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台北,中国文化在生活中流淌

发布日期:2017-12-15    浏览次数:1092

台北,是一个我经常去的城市,有时是去开学术会议,有时则是做访问研究,时间长则一个月,短则一周。但是每次去,留下最深印象的倒不是台湾的景色,也不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浪漫,而是一种说不清的舒服的感觉,事后回想,是什么让人对台北有如此的绵远的回忆,最主要还是“文化”的力量,确切地说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走在台北的街上,随眼望去,且不说是满眼的“正体字”(我们这边的繁体字,台湾人称之为正体字),以及琳琅满目的店铺名称,都让你恍若置于一种历史场景中。就我经常去的书店而言,比如诚品、比如茉莉,透着一种书香的气息。路名也很有一种文化冲击力,许多路名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比如仁爱路、忠孝路之类。还有一些地名则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观念有关,比如民权路、民生路等等。另有一些可能与长达五十年的日据时期有关,比如西门町之类。当然更多的是以大陆的城市名命名的路名,意味着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这些地名也可以看做是台湾历史的一个缩影。

在台北,建筑大多是旧房子,除了作为地标的101大楼之外,其他的大略是寻常,并没有那么气派,更不是像北京那样张扬和富有实验性。我经常住在台湾大学附近,但是这里很少有高楼,横七竖八的是一些比较破旧的楼房,错落分布着一些简朴的小院。台北人生活在这样的巷弄中。台大附近是称之为公馆的一个不算小的商业区,所以许多小房子都用来做生意,这里的店面普遍很小,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房子都是私人财产,所以很难有一个大的物业。由于店面很小又属于私人,所以其经营的东西,除了大学周围常见的书店和运动器材之外,更多的是家族传承的特色小吃。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家水煎包店,一个叫刘家水煎包,一个叫蔡家水煎包,前者生意很好,经常排出长长的队,几个老妪在打理。隔几年去还是那个店面,还是那几个老妪,还是经常排得长长的队伍。那个蔡家的似乎生意略差,但也没见有合并的倾向。

台北的生活在忙碌中,添着一些沉着,你很不用担心两三年之后去,会找不到那个商店或者那座建筑,即使是那些看上去生意不甚好的旧书店,也是依然故我,与世无争地延续着。一切都是那么动静自如,人心也就安定而自由。

因为经常去台湾,所以也有了一些台湾的朋友,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的朋友大多是台湾大学的老师和中央研究院的学者。而文化的传承,更多体现在这些老师、学者待人接物的小细节上。

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吴展良教授,他原本是学机械的,后来因为每周都去位于东吴大学附近的钱穆先生的素书楼听课而转向历史。在与吴教授的交往中,我时常能感受到钱穆先生的师门风范,在与吴教授的闲谈中,他偶尔轻言一二句昔年钱穆先生治学授徒的掌故,深藏的师恩与温情,一并流淌。吴教授悉心保存的与师友的旧照,则成为他的传家之宝。

钱穆先生曾有云:人生广大复杂,每一人仅占人群生命中至狭小至单纯之一部分,其不能与人生大全体相比,亦固其宜。然既处此人群大全体中,则终当求此狭小单纯之个人人生能与此广大复杂之人群大全体融合相会通,勿相离而相远。吴教授的待友之道,既非客套,又不热闹,可谓“温情体贴、融合会通”,2013年1月我带妻小前去台湾,吴教授即与以前有所不同,也是带着夫人和孩子,同游台北的商店,以及茶叶商店。饮食则是鼎泰丰和宜兰地方菜,平常中透着因人而宜的细心。

虽说朋友一伦与人之为学最为相关,所谓“独学而无友”,但在学问相通之外,更有“人生之相通”。古人“伯牙子期”式的友谊,在西化东来之后,变端已多。但在台北,朋友之间的相处,更增添一重“道”的意味。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仁义为人之最大生命,在“生死之交”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趣味、一种价值。我曾经问过吴展良教授,我说为何台湾的人际交往中还保存有如此多的传统的讲究,他的回答是很令人深思的,他说,台湾这个地方,偏安一隅,所以得以躲过了五四运动,也没有“文化大革命”,所以那些老的传统和老的规矩,也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传统文化,肯定不是一个一个的工程,而是一天又一天的日常生活,我们在台北,也是从一天一天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的。在台北的时候,我们最愿意去的茶馆是紫藤庐,一间日式的平房。这个茶室因为曾经是台湾民主运动的一个据点而深受关注。或许是这个背景,又离台大不远,所以成了许多人文雅集之所。茶馆也经常办这样那样的一些文化活动和小的展览。因为与茶馆老板周渝有几面之交,所以也经常会去那里谈古论今,但更多的则是听他讲台湾的茶的故事。

每每开水在他从大陆淘来的年代久远的茶炉中沸腾,品尝在不同海拔生长的茶的细微的差别的时候,我的精神经常会开小差,文化总体而言是一种洪流,但是这个洪流是从一个一个小小的溪流中汇聚起来的,而文化的精神才能得以凝练。

十年前,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起初设计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课程,但是,最终却依然是变成文史哲三家分立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而如果你去台大,你会发现,他们的中文系却有点类似于真正的国学院,古典哲学、历史、经学样样具备。其实任何运动式的提倡,都难以行之久远,而文化传统的传承,其最好的途径,即是我们具体生活中的中国趣味。

但愿,我们的生活中,能更多地体会到儒之刚健、道之轻灵、禅之平常,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那么文化之清流就会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流过,然后流向我们子子孙孙的心里。


(作者: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教授)【来源:《中国政协》2014年第14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