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信息经济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发布日期:2018-01-26    浏览次数:621

信息社会来了,为什么我们要好好研究它呢?是因为,第一,现在能把信息社会说清楚的人不多,对于信息社会的发展,到底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大家了解还不多。第二,中国目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变得非常尖锐复杂,以至于包括很多政府部门、很多企业,甚至很多个人,都会带来一些动作变形,大家往往会很容易找不到北。第三,既然我们说信息社会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与工业社会有明显的不一样,必然存在着信息社会自身的一些发展规律,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规律,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摔一些跟头。

 

信息社会的中国机遇

信息时代与以前相比,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首先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重点探讨一下热点事件与新语境的变化。我在这里列了2013年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棱镜、个人信息保护、宽带中国、信息消费、微信、双十一、3Q大战、4G牌照。如果倒退五六年,这些词我们可能一个都不清楚,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这些事情还都没有出现,换句话说仅仅几年的时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看看中国的变化。中国的网民到去年底时,已经是6.5亿,普及率是48%。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从2008年开始,中国网民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网民大国,而且从那以后,这个地位再也没有动摇过。西方很多国家,他们来拜访交流时说我们有一个什么应用,很厉害,好几百万用户,我们都笑了,在我们这儿没有几千万或者上亿的用户,都不好意思往外说。

网络生存方面,互联网刚刚传入中国时,那时可能还有人记得,做了一个试验在网上能存活几天。那时大家都怀着忐忑不安、激动不安的心情看比赛。而现在呢?我觉得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去年上网购物人数已经是3.3亿了,网上支付去年4.9亿,各种不同模式的电子商务都已经在中国大量出现,包括B2BB2CC2CC2BO2O2014年全年网上零售总额达2.8万亿元,增长 49.7%,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0.8%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就是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的发展变化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信息技术发展到底有多快,我在这里大体上将手机发展变化罗列了一下。1973年手机诞生,但是市场化是1983年实现,1993年开始手写输入,2000年开始可以听音乐,2002年开始摄像,2003年上网,2005年看电视,2008年触摸屏手机,也就是智能手机,2009年开始有传感器,2012年视频电话大幅度展开,2013年手机支付开始普遍,这个发展变化相当大,现在能够想到的所有数字化、跟网络化相关的功能服务,将来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功能手机也就是打个电话,现在手机能做什么,未来手机能做什么,能想到的一切未来手机都可以帮助完成,一点也不为过。我们的手机普及率也是在2013年刚刚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未来的空间仍然很大,现在我们全国的手机普及率90%,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达到了140%以上,因为一个人可能不止一个手机号码,这是用户数,所以将来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边缘革命2 .0

我个人认为,看信息经济未来的发展有8个风向标。首先就是新语境,现在谈经济发展和以前谈的话语环境不一样了,以前我们老说从亚当斯密开始,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最后到凯恩斯革命。从现在开始经济学发展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去年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时,已经明确将信息经济作为网络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和重要支撑手段,将来如果经济学家再出来谈经济问题,再不谈信息经济,可能就会落伍。

第二个风向标是新技术。这里强调的是未来信息经济仍然会有很大的变化,在互联网刚刚开始商业化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概是1993年前后,电子化,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就是从那时提起的。过了五年,从美国开始谈数字地球,紧接着后来有数字城市、数字地区等变化。又过了五年左右,从欧洲开始谈智能化,包括欧盟的2020计划、新加坡智慧岛等。又过了五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从IBM又开始在全球普遍开展这就是智慧地球的概念,现在据说中国有400多个城市在建智慧城市。每过五年,就有一轮新的热潮兴起。现在我们在谈什么?谈互联网+。未来再过五年还会有什么?

第三个风向标是新规则。整个新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与原来工业经济运行的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像学数学一样有新的定律出现,比如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等等,这些规律如果掌握好了,在指导经济行为时可能就会事半功倍。

第四个风向标是新范式。整个经济发展的范式,经济学发展的范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经济学中三大假设,资源稀缺、理性经济人、交易费用,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是要修正了,我们现在不是资源短缺,我们是生产能力过剩,过去杨贵妃以胖为美,为什么?因为那时食物短缺,现在呢?大家都在减肥,为什么?因为我们能量过剩。与此相对应的,经济学发展范式,用什么样的模式发展经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第五个风向标,新变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到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里包括新业态的出现,什么是新业态?就是这些东西以前根本没有,在互联网之前是没有的,比如说搜索引擎、信息门户、网络游戏、社交门户、生活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刚才提到的3D打印,它会带来一系列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包括生产的质量、效率、体验和可持续性等。

新技术的出现,是不是就一定会带来就业的降低?这是必须要回答的,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们研究的结论是,信息化的发展在三个方面会对就业有促进作用,一个是润滑就业市场,二是扩大就业规模,因为新产业的出现、新业态的出现,还有就是提高就业的质量。但是原来很多的岗位会失序,原来很多的人不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能会要进行新的学习,对整个决策也会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我希望大家也关注下面这些,边缘力量的崛起,这是信息的特性决定的,这也是信息技术的基本特性决定的,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因为有了网络,使你原来不可能成功的人有了新的发展机会,这是以前所不具备的,使原来一些弱势群体的边缘力量有可能获得新生,所以我们称之为边缘力量的崛起。中国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主要得益于边缘力量的崛起,包括农民、乡镇企业、个体户、特区等等,这些都是边缘力量,由于他们的崛起带动了整个中国的大变化。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应用,中国正在迎上新一轮的边缘革命——— 边缘革命2.0,它会是什么呢?首先电子商务最早时是做补充,现在要慢慢成为主导力量。再有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定价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劣势,现在所有人都在提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否则这样的企业生存不下去,消费者的权利大大增强。还有小企业,以前小企业和大企业永远没有办法对横,现在规模很大的企业如果跟不上信息革命的势头,说垮就是一夜之间的事,而小企业如果能够做得好,很快就可以成为大企业。

还有就是小城镇,现在美国,还有其他国家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了90%,甚至95%以上,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提出一个基本概念,我认为将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很可能到70%就足够了,为什么?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发达,很多人在农村生活,在小集镇生活可能比在城市里生活得更好,可以在农村同样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信息文明,还能吃到放心的菜、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农民跟以前也不一样了,将来他的定价权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农民和将来的农民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其他的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者,包括生活在边远山区的人,可能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他们得到的发展机会比以前大得多。前两年我们和世界银行合作,做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调查,找了一些案例,山东的一个小伙子双位截瘫,而且差不多活不下去。后来用了电子商务,卖活的牛羊,一年成交额2亿元以上。如果没有互联网,这样的弱势群体怎么生存?

 

转型期的阵痛

第六个风向标是新思维,也就是通常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互联网思维。这样的变化对信息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现在所有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活力比较足的企业往往都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而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路子会越走越窄,不管现在它多牛。对于互联网思维,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是大家比较认可的,首先就是免费,互联网上很多东西是免费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很多都是描述这个,不仅仅是信息免费,很多软件也是免费的,大家手机上都有很多A PP的应用,有几个是付过钱的?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将来硬件可能也会免费,现在国外已经有开始送电视了,如果都免费了从哪儿赚钱呢?这就是互联网模式,从别的地方赚钱,这就是跨界,现在羊毛出在猪身上,过去这是不可能的。

还有就是用户的概念,这是跟客户的概念区分开来,比如说使用搜索引擎你是免费的,你是用户的,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但是谁是它的客户呢?是在旁边靠竞价排名的,所以用户与客户的分离,这就是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重要的区别。还有一个概念是参与,以前我这个企业要做多大呢,所有东西都是我自己人来干,而现在不是,现在可以调动全球的人参与,创新是全球的人帮助进行设计,是他的用户,也可能是他的客户,也可能是他的合作伙伴。

第七个风向标是新机遇。一定要看到不管是现在的信息技术革命,还是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到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这里我强调提出要看准我们的需求和我们现在具体的基本条件。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处于多重转型的过程中,包括我们的经济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要从原来的粗放向集约发展方式转变。我们的社会发展,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我们政府的治理,也要从原来的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这几种转型交织在一起,每一个转型都是利益调整的过程,所以都很痛苦。当这么多种转型正好重叠在一起的时候,那么社会就更加痛苦,所以称之为转型期的阵痛。转型期的阵痛怎么样能够轻一些,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信息社会的方式处理和解决,向信息化、信息革命要出路。

三大困境也是我们的需求,资源环境的约束、人口红利消失、中等收入陷阱,目前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用传统工业化的经济理论或者是政策去做的话几乎是无解的,怎么办?将信息革命的要素加进去,整个就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我们要从原来的治理方式向现在的治理方式转变,要实现包容发展,让我们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让弱势群体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也得靠信息化的手段。如果你不使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这样的方法,农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够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那么好的教育发展?不可能。如果网络不够发达,远程医疗实现不了,网上的医疗资源不能共享,病人之间不能互通信息,农村的病人怎么可能像大城市病人一样享受那么高级的医疗服务?也不可能。所以包容发展,也必须靠信息革命、信息化发展。

第八个风向标,新机制。刚才我谈到了转型期的矛盾,冲击到哪些地方呢?很多,传统的既得利益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对政府规则的重塑冲击也是非常大的,过去那一套管理方法可能不适用了,要进行改革。到底怎么样改?应该怎么样变化?我觉得有两个基本的理念可能要树立起来。第一,创新效应原则,往哪里改变能够有利于创新我们就怎么做。第二是先进生产力原则,目前我们遇到的很大问题是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体制机制的矛盾,遇到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犹豫,不能让先进的生产力停下来等一等,而是尽可能将一些落后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作者:张新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