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无用之书”有用么?

发布日期:2017-12-19    浏览次数:911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读书的新闻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媒体报道,深圳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被一些人视为“无用之书”的人文书籍销量走高,有的还成了畅销书。看罢新闻,且喜且忧。喜的是,人们的读书取向在回归、品味在提升;忧的是,“有用”“无用”的争论仍有所闻,废弃不读的现象并未消失,否则人文书籍在书店里受欢迎也就不会成了“新闻”。

在不少人眼里,什么是有用的书呢?譬如《如何炒股》、《职场36计》、《计算机入门》、《营销108招》、《公文写作概要》等,都是有用的书,学了就能立竿见影,换成银子或乌纱帽。反之,不教授基本技能的书,对挣钱升职应聘没有直接帮助特别是人文方面的书,都属于无用的书,如莎士比亚,尼采、萨特,李白、杜甫,孔孟、老庄,鲁迅、巴金等等。

人要生存,自然要学一技之长,以做到术业有专攻。所以,一定要读些有用的书,做到学以致用,或“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最次也能整个养家糊口的饭碗。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那些人文书籍。如果只读有用的书,钻进去出不来,弄不好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挣钱机器,职场狂人,缺智少识,无情无趣,思维怪诞,面目可憎。

“无用之书”是不是真的没用?不由想到毛泽东。他老人家酷爱读书不说,还鼓励党员干部要经常读书。就是在建国初惜墨如金的《工作方法六十条》里,也是苦口婆心地告诫党员干部:“学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学点历史和法学”“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由此可见,“无用之书”“无用之学”并非真的无用,而有“大用”。关键要搞清楚什么才是有用、什么才是无用;否则,即便争得唾沫横飞,辩得青筋暴起,最终也是鸡同鸭讲、一场“口水仗”。

《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博大精深,意宏旨远;《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资治通鉴》能“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容斋随笔》内容丰富,议论精当,考证确切,这些都是标准的“无用的书”,虽无益于升职、聚敛,但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人类文明的结晶,多读多思多悟,定会让我们变得睿智、聪慧,眼光如炬,胸怀似海。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22年曾给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题了闳、约、深、美四个大字。其中约指专长,深指突破,美指境界,而闳就是指知识结构要博大宏伟,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兼收并蓄,努力了解邻近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贯通,为自己的专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这四者之中,闳是专业发展也是育人的基础,是学生人生发展的源泉与根基。因此,从人的发展来说,重视制器的阅读只能是小道虽有可观者致远恐泥,最终会影响人的潜能发展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故君子不为,因为君子不器

有价值的不会被磨灭,无价值的终究要被淘汰。人文书籍承载的人文之道,使它能历经洗礼、跨越时空、烛照未来。之所以会被判为“无用”,背后正是时下的不良风气与浮躁心态:或眼光过短,或功利过重,或求成过急。如一提到读书,希望立马解决问题者有之,期待带来丰厚利润者有之,渴望一口吃个胖子者更有之。于是,眼光越来越世俗,选择越来越功利,阅读越来越快速;即便是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各类书籍也被抛在一边,更不要说陶冶性情、滋养心灵人文书籍。

读书,说到底是一项文化活动。“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文能化才成其为文化,因而它观照的是内心深处,切不可只看到眼前的一寸光亮;讲究的是超脱功利,载不动太多利益考量;注重的是涵养功夫,来不得半点急躁。目光短视必然追求功利,追求功利必然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终归一无所成。时常检讨一下:眼光是不是太短,功利的考量是不是太多,追求成功的心情是不是太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幸甚!幸甚!

 

(作者:李敬,时事评论员)【来源:《中国政协》2016年第2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