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梦想有一畦菜园

发布日期:2018-01-24    浏览次数:802

一九五〇年代末,尚未重工业化的高雄市,我正在念初中,奉命每天去陪外婆种菜。外婆的菜园在爱河畔的老家,毗连着外公的水稻田和舅舅的木材工厂,她每天从汉口街的舅舅家步行到中华路的老家,种菜,顺便莳花。她七十几岁了,仍勤奋不辍,锄头就放在菜畦,锄累了,身体就倚着锄头休息。那是外婆晚年的“休闲活动”吧。我每天放学就骑脚踏车去陪她种菜;天黑前,脚踏车载满收割的青菜,祖孙两人步行回家。

我不确定那些青菜是否解救过一个贫穷家庭。外婆的子女中以母亲最歹命,遇人不淑;外婆一定想以休闲活动所生产的蔬菜,帮助她心疼的二女儿。然则我非常不甘愿每天去种菜,贫穷不见得要种菜,何况我并非闲得没事干,明明还有一大堆功课要做,一大堆试要考。我不甘愿地挑水桶、粪桶到菜园,拿着长勺随便挥洒,敷衍了事,其实这些工作大部分还是外婆负责。我想起沉重的功课和翌日的考试,觉得前途就像快速都市化市区里的这一畦菜园,局促,缺乏希望。天色渐暗,外婆收割好茼蒿、空心菜、韭菜、葱,蹲在菜园边的灌溉沟渠清洗根茎上的泥土,我觉得我的前途跟着那些泥土流失了。

天色黑了,外婆已年迈,步履迟缓,我努力压抑着一些不耐烦的情绪,牵着脚踏车和她要穿过汽车呼啸来往的中华路,我趁车行空挡迅速穿越马路,看对面的外婆还迟疑不敢通过。我觉得等了很久,想起功课和考试,越来越焦虑,隔着来往奔驰的汽车对她咆哮:“赶紧啦!我还要回去写功课。”我记得我的外婆,我清楚记得她苍老害怕的身影,站在对面迟迟不敢过来。黄昏的天色透着薄凉,奔匆的汽车急急驰向黑暗。

几十年过去了,我知道自己声音的手臂猛推她的背,总是看见她的背影,那畦菜园在记忆中越来越大,那条灌溉沟渠奔流如溪,“殷勤绕畦水,终日为君忙”。

中国知识分子咸信躬耕的生活美学,大概认为农事单纯得与世无争,尤其在逆境后,往往想退隐乡间从事农务,远离政治。苏轼谪居儋耳时,到市集买米,觉得不是劳动所得,即使饱食也殊乏味道,愧而作《籴米》,前八句:“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帐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有农务经验的人皆知,此种生产美学(aesthetics of production)包含了专业知识、技术、工具、产品、环境、经济和体力劳动,这年头更牵涉道德。通过劳动所获,除了物质收益,亦能激发喜悦,振奋情绪;那是疲惫厌倦之后的满足和安慰,协调了精神与身体。

苏轼的劳动美学是很可以理解的,《和陶劝农六首 并引》叙述海南人以买卖木香为业,不事农务生产,到处是荒废田园,导致粮食不足,只能取芋头杂米煮粥糜,因而规劝大家改进农具,开荒耕种。

一日下午走在杭州南路,见路边一小板车,上载些自耕蔬果,南瓜、香瓜、哈密瓜、菠萝、红葱头、蒜头,并无菜主,自取货物,自找零钱。拥有一畦菜园是庄严的,高尚的,自食其力,吃不完还可以贩卖。

直到中年我才真正欢喜农作,欢喜跟土地那么接近,我梦想家里有一畦菜园,每日采摘烹煮,向往苏轼《撷菜》的境界:“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因此,我逢人就打听是否有适合的农地租售。


(作者:焦桐)【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