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潘荣:敢言直谏,青史留名

发布日期:2018-11-30    浏览次数:1273

福建省漳州市建制以来境内廉吏频出,特别是如今的龙海市青史留名者诸多,一如我的乡贤潘荣尚书(14191496),为官四十年,为人恬淡谨慎,遇事敢言,奉职无过,是一位办案循法制,出使扬国威的正直官员。


职卑不忘存大体

正统十三年(1448),潘荣30岁时考中进士。明制,选进士的能文工书者为翰林院庶吉士,经三年考试,留院的按二三甲分授编修、检讨,不留院的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潘荣依制奉命到广东劳军,回京后,受任吏科给事中,负责抄发章疏,稽查违误。

潘荣不以位卑为念,光明磊落,认真履行稽查官员违误职责;从不言人过,参驳弹劾却存大体识大局。旧时封建礼制规定: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房长孙,自听到噩耗之日起,不得任官、应考、嫁娶,现任官员需离职,要在家守孝27个月,叫守制。守制期满方能继续任职。景泰元年(1450),即潘荣任吏科给事中的二年后,有些官员为争名利,在服丧期间,采取不正当手段,谋求提前复官。这种违犯礼制的“起复”风气,潘荣认为应该及时抑止,以树立守法新风。为此,他上疏提出“停起复、抑奔竞”的几项意见,要求服丧要遵从礼制,服未满不得借故复官,力图消除官场上热衷奔竞、失礼违法等弊端。

学士倪谦在服丧期内,还是千方百计谋求起复,“以经筵官丁忧”。按当时律令,朝廷官员丁忧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孝报恩。但倪谦弄虚作假,守制未满出来应职。尚为正九品给事中的潘荣得知后,对这种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恶劣习气,深恶痛绝,又一次上疏指斥说:“服丧三年,古今一样的规制,倪谦接到讣闻还逗留京师干啥?这种人哪里可以担任经筵讲官,列侍左右?”他在给皇帝的上疏中,痛斥倪谦不孝、可耻的行为,申明大义,闻者称快。


力陈时弊开言路

景泰四年(1453)九月,潘荣鉴于当时言事之官,常为进言,不合皇上心意,代宗皇帝下谕礼部对言官“严加审察”;或认为建言只是互相报复的手段,应由礼部具奏加以制裁。此令一下,朝臣没有不垂头丧气的。潘荣认为朝廷此举容易阻塞言路,有些奸恶之人乘机打击直言者,使邪气上升正气下降。于是上疏力言此举不妥:“治理国家,最重要的莫过于听取不同的正确意见。如果因为与皇上的意见不同,就通知有关部门,对提意见者严加审察,甚至打击报复,造成朝廷官员以提意见为恐惧。这样,国家的利弊,群众的疾苦,官员的忠奸,谁也不敢说,皇上又怎么了解情况呢?”并指出现今盗贼跳梁,边疆多事,正应多征求意见,为何反阻塞言路?请求皇上颁发诏令,责成执掌弹劾进谏大权的大臣,敢于直言,且知无不言,言则存大体。如有知而不言的,就治他不称职之罪。同时,还要提醒阁部大臣,不要对进谏者挑挑剔剔,甚至挖空心思寻求批驳指摘,以免伤害国家的体统。潘荣这种敢于“拈虎须”的忠直作风,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成化元年(1465),宪宗朱见深即位,宠信万贵妃。万贵妃得宠,先是谗废吴皇后,后又害死纪淑妃,恃宠骄横,亲奸疏忠。一些朝中媚宠的朝臣,专投万贵妃所好,搜刮民财、盗窃府库、进献珍宝,以博取万贵妃的欢心,并从中捞取一把。从此,朝政纷扰,民心怨愤。潘荣眼见朝纲如此不振,本已忧心如焚,加上成化五年冬天至六年(1469年至1470)春天亢旱,雨雪不降,赤旱千里,民间困苦异常。但宪宗及一些大臣却崇尚迷信,讲究排场,祭祀上天祈雨,非但无补于事,而且浪费国库。潘荣认为,人君敬天不在于斋戒祈祷,而在于所作所为是不是合乎民意、顺乎天理。

成化六年(1470)三月,潘荣慨然和同僚上疏,直言时政之失,“近来雨雪失期,灾害屡见,皇上虽降诏自责,并令大臣尽言,却不能上格天心,应是政令乖宜,下民失所,崇尚珍玩,费用无度,后宫无序,滥施爵赏所致。”恳切希望皇帝遏制当时官员宝玩贿赂泛滥之风,深入研究政令得失,改革时弊,才能消除灾变。结果触怒万贵妃,这一年,宪宗把潘荣外调南京太常少卿,敷衍了事。


出使琉球扬国威

古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地),自洪武五年(1372)以来,一向亲善明王朝,每逢琉球国新君嗣位,明朝廷都以钦命派出正副使前往册封,保持藩属关系。至崇祯六年(1634)二百六十年间,明朝中央政府曾经十六次派遣使节到琉球,巩固、发展了两国的友好往来。漳州人潘荣出使琉球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他也是明代第一个出使琉球的福建籍使者。这次出使,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时官场视航海历险为畏途。一怕遇上倭寇、海匪,御赐之物遭劫;二怕台风频繁,风涛叵测,舟破人亡。但潘荣是闽南人,航海之事,视为寻常。他领旨后便到福州船坞监造大船“封舟”,认真选用素质良好的随行人员和熟谙水道的水手、富有操舟经验的掌舵等,还有为琉球提供的造船、航海、手工业等技术人才,组成一支近400人的使团。天顺七年(1463)六月,潘荣带着册封诏书和使团乘大型封舟从福州马尾港起航。封舟航行七昼夜才到达琉球国。潘荣一行到达琉球国后,即遵旨谕祭了故王尚泰久,册封了世子尚德为新王。

潘荣在此前二年,曾以册封副使赴蜀国封蜀王,取得第一次出使经验。这次出使琉球,更显得持重圆熟。在守候信风返国期间,他细心访查琉球国各方面情况,发现年轻的嗣王尚德,虽然“资质敏捷,才利过人”,但“知谋自用,不纳贤谏”,且“巧言饰非,擅杀良民”。但他作为外交使者,碍于外交礼节,不便直言,便在与尚德的多次会谈中,刻意反复宣扬天朝的德威,隐喻新王戒骄戒躁、施行仁政之意。并按诏书予以褒奖,希望新王能广开言路,省刑薄敛,治好邦国。之后,潘荣等在琉球考察风土民情,写成《中山八景记》一文,记录出使所得,暗喻新王广施德政。作为闽人第一任册封使,潘荣早已青史留名,他所著《中山八景记》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册封使录,弥足珍贵。


“尚书”遗迹今犹在

成化二十三年已升任南京户部尚书三年的潘荣,第三次上疏乞求,言辞恳切地要求告老还乡。弘治元年(1488)70岁高龄的潘荣辞官回到故土漳州。

他是漳州明代名宦乡贤,历经500多个春秋,至今在漳州地区还遗存许多与之有关或以“尚书”为名的府第、巷、岭、墓、桥、阁、像等景物,供人们追思仰望。

潘荣出生地潘田古称“瓜田”,后因潘氏肇基于此,以姓名社称“潘田”,等到潘荣登第后“潘田”亦改称“官田”,今属龙海市顔厝镇宅前村官田社。漳州市区的给事巷和尚书巷也是因他的官衔而得名,至今在尚书巷仍保留着其故居尚书府。

潘荣告老还乡时新建的府第,俗称“尚书府”,位于漳州城内东铺头街(在南,今新华西路中一段)与渔头庙街(在北,今南昌路中段)之间,现存建筑占地面积836平方米,19886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潘荣以户部尚书官衔归里,皇帝还赐予他享受原有的待遇九年,其府第通向大街的小巷就叫做“尚书巷”,地名沿用至今。如今,这座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名人故居,在商业繁华的新华西路一带,已被辟为各式美食、美发、服饰等商店,在鳞次栉比的商业街中艰难残存。“尚书巷”也已拓宽为小街了。

潘荣一生经历七任皇帝,仕途中直接为五位皇帝效力,有遗著《历朝统论》。明朝皇帝二度为潘荣立坊旌表:一是正统年间立于东铺街的“宫保坊”,一是嘉靖年间立于渔头庙的“都宪坊”(今皆不存)。明代,入祀漳州“乡贤祠”。


(作者:杨燕绥)【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