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几十年前就是主粮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即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把土豆变成继稻米、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
消息传出,满座皆惊。在绝大多数朋友心目中,土豆一直属于蔬菜大家族的一员,人们通常用它炒菜,做成酸辣土豆丝、土豆炖粉条、土豆炒牛肉、土豆烧鸡块、香煎土豆块、鸡汁土豆泥等等菜肴。即使在做土豆焖饭、土豆焖面、土豆疙瘩、土豆煎饼之类主食的时候,土豆也只是配角,并不是主粮。现在农业部突然宣布要把它变成主粮,把它从蔬菜家族强行拉到粮食家族里面去,大家自然有些不习惯。
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土豆做主粮并不稀罕。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河南农村大面积闹饥荒,小麦和旱稻迹近绝收,农民为了果腹,在自留地里栽种红薯和土豆,秋后刨出来当饭吃,那时候土豆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其实就已经被当作主粮了。
当时吃土豆的方式很简单:土豆洗净,不舍得去皮,只剜掉芽眼,在大锅里煮熟,底下煮土豆,上面蒸野菜,完了就着野菜吃土豆,吃得一家老小满嘴发麻(土豆皮里含有龙葵素,属于微毒的碱性物质,能让舌头和嘴唇产生麻麻的感觉)。
新鲜土豆容易发芽,土豆皮还会变绿,不慎吃了变质的土豆,是有可能把人毒死的。为了延长土豆的贮藏时间,老乡们用做木工的刨子把土豆刨成薄薄的土豆片,摊在高粱秆编成的大席上暴晒,晒干以后,放到空空的粮囤里,每天早上蒸着吃,能吃一个冬天。
天天煮土豆和蒸土豆吃,人的肠胃会受不了,肚子发胀,胃里发酸,家境稍微好点儿的人家想方设法改善口味,把土豆加工成面条来吃。土豆怎么能加工面条呢?办法如下:
第一步,把土豆洗净,刮皮,上笼蒸熟。
第二步,用木槌和石臼把蒸熟的土豆捣成烂泥。
第三步,把土豆泥跟少量的豆面混合均匀,团成拳头大的团子。
第四步,把一个叫饸饹床子的器具架到铁锅上,锅内水花沸腾,这时候用饸饹床子使劲挤压那些土豆团,它们会从饸饹床底下密密麻麻的窟窿眼儿里漏下去,漏到锅里就成又细又长的面条了。
现在我家还保留着一个饸饹床子,我祖父和我父亲当年都用它加工过“土豆面条”,这个木制的工具既简单又实用,帮我家度过了最饥饿的岁月。
土豆里含有大量淀粉,如果加工成爽口弹牙的土豆粉,肯定又比土豆面条好吃多了,但是加工土豆粉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浪费掉一些非常宝贵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在那个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时代,老百姓是不舍得加工土豆粉的。
贰
古印第安人早就把土豆作主粮
土豆在这颗星球上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考古成果完全可以证明,至少在三千年以前,土豆就在美洲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广泛栽培,并成为古印第安人的主粮。
古印第安人有三大主粮:第一是玉米,第二是红薯,第三就是土豆。
印第安人没有发明饸饹床子,他们不懂得把土豆加工成面条,但是擅长把土豆加工成“面粉”。他们把土豆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晒成土豆干,用石头把土豆干砸成粉末,然后贮藏起来,能保存十年不坏。
古印第安人出兵打仗,士兵身上都背着一个大木筒,木筒里装满了土豆制成的“面粉”,什么时候饿了,就用这些“面粉”煮汤,真是绝佳的行军干粮。
不打仗的时候,古印第安人还能把“面粉”进一步加工成土豆饼:“面粉”里掺上盐,掺上辣椒,加水混合,和成“面团”,拍成饼子,摊在石头上烤熟,香气扑鼻,非常可口。
现在,我国将土豆主粮化,也并不是让大家“天天煮个大土豆啃,或者顿顿炒盘土豆丝”,而是将土豆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
叁
土豆在西方曾经备受歧视
在至少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颗星球上只有印第安人吃土豆,其他地方的人甭说吃,连土豆的样子都没有见过。这是因为土豆只在美洲生长,还没有传播到欧洲,更没有传播到中国。
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洲的玉米、辣椒、红薯等作物开始被世人所知,并随着后来殖民者的脚步迅速进入欧洲大陆,这里面却不包括土豆,因为土豆当初只在寒冷干燥的高海拔地区生长,很难进入殖民者的法眼。
1570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安第斯山脉的中部地区,土豆终于被发现了,甚至还被携带到了西班牙以及欧洲其他国家。
土豆抵达欧洲以后将近两个世纪,绝大多数欧洲人始终不吃它,只把它当成一种观赏植物来看待。在英国、法国和爱尔兰贵族的庄园里,经常能见到低矮的土豆蔓以及摇曳在风中的土豆花,却见不到贵族们吃土豆。
为什么不吃呢?两条原因:第一,土豆的块茎是在地下生长的,欧洲人认为这样的块茎太脏,太不卫生,而且怪模怪样,状如魔鬼,如果拿来供奉基督,那是对基督的亵渎;第二,曾经有勇猛的欧洲绅士大胆吃过土豆,由于不懂得去除有毒的外皮和芽眼,不幸食物中毒,上吐下泻,从此土豆被视为有毒食品,其他人再也不敢吃它了。据说有个英国庄园主把整株的土豆献给了英国女王,希望女王在宴会上享用,可是女王的厨师太过蒙昧,居然把土豆扔掉,只留下土豆叶子,炖了满满一锅,女王和宾客们每人吃了一碗土豆叶子,结果酿成一场骇人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肆
土豆改变了欧洲
从欧洲人发现土豆开始,一直到18世纪中叶,全欧洲只有爱尔兰人敢于食用土豆。这不是因为爱尔兰人更勇敢,而是因为爱尔兰经常闹饥荒,不得不寻求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来替代粮食。
那时候,法国国王禁止种植土豆(为了避免食物中毒),西班牙国王不提倡种土豆,普鲁士国王让受过惩罚的贱民种土豆,德国人用土豆喂猪,只有爱尔兰的广大饥民用土豆做主粮。所以英国植物学家斯坦芬·斯维扎尔充满鄙夷地在文章里写道:“土豆是爱尔兰人和小丑吃的食物。”
在17世纪和18世纪前期,大饥荒几次三番蔓延欧洲,由于不敢吃土豆,英国和法国的人口锐减;而由于敢于吃土豆,爱尔兰人得以幸免,不但很少饿死人,生育率还直线上升,这使爱尔兰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面对这样的局面,傲慢的法国人开始承认现实,抛弃对土豆的偏见,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土豆是否适合食用。1772年,巴黎医学院宣布土豆为可食用植物。1785年,学会吃土豆的法国北部农民安全度过了大饥荒。178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土豆种植。1795年,土豆成了巴黎饥荒期的主粮。
继法国人之后,瑞士人、德国人和英国人相继把土豆搬上餐桌,截至鸦片战争以前,整个欧洲都接受了土豆,并把土豆传播到这颗星球上的其他区域,例如中国。
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就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拯救人类。
伍
土豆在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现在我国所有省份都有土豆种植,可是梳理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土豆来到我国的时间并不算早。
在上世纪出版的《马铃薯史略》、《马铃薯大全》和《中国马铃薯栽培学》等著作中,学者们都认为中国最早引种土豆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为什么会认为明朝引进了土豆呢?因为万历年间一个叫蒋一葵的人写了一本《长安史话》,该书有这么一段记载:
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徐文长诗: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落花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馐箸似知。
这段文字明确提到“土豆”,并提到了明朝著名画家徐渭写的一首描绘土豆的诗,这不证明土豆至少在万历以前就进入我国了吗?
但是最近二十年植物学家的研究证明,蒋一葵笔下的“土豆”绝对不是马铃薯,而是一种名叫“土芋”的植物。土芋的植株很挺拔,叶片很大,地下的块茎却很小。它的外皮是黄的,肉是白的,外观椭圆,且有芽眼,跟土豆极像,但是个头只比花生大不了多少,一大串一大串的,一棵结实几十个,可以煮着吃,味道比土豆甜,淀粉含量却比土豆低得多。这种植物在我的豫东老家到处都有,至今仍然被叫做“土豆”。为了区别真正的土豆,我们那儿的农民把土豆叫做“地蛋”。也就是说,我们千万不能望文生义,一瞧见土豆这两个字就以为是马铃薯。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马铃薯的著作是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该书第六卷写道:
洋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性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臛炜灼,无不宜之。山西种植为田,俗呼山药蛋,尤硕大,花色白。
植物学家将这段记载跟土豆的生长习性进行对比,确认吴其浚所说的“洋芋”才是真正的土豆。
《植物名实图考》写于1848年,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土豆应该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才由叩开中国国门的欧洲殖民者引入进来的。
(作者:李开周)【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