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献媚”,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指下级巴结讨好上级,所以又名“媚上”。在传统的道德中,“媚上”虽然向来为人所不齿,但社会上“媚上”之风却从不见消 停。一些人将其作为获得某些好处的“秘诀”,屡屡使 用,导致此风久存不歇,甚至有时在一些地方还刮得很 强劲。在人们对“媚上”嗤之以鼻的时候,另一种“献媚” 之风却经常被忽视,这种“献媚”名之曰“媚下”。
所谓“媚下”,顾名思义就是巴结讨好下级。按说, 执政为民,讨好下级不是很好吗?问题是“媚下”虽然在形式上像是关怀爱护体恤下级,但实际上与“爱下”“助下”无关,其本质是没有原则地讨好纵容下级、不愿意得罪下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些人到处栽花、到处送高帽子、送廉价的赞扬,将此作为为官做事的“准则”。到基层检查工作,明明看到基层落实不到位,但领导还 是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不足之处轻描淡写说几 句,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这不是批评”,生怕下级听了 批评的话不受用 ;年终工作总结,总少不了轰轰烈烈的评先进,即使工作业绩平平,甚至存在不少问题,但照样 评优评先,从不见评差 ;民主生活会是党纯洁自身、自我治病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些地方却是流于形式,避 重就轻,没有真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些人“媚上”是因为想屈从权力以获得青睐,但 为何还要“媚下”呢?不外乎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身不硬,不敢批评下级。俗话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人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然不敢理直气壮地指 出下级存在的问题。二是害怕得罪下级,获得差评。现在 年终各单位部门或系统都要对上级领导进行民主评议, 如果得罪了下级,给了差评,会影响自己在更上一级领 导心目中的印象和进步。三是担心关键时刻下级不帮忙 说好话,影响自己的升迁。四是在目前自上而下加大了 巡视监察力度的情况下,一些人害怕下级和群众反映问 题。于是,明知下级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也不批评、不指正,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所以,“媚下”不是爱护下级,
而是为了明哲保身 ;不是对他人好,而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为自己留后手。
“媚上”与“媚下”,“媚”的对象虽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一己之私利,而无原则、无是非、无责任、无担当,都是为政之大害。表面上看,“媚上”与“媚下”都是对他人“好”,实则是为自己营造所谓“人际环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是为了“媚”的对象,而是为了自己。
正如“媚上”不等于“忠诚”,“媚下”也不等于“爱护”。其实“媚下”实则“害下”,它使下属的错误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失误得不到补救。“媚下”之风还毒化了社会风气。社会的进步要靠上下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不担责,都当老好人,正气难张、是非不明,要想政治清明、社会进步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如果说“媚上”带来曲意逢迎、不讲真话等歪风,“媚下”则导致政令难以有效贯彻执行、矛盾和问题得不到 及时纠正,导致怠政、惰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 到,许多政令得不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或者变形走样; 有些禁令得不到有效禁止,或者敷衍变通 ;有些工作上面九级大风,下面纹丝不动,难以推进。其原因固然是多 方面的,但与为政者一味“媚下”、不坚持原则、不敢抓 不敢管也有密切关系。
“媚下”是削弱治理能力的毒剂。如果任凭“媚下” 之风盛行,大家都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为官处世 之道,社会矛盾和问题会在一片虚假的赞扬、奉承、谄媚 之中被掩盖,形成一种虚假的太平景象,必然积久为患。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勇于 担当、尽职尽责,不存“媚下”之私心,不回避矛盾和问 题,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各项工作。
铮铮铁骨、责任担当一向是中华民族倍受推崇的优 秀品质,历史上魏徵、海瑞等敢于直言之士千百年来一 直受到人们的敬仰称颂。今天,中华民族进入了新时代, 迈上了新征程,同时也会出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更需 要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升治理能力,拿出勇气和智慧 去面对和解决,既不能“媚上”也不能“媚下”。
(作者:周甲禄)【来源:《中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