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流行音乐能成为“一代之文学”吗?

发布日期:2018-01-24    浏览次数:911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特别提到了元曲,他说: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大概也是他写《宋元戏曲史》的初衷之一,那就是为戏曲这种曾遭鄙弃的艺术体裁正一正名。

既为一代之文学,自然有一些共同点,其首要一点就是雅俗共赏、影响面广。比如唐诗,有个“旗亭赌酒”的掌故最能说明有唐一代诗歌之深入人心,大意是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在旗亭饮酒,三人以伶女选唱谁的作品之多少作为赌酒之注,这已经有几分现在KTV点歌的意味了;再如宋词,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只此一句不难看出当时词的流行程度。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我们如今这个时代,谁有可能当得起一代之文学的称号呢?或者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人们,当他们谈论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在所有的文学艺术门类中,会首先想到什么呢?我感觉这个答案可能会是流行音乐。

在我们这个时代,流行音乐已经无孔不入。人们在任何场合和任何情境中,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歌曲来表达心情;我们的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占据的远不止“半壁江山”;每一个夜晚,不论城乡,大部分普通人娱乐的首选常常就是去KTV唱歌。流行音乐已经反映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方式。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流行音乐中三俗之作太多,格调不高,但这并不能成为鄙视流行音乐的理由,古代诗歌之中滥作一样很多,乾隆皇帝就曾经作诗几万首,却没有一首流传下来,但这照样不影响古诗的伟大。问题的关键只在于,流行音乐与这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结合得是否紧密以及流行音乐中有没有可能传世的经典作品,换句话说,流行音乐中有没有作品既能反映这个时代又能超越这个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乐观。现在的中国人,在恋爱的时候唱一唱《甜蜜蜜》或《恋曲1980》,在失恋的时候哼一哼《爱的代价》或《心太软》,在需要励志的时候听一听《红日》或《爱拼才会赢》,在安慰别人或自我安慰的时候回味下《浪子心声》,在告别的时候来一曲《送别》,那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当中,《送别》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而这首歌正是一首既反映时代又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除了这些经典歌曲,有些音乐人同样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的形象代言人甚至是文化象征,比如邓丽君、凤飞飞、罗大佑、李宗盛、崔健等等,对于邓丽君,完全可以套用上面那句关于柳永的点评:“凡有井水处,皆能歌邓曲”;对于凤飞飞,台湾作家詹宏志说过一句:台湾人心目中的台湾,可能是城隍庙、担仔面、鱼丸汤和凤飞飞。这个评价可以说是至高无上;而对于罗大佑、李宗盛和崔健这三位,他们不仅创作能力超强、创作周期超长,还都有一大批作品聚焦于某一个主题,可以说是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史。其中,罗大佑写冷暖变迁,李宗盛写男女之事,崔健写内心抗争,皆各擅胜场,他们的某些作品在词约义丰上并不逊于唐诗宋词。

短篇小说大师汪曾祺有感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认为长篇小说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短篇小说会更加有市场。如今,短篇小说也几乎少有人看了,更多的人看的是朋友圈、微博或者各种来路不明的段子——时代的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了。在行色匆匆的人们的生活中,如果他们愿意见缝插针地听上一首好的流行歌曲,我觉得这不仅是音乐人的幸事,也是听众的幸事。所以,流行音乐唱作人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流行音乐或许会成为代表这个时代的“一代之文学”,我们的精神风貌、情感状态和思维方式以及这个时代的共同特征都将在流行音乐中得以体现,后人将可能通过流行音乐来触摸和感受我们和我们这个时代,就像我们通过唐诗来梦回唐朝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


(作者:肖向东)【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