中国,那同样四面受敌的中国也没有必要激怒巴基斯坦,所有的批评仅止于私下。

当然这一时期,巴基斯坦的外交方针并没有完全确定,内部依然存在各种政治斗争。

考虑到中巴两国政治体制完全不一样,巴基斯坦内部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与中国划清界限。因此,巴基斯坦时而有针对中国的行动。

1955年,巴基斯坦反对中国参加万隆的亚非会议。

1955万隆会议会场

1957年,巴基斯坦总理访美,大谈反共,声称不能理解为何有国家容许共产党存在。

1958年,军人总统阿尤布汗又发表类似言论。

这些都遭到了中国政府的严厉驳斥。并且带来了两国关系的短暂倒退。

总体来看,作为一个独立没多久的国家,50年代巴基斯坦外交政策还处于调试状态中,时有波动。

中国则是为了打开外交缺口,对巴方的言论表示了一定的理解,冲突激烈时则进行斗争。这一时期两国关系最好的情况下,也就是过得去,称不上什么好兄弟。

 

转折点:中巴友好靠印度

中巴关系的转折点其实不在两国本身,而在于一些外部因素,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关系的恶化。

自从印度独立之后,尼赫鲁政府声称自己继承了英印政府在印度的权利,却在实际上索取更多。

比如中印边界中对中国不利的麦克马洪线,尽管是英印政府炮制,却并未和中国实际执行过。中印因为此线产生藏南领土纠纷,反而是印度独立之后尼赫鲁政府挑起的。

这让中印关系在50年代后期急剧恶化,甚至在1962年爆发了局部战争,以中国军队成功捍卫领土而告终。

中印产生矛盾的同时,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虽然美国是巴基斯坦的最大盟国,但是两国的利益其实并不太一致。

美国对巴基斯坦的主要期待是抵挡苏联南下,可巴基斯坦拿着美国的援助却时时威胁印度。为了不让印巴冲突升级,使苏联有机可乘,美国经常劝和印巴,并在武器援助上也留了一手。

这让巴基斯坦有了被抛弃的感觉。

对印度共同的利益矛盾,让中巴有了接近的理由。

再加上同一时期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赫鲁晓夫撤走苏联专家,让中国和巴基斯坦一样成为了腹背受敌的外交孤立国:

东面是美国领导下的亚洲反共集团,北面是已经闹翻的苏联,西面是不甘于人下的印度……

紧张的中国也需要一个外交盟友来分担这份负担。

两国顺理成章地相互接近,关系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962年,巴基斯坦一反过去在联合国投票中国席位问题时的立场,投票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联合国席位。中国看在眼里,当年跟巴基斯坦的官方和民间组织往来就大大增加。

同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发生之后,巴基斯坦也顶着美苏两大国的压力,坚定地站在了中国的一边,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

巴基斯坦不仅认为印度要对军事冲突负责,还批评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战后给予印度大量的武器援助(其深意便是破坏印巴之间的平衡)。

为了改善关系,巴基斯坦还主动向中国提出边界谈判。

历经28个月的谈判和大量的勘探边界工作之后,1965326日,双方签订边界议定书,中巴之间的边界问题和平圆满解决。

在此项谈判过程中,美国和印度都曾经向巴基斯坦施压。尤其是美国作为巴基斯坦主要援助国,其意见分量更为重一些。

但巴基斯坦顶住了这些压力,继续跟中国进行边界谈判。因此更加得到了中国的信任。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事实同盟的成立

在双方互相信任之后,两国的关系持续加深,并很快发展到了军事领域。

1964年,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来到北京,跟周恩来总理会晤洽谈军事合作,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此后双方高层将领频繁互访,巴基斯坦坦率地提出了给予支援的请求,而中国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配合,甚至将自己的军工生产的情况透露给了巴方。周恩来曾表示,给巴基斯坦的援助不要补偿,但对外要有合同做幌子。

巴基斯坦要援助,实际上是在为对印度的战争做准备。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印军一泻千里,给了巴基斯坦印军不堪一击的印象。而巴基斯坦则自认在50年代得到了更多美式装备,战力强于死敌。

据此,巴基斯坦军方认为,应当趁印度虚弱时速战速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这个时间点就在1965年。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印战争后,印度得到了大量的苏联援助,中印冲突的损失迅速得到了弥补。

而且在双方熟悉的恒河和印度河流域作战不比在藏南山地作战,印军即使不占便宜也绝不吃亏。所以尽管在战争开始巴基斯坦占了一些便宜,但很快就被印度反扑,战局一泻千里。

在巴基斯坦冒险失败之际,中国又走到台前,避免新朋友遭受更惨重的损失。

196594日,途径巴基斯坦的中国外长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完全同情和支持巴基克什米尔人民反抗印度残暴统治的正义斗争,并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应由克什米尔人民的愿望解决。

这完全是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因为巴基斯坦素来主张克什米尔问题由当地公投解决,但印度坚决不准(因为当地多数居民是穆斯林)。

96日,巴基斯坦连战皆败,印军反杀入本国境内时,中国外交部门开始频繁的发布各种声明,批评攻击印度,甚至指责印度对巴基斯坦的进攻是赤裸裸的侵略。

98日,声明升级为照会,并提及印度必须撤走在中国-锡金(当时还是一个独立国家,但为印度控制)越界的全部非法工事。显然这是在印度的中印边界方向给印度以压力。

916日,中国发布了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声称如果3日内,印度不拆除锡金边界的跨界非法工事,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就将全由印度负责。这个带有具体时限的照会非常强硬,是印度不能不顾及的。

与此同时,中国也紧急给予巴基斯坦军事物资援助。

根据目前解密的资料虽然没有给出中国支援装备的具体数目,但送出的无后坐力炮就有上百门一项,就能看出端倪。

有些巴方看中的武器,比如中国的新型坦克,在当时中国存量不多,周恩来总理甚至特批从现役部队中直接调拨。

至于开放军事基地让巴军方参观,并详细回答其询问,更是不在话下。

19653月巴基斯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刘少奇、周恩来到机场迎接

终于,在中国的外交压力和军事援助之下,923日,第二次印巴战争实际停火。第二年两国签署了《塔什干条约》,双方重新回到了开战之前的边界上。

虽然巴基斯坦的军事冒险遭到了惨败,但中巴关系却经受了考验,成为真正上的事实盟友。

从此之后一直延续了下去,且经受住了此后数十年两国政治风云变化的考验。

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成为巴铁,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因为共同的战略利益而互相接近的结果。这是考虑中巴关系不可忽略的一点。

而两国官方层面的友好关系传递到了两国民间,才有了各种中巴友谊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一方,更加需要外界援助,所以各种友好表示更多一些。

但网上的部分报道仍然过于夸张,明显不符合两国人民交往的实情。

中国人访巴之前,还是要做好确实的功课,不可因为这些夸张的宣传而过高期待对方的友好程度。


【来源:地球知识局】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