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保守主义在与自由主义的竞争中显露颓势,而2009年茶党的兴起以社会运动的方式为保守主义注入了强心剂。但从茶党六年多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无法为保守主义提供整合力,因而也难以逆转美国自由主义回潮的基本趋势。茶党并不是一个政党,而更像是一场组织松散的右翼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纵观茶党的发展轨迹,有两个趋势性特征相当明显:一是从社会力量向参政力量转变,即由采取社会抗争式的民意施压转向通过参政影响政策;二是反建制困境,即对长期在任的、具有一定政治资源的所谓“圈内人”持强烈敌对态度。
2008年以来,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在美国,两场社会运动不期而至,一场是来自左翼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一场是来自右翼的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有如一场疾风暴雨,来得急,去得也快,3个月后似乎就消弭于无形。然而,来自右翼的茶党运动就像一场绵绵不绝的秋雨,恒久地浸透着美国的政治生态。
茶党政治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历史上的美国茶党,发端于1773年。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的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民众,为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高税收政策,发起了倾倒茶叶的事件,这是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开始,参加者遂被称之为茶党(Tea Party)。从此之后,茶党就成了革命的代名词。当前的茶党始于2009年2月,当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主持人桑特利在节目中表示反对奥巴马政府的房屋救济贷款政策,并呼吁茶党再现。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谋划并成立了茶党。
茶党自问世以来已经在美国政坛活跃了6年之久。2009年初,茶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反对救市计划和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茶党对共和党击败民主党重夺众议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3年秋,在茶党等压力之下,两大党无法就联邦政府拨款法案达成一致,导致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持续16天。在2014年中期选举的众议员预选中,茶党人士大卫·布拉特击败共和党建制派大佬埃里克·坎托,迫使其辞去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一职。茶党还竭力对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施加影响。茶党所偏爱的三位2016年总统候选人特德·克鲁兹、兰德·保罗和马可·卢比奥目前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都明显高于建制派的杰布·布什。所有这些都表明,作为一场社会运动,茶党并没有像最初一些观察家所预测的那样会迅速衰退,而是保持着相当生命力,不仅对奥巴马任内的美国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2016年的美国大选以及未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的走向都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认真观察和研究。
虽然茶党自诩为政党,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个政党,而更像是一场组织松散的右翼保守主义社会运动。茶党与建制派共和党在反对“大政府”、要求削减税收、社会福利、企业管制等方面都秉持相似的理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茶党认同建制派共和党的所有立场。建制派共和党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大资产者的利益,而茶党支持者的主体是中下层中产阶级,他们将自己视为从事生产的公民,有别于寄生虫式的精英阶层和依靠政府生活的占便宜者,对自己受到来自上下两个阶层的压榨而感到愤怒。茶党固然憎恶“大政府”和官僚,但同样反对大企业和金融精英阶层,尤其反对官僚与大资本的勾结。大致来说,茶党的政治诉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要求削减支出、停止救市、减少债务、平衡预算、改革税收、反对医保改革和严格限制政府权力等;在社会价值层面,主张维护传统价值和基督教,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反对移民,拒绝“肯定性行动”,同时具有很强的本土主义和种族主义色彩。
茶党运动的诞生背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在美国凯歌行进了30年,然而,随着它的不断演进也像“新政”自由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一样遭遇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挑战就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陷入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危机的元凶正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即市场至上主义。
在这一大背景下,自由主义开始回潮。在2008年的美国大选中,左翼色彩明显的民主党人奥巴马打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他所率领的民主党一举获得了参众两院多数。民主党政府在奥巴马任内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不仅推出了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且推出了一系列“向左转”的“大政府”政策。
首先,奥巴马大力推动医保改革,这被认为是美国“‘伟大社会’行动40多年来在社会政策上最重要的成就”。它本质上是通过“劫富济贫”的再分配使保险覆盖全民,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管制。其次,就是金融监管法案,这一改革基本上也是管制式的,通过规范华尔街的行为,拯救美国的金融体系。此外,民主党政府还在教育、税制、环境、能源等领域推出强化政府职能的政策,实质上是通过加强管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①
在金融风暴和联邦政府“向左转”政策的双重挤压下,美国相当数量信奉保守主义理念的中产阶级人群产生出一种极度的焦虑。他们大多为白人、男性、中等以上文化程度、人到中年、注重家庭、宗教信仰虔诚、生活在中西部各州。我们知道,30多年来,美国社会中产阶级正遭受不断侵蚀,人数比例从1971年的61%下降到2011年的51%。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受到严重冲击,房产和存款缩水, 养老生活也受到威胁。有85%的中产阶级成年居民认为现在比十年前更难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尽管奥巴马推出的一揽子救市新政堪称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经济改革,但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救助那些濒临倒闭的大公司时, 人们开始担心政府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以及其助长“不良行为”的救助方案。加之奥巴马推出了一系列“向左转”的政策使得这些不断衰落的中下层中产阶级认为“新政”式“大政府”正变本加厉地侵害着他们的利益,日益忍无可忍。这些中产阶级中下层自认为是“沉默的大多数”和真正的美国人,他们工作勤奋,缴纳了美国政府的大部分税收,维持着社会秩序并保存着传统社会价值,应该比那些吵闹的少数派更享有被倾听的权利。然而,政府和政客们却一直腐败无能,政治过程被既得利益集团把控,以致美国已经严重偏离了建国者们的本意。他们为此感到深深的愤怒和无力。既然既有的党派都不能充分代表他们的想法和利益,那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抛开建制,发起一场社会运动来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诉求,抗议政府扩大和滥用权力。这样茶党运动便应运而生。
茶党运动的发展轨迹及最新动态
茶党诞生之初并没有引起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重视。在2010年的肯塔基州中期选举初选中,几乎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眼科医生兰德·保罗,在茶党成员的支持下,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钦定”的特里·格雷森。从那时起,美国政界开始掂量茶党的分量。然而,在2012年的美国大选中,茶党并没有再续辉煌,“茶党快车”支持的16名参议员候选人仅有4名胜出。2012年的总统大选也令共和党再次遭受挫败,虽然继续保住了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但民主党增加了已经在其控制下的参议院的席位。
茶党在政坛的巅峰时刻出现在2013年。当年秋季,在茶党等压力之下,两大党无法就联邦政府拨款法案达成一致。10月1日,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持续16天。逼迫奥巴马政府关门固然证明了茶党的巨大影响力,然而这对茶党来说绝非福音。茶党本想借此机会颠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然而不仅这一目的落空,而且由于政府关门导致数百亿美元损失,危及国家信用评级,令共和党内温和派大失所望,导致舆论引发反弹。在2014年的中期选举中,茶党候选人在初选中便面临严峻挑战,在参议院初选中可以说全军覆没。
纵观茶党的发展轨迹,有两个趋势性特征相当明显。一个趋势性特征是从社会力量向参政力量转变,即由采取社会抗争式的民意施压转向通过参政影响政策。茶党势力发起的主要社会运动或者抗议活动基本集中在2009年和2010年,但在近年来偃旗息鼓,几乎没有出现大规模运动。在过去6年多时间里,茶党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政策影响力。与此同时,茶党还在不断整合某些已存在的外围团体或利益群体组织,建立一些专门以茶党为标签的外围团体,为参选人进行民意动员、捐款动员,充当政治行动组织的角色。
另一个趋势性特征是反建制困境。反建制是茶党势力步入政坛之初就呈现出的特点,即对长期在任的、具有一定政治资源的所谓“圈内人”持强烈敌对态度。也正是在这一态势下,茶党成为共和党内新陈代谢的重要推手,在2010年、2012年以及2014年三度国会选举中都出现了传统资深共和党人无法获得提名、反而被茶党新锐击败的情况。这一态势基本上反映了在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治整体对民意的回应性下降、民众对“圈内人”政治精英失去信心、希望“圈外人”实现改变的民心思变。
以上两种趋势性特征在2015年茶党的主要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茶党仍显然以通过参政方式来影响政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茶党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姿态介入美国2016年大选。到目前为止,共和党方面共有17人有意参选美国总统,其中茶党方面就占据4位,这足已证明茶党通过参政方式来影响政策的强烈意愿。
与此同时,茶党在今年也遭遇到日益突出的反建制困境。首先是茶党激进的保守主义主张和突出的反建制色彩继续给共和党带来困扰。其次,一些茶党的头面领军人物正在面临“圈内人”与“圈外人”的双重困境。2015年以来,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开始慢慢升温。与共和党传统建制派如杰布·布什相比,今年参加2016年大选共和党初选的茶党参选人如卢比奥、保罗、沃克、克鲁兹可谓都算是“新人”或“圈外人”。但与其他候选人相比,这四位茶党参选人的身份是联邦参议员和州长,更像是“圈内人”而并非“圈外人”。比起“圈外”候选人可圈可点的选举战绩,这茶党四位候选人除克鲁兹排名稍微靠前之外,其余均表现不佳,其中沃克已于9月21日宣布退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更多关注参与政治的茶党已经渐渐失去了动员民意、回应民意的强大能力,而美国民众当中不满政治现实、希望国家改变的民怨情绪仍旧没有全部释放,需要新的管道。
茶党对美国保守派力量的影响是双重的
通过对当代美国保守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茶党发展轨迹的探究,我们会发现保守主义是一种以原教旨古典自由主义的视角观察和处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种现象和问题的社会思潮,在美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自上世纪70年代保守主义在经历了30余年的勃兴之后,不仅成为社会上层青睐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产阶级的中下层也有大量的拥趸,这些中产阶级中下层在特定的历史时刻甚至会以一种更激进的方式来捍卫这一意识形态的基本信条。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茶党的兴起较为充分地展示出这一点。透过茶党与当今美国各种政治力量的互动,我们发现它正在对当下美国两大政治思潮尤其是当代保守主义的演进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影响。
首先,茶党的兴起有效地阻击了自由主义的快速回潮,阻止了保守主义可能出现的溃散。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大美国当代社会政治思潮经历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发展演变,到2008年演进到一个关键的节点。由于小布什任内的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宣告了保守主义经济和外交政策的破产,新政自由主义在沉寂了30年之后再度呈复兴之势。在此关键时候,茶党运动的兴起有如奇兵突降,为整个局势的变化带来了转机。这样,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力量的消涨无论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制度组织层面都进入了一个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民主党再也无法携2008年的大胜乘胜追击,共和党则不断地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议题上对奥巴马政府进行杯葛,这构成了奥巴马任期内美国政治生态中党争不断、“极化”现象凸显的基本背景。
其次,在保守主义的阵营中,茶党所代表的更多的是怨愤宣泄的力量而非建设性和整合性力量。我们知道,茶党首先是以一种社会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正如研究社会运动理论的学者威廉姆.·康豪瑟所指出的那样,社会运动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人们的怨愤以及对产生怨愤的原因与减少怨愤的方式持有的共同信念,根本问题是人所具有的非理性特征。从茶党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特征。正如本文在前面描述的那样,茶党人士自视为诚实、单纯、勤奋、虔诚和爱国的普通美国人,对政客、官僚、商贾巨头感到愤怒。他们热衷于诉诸激情和指责,其解决方案往往是偏激的、缺乏建设性的,在各种问题上拒绝妥协。
第三,保守主义政治力量无法改变自由主义回潮的大趋势。正如前文所述,尽管茶党和共和党人对自由主义的回潮进行了激烈的抵制,促成了自由派势力与保守派力量在目前美国政治生态中的动态平衡,但是就美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布来看,保守派要想实现社会政治思潮趋势的反转几无可能。这在对社会影响最为直接的政策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经济政策领域,民主党政府通过加大政府干预和金融监管应对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社会政策领域,对于争议巨大的“医保法案”,茶党和共和党人对此的抵制可以说用尽了全力,但最终仍无法废止。与此同时,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内有一系列适应社会开放和多元的政策和法院判决出台。凡此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社会仍在“向左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美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族裔构成的加速多元化壮大了民主党传统选民基础,这构成自2008年以来自由主义回潮的结构性原因,而这一点是包括茶党在内的美国保守派力量几乎无法撼动的。美国的保守派力量将会不断产生数量劣势下的恐惧。
【注释】
①张志新; “美国国内意识形态:向左走,向右走?”,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bjzd/20150417123733.html
(作者: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来源:《人民论坛》2015/1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