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已成长为全球关键性大国

发布日期:2017-12-22    浏览次数:1215

       【摘要】今天的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一个关键大国,外部世界也更加关注中国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中国将如何思考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如何形成大国思维,确立大国战略,构建并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应当成为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是否属于大国如何综合界定

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大国,是一个需要作出综合界定的问题。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大国之为“大”,大抵有三层含义:一是人口众多和地域广阔;二是国力强大;三是“侠之大者”之大,正义和至善是其目的。截止到2014年,中国人口超过13.6亿,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8.84%。中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在综合国力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关键指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2014年达到10.38万亿美元,已达到美国的60.5%

中国作为全球关键性大国之“大”,更是反映在上述“大国含义”的第三个层面,也可以说是软实力层面。中国不仅有着上下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而且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走出了一条得到广泛认可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彰显出自己的制度优势。在对外关系领域,中国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正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共鸣和赞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国外交的义利观。20147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要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2014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对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现出我国作为全球关键性大国应有的外交思维和外交战略。

 

中国应具备的大国思维

今天的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一个关键大国,外部世界也更加关注中国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中国将如何思考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当前,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此还有很多疑虑,西方某些人认为中美将走向“修昔底德陷阱”、主张“应该限制中国崛起”的声音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担忧。在这方面,国际关系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开创者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较有代表性,例如,他认为,“美国在21世纪初可能遇到的最潜在的危险便是中国将成为东北亚的霸权随着中国力量的增长,中美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应该说,面对中国的崛起,外部世界存在一定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这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释工作。但这些过度悲观论者的言论所反映出的是某些西方大国根深蒂固的“国强必霸”的旧思维,也反映出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传统外交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思维仍然缺乏了解。

历史上看,西方大国崛起之路往往伴随着武力的征伐和殖民地的建立,今天某些大国在世界各地热衷于建立军事基地也不能不说是这一战略文化下的“遗产”。历史上强盛时期的中国不同于西方大国,其中央政权不仅绝少去其他地区进行武力征伐,更没有通过暴力侵略建立殖民地,即使在亚洲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以及周边国家关系上也主要采取和亲政策与朝贡政策。尽管学界对于这两种政策的作用与影响等仍存较多争议,但毋庸置疑,中国古代中央政权采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在于追求和平,本质是为了实现求同存异与和谐共赢。当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今天不可能再照搬与历史上同样的政策,但中华民族传统的外交文化却延续了下来,那就是追求和平、求同存异、和谐共赢。这是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维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把对世界局势与时代阶段性主题的判断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从而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要“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在解决中国与周边某些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以卓越的政治智慧明确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充分反映出他追求合作共赢的外交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反复强调,应放弃“零和博弈”思维,崇尚和平,追求合作共赢。20141月,在接受美国《世界邮报》专访时,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必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认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2015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明确指出,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20159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1600余字的讲话中共18次提及和平。他在讲话中指出,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20159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美国华盛顿州发表的公开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认为中美关系归根结底要依靠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塑造,中国崛起并不必然引起与美国的冲突。他同时指出,“合作是实现利益唯一正确选择。要合作就要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先后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都是努力实现合作共赢这一重要的大国外交理念和外交思维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大国战略是什么

中国的大国战略是为了追求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推动大国之间开展良性互动,人类社会维护永久和平,不同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政府反复强调指出:第一,中国将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大小国家平等原则,平等对待中小国家。20146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真正奉行大小国家平等,真正尊重中小国家的权益。即使中国将来进一步发展强大了,也不会奉行大国政治与强权政治,动辄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干涉别国内政。

第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将积极承担作为一个大国应承担的责任,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上率先垂范。20159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时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将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止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国将设立国际发展支持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同日,在出席并主持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未来5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100”项目支持。未来5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这些都是中国作为全球关键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上承担应有责任的最好体现。中国不仅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希望其他国家积极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

第三,中国将以开放心态,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体系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对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前所未有。各个国家同处于一个体系之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支持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使之更能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在现有的国际与地区机制下,中国还将积极推动建立一些新的机制作为补充与完善,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就是为此作出的有益尝试。

20159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他同时指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与各国一道对国际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应该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使全球治理结构向自己倾斜,而且这样做也不符合时代潮流。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

第四,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可以说,“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每一场重大外交活动中。

20159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环节发表的重要演讲中,全面阐述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他强调指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将成为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出发点与基本路径。

第五,在与发达国家关系上,中国将积极推进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上,将以“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总揽推进合作共赢。20122月,习近平同志以中国国家副主席身份访问美国时,首次提出要努力把中美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处理中美关系以及和平发展问题的政治宣言。在习近平总书记20159月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不仅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也将与俄罗斯、欧洲国家、印度等其他大国建立这种旨在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更多关注亚洲

虽然中国已经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性大国,但毋庸讳言,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地区大国,中国会集中精力,力争把“合作共赢”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首先在亚洲落地生根。在2013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目前,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还存在政局不稳定和安全问题频发的问题,贫穷落后的也还很多。截至2015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有44个,其中亚洲就占到9个,这些国家又主要集中于中国周边。如果以人均GDP低于2000美元计算,亚洲国家中有近12个,占到亚洲国家总数的26%。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崛起于一个不稳定和贫穷的地区。只有与周边国家实现和谐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才会实现本国真正的崛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8月访问蒙古时指出的那样,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可喜的是,中国倡议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响应与支持。随着这些战略和举措的付诸实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将进一步加深,在经济上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有望成为现实,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将真正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201593日。

 

(作者: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来源:《人民论坛》2015/12/上】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