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科学家们为什么反对屠呦呦获国家科技奖?

发布日期:2018-03-01    浏览次数:2258

2015105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

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 、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很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却没被评上中科院院士?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15年屠呦呦的获奖,打破了多项纪录:中国大陆第一个未获院士、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科学家。她是在三流条件下创造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

不要让不懂的人瞎指挥!这是公众们担忧的心声,如果只是因为没有耀眼的学位证书和漂亮的留学背景,甚至只是性格直爽,不善交际(屠呦呦身边朋友评价其不会拍马,喜欢直言相谏,袁隆平大部分时间都是扎在水田里),就被中科院拒之门外,那么这不仅是评判标准本身的缺失,也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巨大损失!

屠呦呦获奖的那一天,我就评论,屠呦呦揭开了历史真实的一幕,将引发中国的一场社会反思和批判。其价值远远超过科技获奖。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看到屠呦呦回归,他们害怕屠呦呦戳破他们的谎言和皇帝的新衣裳。

对屠呦呦的阻击还在继续。屠呦呦国际获奖时,就有人举报和反对,讲没有经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推荐,屠呦呦获奖是非法的。

18日,中国科学技术奖公布,屠呦呦名落孙山。这是大家都想到的结果,现在这个社会,怎么能接受屠呦呦?可他们给出的理由太荒唐:无人推荐,程序正义。

谁不推荐她?她去瑞典领奖,从卫生部到单位领导都去送行了,很多同事和科学家都写文章赞扬了她啊。

这个说法无人信服。

其实大家都明白,屠呦呦是路线问题,是“ 文革表现那一栏通过不了审查。

特别是你看看屠呦呦那个牛皮劲,跟当代划得那么清,原则性那么强。

有她没我们!院士们愤怒了。

屠呦呦就动了他们的奶酪。刚刚看过一个报道,中国的上万亿科技经费,40%用于开会和旅行费。

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很好,虽然我们没有搞出什么科技成果,但我们现在的生活不能被打乱。你把屠呦呦请回来,把我们放到哪里去?

因此,无论如何,屠呦呦不能回来,不能获奖!获诺贝尔奖是国外的事,诺贝尔奖本来就是一个反动组织,专门跟中国对着干,评的奖都是反对中国的,和平奖、文学奖,都是坏分子。科技也是政治,是阶级斗争。他们评屠呦呦居心叵测,是阶级斗争新动向,要坚决抵制!

这都哪跟哪啊?还是那跟那啊?

反正,屠呦呦不能在国内获奖,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

反对也不能空口白话,于是他们有自己的“充分理由”。毕竟青蒿素的研究与发现并不是屠呦呦个人的主观行为,而是一次通过组织行为的政治任务,这一下就与牛顿、爱因斯坦等单枪匹马搞科研的伟大科学家们区别开来。

事情的起因如果让我表述一定不枯燥: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越南战争,胡志明主席带领着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与美帝国主义在热带丛林中打了十多年。在最要劲儿的60年代,一场大规模的疟疾席卷战场,参战的双方损失惨重。美帝这边不差钱,可以买到当时最好的抗疟药奎宁,虽然效果不是最佳,但可以勉强支撑。越共这边就惨了,本来就衣不遮体,风餐露宿的,加上没钱买药,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非战斗性减员。

胡志明主席一看大事不好,赶紧向老大哥中国搬救兵。毛主席一看,怎么着,本来我兄弟被人欺负我没法帮手就憋屈搓火,怎么这老天还单咬这病鸭子呀?不成,决不能让兄弟再吃这闷亏!毛主席老人家赶紧码人成立项目组,从老祖宗的中医宝库里研究治疗疟疾的方子。

虽然此时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但最高领袖一发话,马上成立了“523任务组。在接下来的14年里,共有来自60个军方和民用机构的500名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19691月,时年39岁的屠呦呦把3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后,进入“523”项目,并任科技组组长,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从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200多种供筛选,最后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的,她由此悟及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有忌高温破坏药物效果”。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乙醇,果然药效明显提高。

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后,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青蒿素被研制成功后,迅速装备了越共部队,有效的遏制了疟疾的蔓延,并为越共取得战争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青蒿素一直当做“一项威力很大的秘密武器”被我国“保护”起来,青蒿素的研发也被列为机密,直到1979年才见诸于报道。即便在我国,直到1980年之后才普遍使用,从1980年到1990年间,中国的年疟疾病例从两百万例下降到九十万例,这完全是青蒿素的功劳。目前,由青蒿素制成的药因疗效好、无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每年都在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由此可见,青蒿素的发现是伟大的,它足以让人名垂青史和财源滚滚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对屠呦呦获奖的真正原因。

由于青蒿素研究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许多年来国内一直将其视为集体行为,即“523项目科研成果,在数次对外成果发布时均淡化了屠呦呦的个人贡献。以至于此次诺贝尔奖推荐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根本就不知道青蒿素背后的故事。但对于这项伟大的发现,执着的米勒博士一定要弄清楚谁才是青蒿素真正的发现者。在经过大量的走访研究后,米勒博士得出了以下五项结论。

第一,“523计划始于1967年,当时屠呦呦并没有参与进来,但从1971年在广东开会的会议记录可以看出,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屠呦呦后来加入进来,并于1972年南京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到青蒿素可有效杀疟原虫。东晋人葛洪的著作早就提到青蒿的抗疟作用,但带到项目里面来,是屠哟哟把青蒿带到项目里面来。

第二,在1972年的会议上,屠呦呦也报告,当时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稳定,而葛洪著作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要用冷水泡,她就想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便由用沸点78摄氏度的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所以,提取温度也是她第一个解决。

第三,19728月,屠呦呦带领一个团队到海南做临床试验,包括她和几个同事首先在自己身上试药,证明了没有太大毒性。她们总共做了30例,基本都有效。所以她是第一个做临床试验的人。

第四,中国国内有个争论,就是中药所的提取成分没有其他机构好,确实是这样,但其他机构的提取方法是根据屠呦呦提供的材料改进的。无可否认,屠呦呦参与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第五,她是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发明人。青蒿素是脂溶性药物,水溶性不好。水溶性不好,药性就不好。而提高水溶性,服用后就比较容易吸收。双氢青蒿素吸收性能就比较好。

正是基于这五点,一个毫无利益关系的美国人——米勒博士从2010年起,年年向诺贝尔奖推荐屠呦呦,并最终成功。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就算屠呦呦的贡献最大,但这也是一个集体项目,大家或多或少都做了贡献,为什么最后就把大奖颁给了她一个人?而这种争议恰恰折射出了中西方评奖文化的冲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集体的力量,却长期以来一直忽视科学家个体原创思想,而这恰恰才是科学创新的本源,这是关键的,是可贵的,是无价的。

吃了那么多年的大锅饭,似乎让我们更加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不知不觉中,这种变态的思维方式已经妖魔化,像思想上的疟疾一样迅速传染蔓延。今天,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可以凭借青蒿素杀疟疾救人命,但自己的处境却十分窘迫。她就像身处相声《五官争功》中的“脑袋”一样,被各种争功的“妖言”烦恼着。她很想斩断,但又不行,因为那些“妖”都来自共同的“集体”,而自己又恰恰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员。

其实,我想了一下,屠呦呦可能也不太在乎这个奖,不愿意与这些尸位素餐的人为伍,自己就不报,也不让人推荐,就是要与这些人划清界限。

 

 【来源:最书房】

相关热词搜索: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