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口多。早年葡萄牙人航行到印度,就惊叹到印度人口实在太多了。
而今天,印度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养活了13亿人口,给中国人的印象也是印度似乎堆满了人。
结合中国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不由得让人心生疑惑:印度难道就不觉得自己人口太多了么?为什么印度没有搞计划生育呢?
恰恰相反,印度高层也曾经尝试过推广计划生育。只是这个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废止,才让人产生了印度不嫌人口多的印象。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一起看看印度的计划生育是怎么搞的。
自愿即无效
1975年前的印度计划生育
世界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国家人口过多是二战之后的流行思想。诸如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大力推动控制人口的观点,以至于联合国都设立了人口基金会以表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印度历史上就以人口众多著称,当时更加成为了众矢之的。人口学家们举出1770年至1950年30次的印度饥荒作为例子,认为印度人口不控制绝对不行。
威廉·帕多克和保罗·帕多克兄弟(曾担任美国人口政策顾问)于1971年出版著作《饥荒1975》,宣称在未来即将发生的饥荒中,印度已经无可救药。
1952年,印度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为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药具和服务,同时辅之以各种控制人口的宣传。从这之后的各届政府,都在继续进行这项工作。在印度所谓的“二五计划”期间,印度在中央和各邦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
在当时的印度,到处都可以看到印度政府设立的宣传画。打开收音机,就会听到宣传小家庭的歌曲。甚至在火车站,都能看到印度政府设立的绝育站,对于绝育的人,政府还会给予物质奖励。
其原因也不难理解。
1.印度是农业大国,而机械化完成之前,农耕需要大量人口作为劳动力。在农村,子嗣更多的家庭也就更有话语权。
2.印度重男轻女严重,很多人为了生育男婴,会持续性多生。
3.印度宗教势力强大,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鼓励生育,而且为了维持本宗教的规模在人口层面进行着恶性竞争。
4.更重要的是,印度的人口政策没有强制性。居民们想生几个就生几个,政府只能喊喊口号,没有得到授权采取强制措施。
你们听说过一个新闻吗?印度两摩托车相撞,死伤20多人。
然而印度的农村人口仍然在疯涨。在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1952年,印度人口为3.8亿,到了1975年,印度人口激增到6.13亿,涨幅高达61%。
即使近十年来,印度也并没有停止人口的狂飙突进,简直生出了好几个中东大国。
这和另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当时的境地很相似:1953年,中国就提出了计划生育,但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也基本采取宣传和自愿,部分时期还有反复。因此中国这段时间的人口增长速度也与印度非常接近。
恰恰也是印度经济发展停滞的时期。印度经济增长率常年停留在3%左右,被人称为“印度教速度”。农业更是难以自给,常年需要美国的粮食援助。
1960年,印度用掉了美国小麦产量的1/8,到1966年,已经到了1/4。
也难怪1968年,印度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长着急地说“我们的房子在着火”。
印度的政治精英们觉得,如果加强绝育手术,还可以把火势控制住。
英迪拉·甘地的铁腕计划生育
这个时候,印度政治上的变化为强制计划生育提供了机会。
1975年,面临反对派围攻的总理英迪拉·甘地祭出了紧急状态法,中止了西式民主制度的施行,抓捕了大量的反对派。
大权在握的英·甘地正是人口控制论的信徒,派遣接班人二儿子桑贾伊主持计划生育。这位权贵子弟作风粗暴,在没有民主制度制约之后,如鱼得水地大肆推进相关计划。
他制定的推进计划生育的政策包括:
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赦,有些部门还威胁以贪污指控那些不愿意绝育的政府雇员。
在这些利诱和恐吓之外,还有直接的暴力。印度记者曾经看见,正在赶集的数百名农民被警察拉到卫生所,在那里有身材魁梧的人员进行绝育手术。此类场景在印度全国都不少见。
在这样的软硬两手下,印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800万次绝育手术,比过去很多年的总和还要多。
然而,这一政策招致了人民的巨大不满,反对的声音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
1977年,英迪拉甘地中止了紧急状态,重开大选,出乎她本人意料(但并不出乎外界意料),国大党在此次选举中惨败。计划生育正是其中最为民怨沸腾的一项政策。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就这样无果而终了,这是印度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尝试动用国家权力强力推进计划生育。英迪拉甘地的政策惨败告诉了后来者,此路不通。
此后印度再没有哪个政治家敢于用这样的办法推进计划生育。
即使英迪拉甘地自己,虽然依然认为印度人口太多了,在重新担任印度总理之后也没有重启计划生育。印度的人口控制又回到了以前的劝说和经济鼓励的轨道上,也就基本等于没有控制。
与之对比,就在印度强行计划生育失败的几年之后的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其内容可以在网上搜索而得),中国的人口控制采用了和印度英迪拉时代相同的措施,且再也无法刹车。
幸好失败了
当今印度人看计划生育
到了21世纪,印度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反而在很多印度人眼中成了一件幸运的事情。
80年代的时候,英迪拉甘地还在充满忧虑的说,印度人口太多了。结果到了2004年,同为国大党的印度总理辛格却已经在宣传印度的人力资本优势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在于学界和国际舆论,已经发生了大的翻转。
在新的技术背景下,人口不再被认为是一种负担,而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高速发展,与充分利用这些地方大量的年轻人口密切相关。
东南亚这些国家的人口绝对数字不高,但是考虑到都是狭长的岛(半岛)国,人口密度相当可观。
今天的印度,恰恰是一个不缺乏年轻人的国家,或者用更学术化一点的术语来说,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对于印度来说,老龄化问题依然是个遥远的事情。
2016年,印度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3.24亿,其年龄中位数为28岁。而中国和美国的这一数据是37岁,西欧是45岁,日本是47岁。印度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以上,平均生育率为3.0。
有意思的一点是,印度的人口结构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
据估计,印度南部的年龄中位数将达到34岁。而北部依然将维持在26岁。北部最穷的四个邦,比哈尔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拥有5亿人口,其人口增长速度还是印度南部的2倍。
如果跟中国对比,这种差别就更加明显了。
印度人口结构相比中国的四个特征:
其一,印度的年轻劳动力比例和中国相近。
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熟练劳动力的第二大储备库,每年培养出200万能讲英语的大学毕业生,1.5万名法律毕业生和9000名博士,更有30万工程专业毕业生加入210万人的工程师队伍。
其二,14岁以下儿童的比例逐年略有增大。
这样的人口结构可以为印度提供大量新生劳动力。有人预计到2020年,印度将额外增加4700万劳动力,跟全世界劳工缺额相同。
其三,印度的老龄化负担很轻。
印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已经比中国小,75岁以上的高龄长者比例更是低下。这固然说明我国的医疗条件和人民晚年生活质量较高,却也带来了少量劳动力供养大量老人的尴尬现实。
随着人口出生低谷的出现,这个问题只会愈演愈烈,最终使社会保障体系陷入窘境。
其四,印度的重男轻女思想较中国为轻。
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都面临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但相较而言,中国的情况更加严重。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曾一度高达121,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了113以上的高位。
而印度出生性别比虽然逐年上升,但最近才接近中国,其原因恐怕在于因为中国坚持一胎政策,所以带来了更严重的选择性生育。
从1941年到2011年,印度的男性与女性性别比例
据估计,印度可以一直享受人口红利到2050年,在此之前,印度可以一直保持5%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意味这印度将拥有6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这在人类经济史上都可能是空前的。
但这些人口真正的变成人口红利,却需要很多政治和社会因素的配合。
印度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必须进行改革,低劣的公立教育必须进行整顿。
如果印度经济不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的话,这些劳动力只会成为游荡的游民或者信奉各种极端主义,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就如同样存在大量低生产力年轻人口的中东国家一样。
对于印度来说,幸运的是,91年印度版的改革开放之后,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莫迪担任总理之后,坚持了市场化和开放的方向,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7%。
虽然印度依然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但如果保持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向的话,这些人口红利落到实处,实在是难以低估其潜力。
印度的人口现状就跟他们存在挂票的火车一样,虽然有明显的糟糕之处,但起码这些人是去上班,而不是去做人肉炸弹。
【来源:地球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