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宋瓷”魅力,千年不衰

发布日期:2018-03-02    浏览次数:1306



论起中国人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远非“四大发明”所能涵括。例如中国建筑、丝绸、瓷器,对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引领,不亚于“四大发明”。以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窰”为代表的“宋瓷”,达至中国古代青白瓷的最高境界,而令后世无法企及。就像书法至东晋王羲之达至顶峰,其“书圣”地位千古不易。宋瓷在金、元、明、清,被作为帝王艺术收藏鉴赏专利,歷代相传并被仿製,一直是“活文物”,至今主要收藏在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一、二)。其中金章宗是宋徽宗的艺术“粉丝”,清乾隆帝简直生活在宋瓷氛围里。元明青花、釉里红,明斗彩、五彩,清粉彩、珐瑯彩等,各色彩瓷,推陈出新,争奇斗艷,但要论高雅纯洁的青、白釉瓷,却非宋瓷莫属。

 

“海丝”拉动,御窑拔萃

宋代,一个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而又饱受异族侵略、被迫一退再退的时代,“文治”太盛,“武功”太弱,而“长使英雄泪满襟”。当歷史烟云散尽,人们兀然发觉它原来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笔者认为说宋瓷,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宋瓷”,即宋代製瓷业的空前发展繁荣。“内需”姑且不论,套用今天“出口拉动”理论,“海上丝绸之路”巨大发展,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刺激了製瓷业空前繁荣。当时实行“银本位”货币政策,加之两宋先后年年向辽、金、元缴纳大量金银财富,而内地本不出产白银,政府于是大力鼓励对外贸易换回白银。瓷器当时作为中国人的独门绝技,海外市场有广泛需求。而瓷器比丝绸成本较低,加工较容易,因而利润更高。市场需求、利润、政策等各项因素,成为促进宋代製瓷业发展的内外动力。前些年发现的南海一号南宋沉船,一次出水瓷器一万九千件,考古界估计南海共有宋以来沉船二千多艘,可以想像当时有多少瓷器走向海外。

有了整体製瓷业大发展的基础,才使得皇家有条件在民窑里择优录用。后世通常所谓“宋瓷”,实际上指当时“供御”的小众瓷器。北宋先是选中河北曲阳民间“定窑”烧製宫中用瓷,比如“官搭民烧”;接着宋徽宗政和年间,选择河南宝丰民“汝窑”烧製官汝,歷时十馀年(大约一一一一至一一二六年);宋徽宗大兴土木兴建御苑艮岳,宣和年间(一一一九至一一二五年),又在河南禹县民“钧窑”基础上烧製官钧,歷时七八年。后世所说宋“哥窑”,其实是宋高宗南渡后不久,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设立的“修内司”,在杭州郊区凤凰山下设官窰烧製;后来大约在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年),修内司在临安郊坛(相当于明清天坛)下,另设新窑专供御用,产品就是后世所称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是那时星罗棋布的瓷窑中出类拔萃者,其硕果仅存的御用名器,成为传世珍宝。

 

“道”“器”结合,儒雅气质

大概说来,宋代官窑瓷器属于龙泉瓷体系,青釉,釉色有的与汝瓷相似,釉面往往有冰裂纹大开片。哥窰灰白色釉,釉面有密集的开片,裂纹呈金色、褐色交织,习称“金丝铁线”。汝窑也属于龙泉窑青釉系列,釉面往往有冰裂纹开片。定窑属于典型北方白瓷系列,器表刻花,因为在瓷窑里是覆烧,碗盘等器具口沿不能施釉,进入宫中御用,就在碗口、碗底等茫口上包镶金边、银边。钧窰瓷胎厚实,釉层浓厚,釉色在烧製过程中发生“窰变”,呈现出玫瑰色、天青、豆青等斑斓色彩。

明清至今,有关宋瓷艺术成就的论述多不胜数。在笔者看来,宋瓷之美,根蒂在于,它融会了之前中国人传统的“道”、“器”之分,将宋人纯文人化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成功地陶钧在一件件色泽单纯、品质纯粹的青、白瓷器质里。宋瓷的根本特徵,在于其蕴含的人文情怀、冰雪情操,表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文人气质。这就好比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儒雅”气质。

我们最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经.繫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无形的是道理,有形的是器具。道与器相结合是变化,推动实行是融会贯通,将其推广而造福人类,就成为伟大的事业。后世特别是魏晋“玄学”兴起之后,贵族、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崇尚探讨意识形态的“形而上学”,而不屑于关注具体器具。

另一方面,从北宋开始,改变了唐以前实行的“贵族政治”,全面进入“精英政治”时代,依靠科举制度,把优秀知识分子纳入国家统治机构。皇帝也是知识分子,也是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画家。精英知识分子担当起领导国家和民族的大任。于是有了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深沉担当。也因为道、器结合,“知行合一”,宋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重,无论在火药、航海指南针、活字印刷等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的“器”方面,还是程颐、程颢(北宋)、朱熹(南宋)在意识形态的“道”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从北宋起,帝王带头参与瓷器製造,实现“道”与“器”的结合,製瓷终于成为国家的一项“事业”,“景德镇”(因宋真宗年号而命名)、CHINA(昌南),也逐渐享誉全国、走向海外。

 

圆方造型,人生境界

故宫博物院藏“汝窑三足樽”(图三),高十二点九、口径十八、底径十七点八厘米,清宫旧藏。其形制仿汉铜樽,又似传世“新莽嘉量”,直口平底。外壁上下两边缘,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用以增强器壁的强度。造型规整、典雅、端凝。里外皆施天青色釉,介乎青蓝之间,色泽莹润光洁。釉面自然分布错落有致的细微“开片”,那是因为瓷土胎体与釉料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烧成现象。通体感觉如玉如冰,中和蕴藉,令人联想到孔夫子所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底部有五个烧製时留下的小支钉痕迹,是汝瓷的重要特徵。

故宫博物院藏“官窑圆洗”(图四、五),是洗笔所用盛水器,高六点四、口径二十二点六、足径十九厘米。里外施粉青色釉,釉汁浓厚油润,有如堆脂,细腻光滑,幽雅凝重。窑艺师在烧製这种瓷器时,先素烧坯胎,然后在坯胎上多次上釉,达二毫米以上,好比雕漆反覆上漆一样,以至釉层的厚度往往大于坯胎的厚度。这样工艺繁复的器物,要选用优质的松柴作燃料,人性化加工,不愠不火,深入肌理。为避免烧製时支钉黏釉,採取将圈足低端去釉,垫饼装在匣钵里入窰。所以此洗圈足矮宽,足底无釉,露灰褐色胎体本色。此器直口微敞,造型大气,底里坦坦荡荡,器壁英挺坚实。清乾隆帝为之倾倒,在器底题刻,特别强调此器寓意“盂圆”的哲学内涵:“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曰:‘君者,盂也;民者,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人君好比水盂,人民好比水。水盂是方的,水盛在里面就是方的;水盂是圆的,水盛在里面就是圆的。人君要为民表率,为民立极。

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南宋另三件“官窑圆洗”(图六),以及几件“官窑圆盘”(图七、八),那圆润的造型、温润的色泽、明洁的品质,与宋人王柏的论述:“风定水止,月印万川,阴阳不独,动静不偏,既静復动,太极炯然”(《鲁斋集》),朱熹“月印万川,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朱子语类》)的明月,何其相似!程朱理学喜欢设喻说理。万千河水中的月亮,其实都是高天明月的影子;人间的万象真理,其实也都是天地之道的影子。这好比屈原《橘颂》赞颂橘树:“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宋汝窰、官窰那如冰似玉的洗、盘,早已超越了器本身,而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託。

宋“官窑方花盆”(图九),高九、口径十五乘十五、足距十三乘十三厘米。这种方形瓷器的烧製,大大难于圆形器具。清代乾隆皇帝赏析时指出:製造烧瓷用的陶范,方形的远比圆形的困难。因为方形陶范在窰中难于均齐平正,而且火候稍过,陶范就会走形生窳。除物以稀为贵之外,方器还寓意方正的人品:“方难圆易如人品,取美弃瑕亦理宜。”(乾隆帝《咏官窰方缾》)。为人处世圆通容易,端方正直却是最难!圆、方两种经典造型,恰可表达古人“智欲圆、行欲方”(《文子》)两种境界。分析歷史不难发现,知识分子型的人们,尤其容易与宋瓷产生共鸣。

 

艺术魅力,征服敌人

文明的力量是恆久的,俘虏了徽、钦二帝的是金太宗完颜晟,六十年后,其曾孙金章宗,却成为宋徽宗的“粉丝”。他是第一位与宋瓷产生共鸣的皇帝。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章宗效徽宗”事迹:“章宗凡嗜好、书札,悉效宣和(指宋徽宗),字画尤为逼真。金国之典章文物,惟明昌为盛。”文化艺术的魅力征服了敌国的帝王。金章宗在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极力仿效宋徽宗。写字专学宋徽宗“瘦金书”,画画写仿宋徽宗“院画”;宫中蓬莱院陈设的瓷器、玉器、文玩,多是宋徽宗宣和时期的宝物。为原汁原味创作出北宋的书画,他花费黄金一斤,买到宋徽宗“苏合油搜烟墨”。他又按照宋朝的典章制度,建立起金人的文化制度,包括诏建太学,太学里布置古今图书、三代鼎彝,举行春秋“释奠”祭孔大礼,实现了文明的进步和提升(以上据《书史会要》《大金国志》《太平清话》等)。

 

乾隆皇帝,精研宋瓷

宋代高度文人化的文化风尚,感召了清代帝王士大夫。清代官方文化以六朝为最高追求,学宋优于学唐。乾隆帝痴迷宋瓷,以至于认为只有宋瓷才是瓷:“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乾隆帝《咏官窰盘子》)这不但因为宋瓷的艺术成就,还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看到书案上这件静穆的圆盘,就想到为君者的歷史使命,“独切水圆思”。

乾隆帝把传世宋瓷安排在自己的书房、卧室,让自己生活在宋瓷构成的艺术环境里。吃饭用宋瓷碗,睡觉枕着宋瓷枕;文房里用着宋瓷洗,琴几上陈设着宋瓷花瓶,写字垫着宋瓷臂搁;庭院翠竹下,放置宋瓷钧窰花盆……故宫宋瓷有不少器底刻着乾隆时摆放地点,例如养心殿写字间“明窗”、养心殿书房“长春书屋”、中南海“瀛台”(图十)、“建福宫竹石假山”。对于研究心得,就赋诗或题语,命玉器作的匠师铭刻器底。

他曾在库房里先发现一件宋瓷臂搁,于是作诗《题宋瓷臂搁》,称赞其“盈手竹裁节,通身冰裂纹”,垫着阅尽千年岁月的瓷器,激发出迁思妙想,于是设想送给他仰慕的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持将赠逸少,作字换鹅羣。”后来意外又得到另一隻,这副臂搁居然恢復了原配。因此兴奋不已,再做《宋瓷臂搁》诗,“后先合德相为犮,官窑修内陶成后。瘦金笔法搁臂肘,羲之悬腕或弗取。……”由“铁足淡青”、“通身冰裂纹”可知,这副臂搁为南宋官窑瓷,上面有宋徽宗瘦金书题语及易象图案。

像金章宗一样,乾隆帝也酷爱宋徽宗的书法,甚至爱屋及乌,对艺术天才宋徽宗不幸下场生出几分同情和怜悯。他由一件宋瓷骆驼产生“瓷谶”的想法。《宋瓷骆驼》诗夸赞这件沙漠之舟塑造得好,最后感嘆,宋徽宗造出这件艺术品本是清赏雅玩的,怎料成为被俘流落金朝五国城的谶语:“修内陶成供秘玩,讵期五国伴愁嗟。”清朝皇帝一向自认是金朝帝王后裔,面对这件艺术佳作,乾隆帝选择站到宋人一边。

乾隆帝对宋瓷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例如指出“修内司”执掌皇家用瓷製造,宋代有官、汝、钧、定四窑口;器底外壁的“甲”、“乙”等字样,代表窑口及其等级,为修内司评定:“官窑为甲哥窑乙,修内定评出宋瓷。”(《咏官窑方瓶》)宋瓷之美包括“芝为华彩玉为肌”的质感,白描式造型:“恰似白描吴道子”(《宋瓷胆瓶》),还有其反璞归真的情趣等等,至今都有参考价值。


(作者:姜舜源,中国歷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来源:大公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