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 是生存和生长的必需品,万物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走过了千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当有一日,人类发明了光、发明了电,有了灯火通明的城市,似乎摆脱了对日光的依赖,日夜转换于人类而言,意义已经不那么重要,当每一天都变成普通又平凡的一天,我们在习以为常中错过一次次日出和日落, 但是,这里毕竟是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在这颗神奇的蓝色星球上,每一天其实都无与伦比。
8 月11 日,《地球,神奇的一天》登录全国院线,这部由BBC 原班人马打造的纪录片,跨越了22 个国家,历时三年完成。从上映开始,这部纪录片电影便获得了持续攀高的关注度及各个平台的好评。配着成龙的娓娓道来,一个个可爱的朋友陆续登场,揭开了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家园神奇一天。
为爱而生,为生而战
从阳光划破黑暗,电影里的动植物们便开始了为生而战的一天或者一生。有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吃相,有薮猫完美的捕捉弧线,有竹子的肆意生长,有树懒的惬意安详,有斑马的涉水而行,更有从出生之时便面临死亡威胁的海鬣蜥。
电影开篇部分的海鬣蜥大逃亡瞬间让人精神紧张,海岸边的沙石下, 一颗颗海鬣蜥蛋即将破裂,一只只小海鬣蜥睁开眼看到的除了刺眼的光线外,还有一条条伺机而动的锦蛇,群蛇环顾,等待着这一年一度的盛宴时刻。海鬣蜥宝宝要么跑上高高的岩石像其它成年海鬣蜥一样享受日光浴, 要么就成为群蛇中的腹中餐,这是一场有关生死的战役,对于不少海鬣蜥而言,出生即死亡。
在海鬣蜥的精彩大逃亡中,不得不感叹, 大自然是多么不公平, 又是多么公平。它把每一种生物扔在天差地别的环境里, 又给每一种生物注入了生存下去的基因。在企鹅身上, 这种战斗的基因更为明显, 滔天骇浪里, 企鹅们迎浪而出, 与大海相搏, 到几十公里外觅食, 抚育嗷嗷待哺的小企鹅。另一边, 在烈日下,一只长颈鹿在热浪中走近, 这里即将上演一幕王者争夺, 年轻的长颈鹿向首领发起了挑战, 它们用长长的脖颈互相甩打, 用健硕的身体相互碰撞, 老迈的首领被撞倒之后,在年轻者的致命一击来临时, 经验与历练让这个首领灵巧的弯下那长长的脖颈, 并迅速发起反击, 失败的挑战者将被放逐于沙漠之中。
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
有日就有夜,有花开就有花落。当日夜交替,大自然换了主角。
在日暮下,广西的白头叶猴正抓紧时间进食,随着山间石壁上阴影渐长,留给它们的时间不多了,这种比大熊猫还稀少的动物,在日暮中极力地向上攀爬,尽管山势陡峭,即使冒着跌落悬崖和掉落幼崽的风险,这些猴群也要在夜幕来临前回到山缝的“家中”。
日夜轮换,大自然里另一批“玩家” 登场了,蝙蝠、猫头鹰、狼,黑暗中一双双邪魅的眼睛平添了夜的惊悚, 而它们的上场意味着另一些生灵又跌入死亡威胁之中。
白天无所事事的大白鲨,在夜里开启了疯狂的“大屠杀”,即便躲在海洋深处的石缝里,大白鲨也能凭着“第六感”,探测到猎物惊恐的心跳气息并进行捕食,在猎物警觉惶恐的眼睛里,折射出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夜,也不全是噩梦。那些发光的菌菇、磕头虫、萤光虫们用光带来了神奇多姿的夜景,而在萤光虫水晶闪耀般的梦幻里,却蕴藏着杀机,那些闪着光的黏糊糊的丝线,成为不少小飞虫的死亡陷阱。
日夜更替,春夏轮回。然而,有些生灵,看得到日出未必等得到日落,看得了春花未必见得了冬雪。不与朝菌言晦, 不与夏虫语冰。蜉蝣沉睡三年, 却在一天中走完出生、交配和死亡。浮生一日,蜉蝣一世。
大自然的残酷、大自然的馈赠, 这种中庸的哲学思想充盈在整部纪录片中。万物有时,每一种生灵都在努力活着,用生命之力拼延续之机,或许这恰是物种和基因的神奇之处。
人类属于地球
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同地球相比,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蜉蝣来过。在亿万年的变迁中,唯一不曾变化的是地球永远在变化。影片中提到抹香鲸,这种与人类生命长短较为相似的哺乳动物,头部巨大,也喜欢家庭式的群居,不禁会让人联想,这种动物和人类之间有什么渊源?地球之初是什么样子?这世间的万物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千百年之后地球又是如何存在?
在影片结尾部分,人类创造了城市,创造了光和电,不再依赖日光而作息,摆脱了日夜更替带来的束缚, 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构成的现代城市中,光影流转,彻夜通明,这也是地球上的神奇之一。在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下,人类一点点地改变着地球,然而在这种改变中,却逐渐忽略了地球本来的样子,忽略了地球的自然之美,从极地冰川到赤道沙漠、从高山峡谷到海底深渊、从丛林到城市,我们一直身处地球,却未必发现它的神奇与美丽。
此外,长久以来人们忽略对地球的改变可能带来的影响。当一种种生物从地球上永久消失,当我们只能在荧幕上认知一些生灵,意味着地球的炫彩多姿正在一分分减少。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 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身上。我们应知,地球不是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电影之外,去感受地球上每一天的多彩多姿,多一点了解地球上的神奇与神秘,多一点认识万物互联万物共生的自然之道,既是作为地球公民的义务,也是作为人类一员的幸运。
(作者:牧杨)【来源:《中华环境》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